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数学第四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小学生已掌握元、角、分的化法、聚法及简单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商品价格的实际例子来讲解小数的初步知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以便学生尽早地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第七册系统学习小数知识作好感性上的准备。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三个部分,一共安排了五个例题和三个练习。教材一开始列举了钢笔、墨水、铅笔的标价,直观地引出了小数。在学生看这些实物标价的基础上,教材中讲述了商品标价一般用“元”作单位,把物品的价钱写成小数。并且说明小圆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即小数的整数部分);小圆点右边第一位第二位分别表示“角”、“分”(即小数的小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把小数教学划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第四册讲“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在第七册讲“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近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呢?这里谈些初步体会。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第四册里,通过一些学生日常所熟悉的钢笔、墨水、铅笔等商品标价,对具体的小数如1.25元,0.28元、0.06元等所表示的意思,小数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是理解的。课本始终用元、角、分为例,  相似文献   

3.
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出示画有商品标价的挂图或投影片。师:我们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这副手套的标价是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谁能说一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生:2.50元表示2元5角,3.00元表示3元整。师:对了!2.50=2.5,3.00=3,也就是说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请大家先想一想,然后讲一讲理由是什么?生:可以用元、角、分的化聚来说明道理。(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出下表)生:我用长度单位来讲解道理,如在米尺上标上数。  相似文献   

4.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探索、验证、总结 ,才能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 ,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践。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先通过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得出规律 ,再引导学生去探讨规律的产生和它的普遍意义。首先出示商品的标价 :0 .8元 ,0 .80元 ;0 .75元 ,7.50元 ;1 5元 ,1 5.0 0元。然后问 :每组两种标价都是可行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再问 :为什么可以这样标价呢 ?最后告诉学生这都是因为小数具有的特性。小数都具有什么特性呢 ?让学生看书并找出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者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又问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相似文献   

5.
教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 :能理解、掌握和运用小数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主动探求精神。课前准备 :多媒体 ,实物展示台 ,学生尺和记录卡。教学过程 :师 :同学们 ,你们经常去商店吗?(指显示屏幕)在商店里你看到了哪些商品?这些商品的标价是怎样的?[教学调控]电脑屏幕显示出在几个商店里练习本的几种不同形式的标价的情景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回答问题。生1 :我看到小卖部里练习本的标价是5角。生2 :我看到百货超市里练习本的标价是0.5元。生3 :我看到文具店…  相似文献   

6.
“小数的性质”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的内容,在学生学完例1的内容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前些天老师让大家到超市去调查不同商品的标价,现在谁先来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生1:(生回答师板书)一块香皂的标价是3.80元,一包盐的标价是1.00元,一支小白兔牙膏的标价是2.08元。生2:还有一支口香糖的标价是0.50元,一辆童车的标价是103.05元。师: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通过大家的市场调查,我们了解了不同商品的不同标价,但是它们也有相同之处,你们发现了没有?生3:它们都是小数,并且…  相似文献   

7.
“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小数的概念。根据这一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规律,应采取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的策略来探究“小数的意义”。一、立足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小数的意义”教学,首先从学生接触最多的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学生经常使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就先目的明确地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几种他们经常购买的商品(如铅笔、橡皮擦等)的标价,然后在课堂上对自己所收集的商品价格分别作口头和书面汇报,教师摘要板书汇报情况:商品名称口述价格书面标价铅笔2角5分0.25元橡皮擦8角0.80…  相似文献   

8.
…… (出示画有商品标价的挂图或投影片) 师:我们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这副手套的标价是2.50元(板书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同样板书在黑板上),谁能说一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2.50元表示2元5角;3.00元表示3元整。 师:对了!2.50=2.5 3.00=3,也就是说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请大家先想一想,然后讲一讲理由是什么? 生:可以用元、角、分的化聚来说明道理,(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出如下表) 生:我用长度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教材编排上,对小数要不要分段教学,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集中一次讲,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有的主张分开讲,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我认为,观行教材把小数分成两个阶段教学,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的。一方面,小数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特别是商品的标价通常是以“元”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让小学生早一点接触到小数,便于他们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相似文献   

10.
廖桂香 《四川教育》2002,(11):29-29
【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超市的一角,包括一些商品及商品的标价(着重显示单价是一位、两位小数的商品的标价)。师:同学们去商店了解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的价格,现在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物品,它们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抽学生汇报了解的情况,并选取一些商品,把它们的单价填写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表格分为4栏:商品名称、()元()角()分、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师:观察表格中表示商品单价的数,这些数与我们学过的数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当学生指…  相似文献   

11.
导入:猜一猜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种新数———小数课件:“小数”二字跳动出现)。请看看你们的数学书的封底,封底的下面印着这本书价钱:7.95元(课件:放大的数学课本封底)。谁来说一说7.95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说出不同意见,教师最后肯定正确意见,但不说道理)说明:在本节课中,数学课本可以说是最贴近学生的实例。道理让学生通过后面的学习活动自己悟出,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活动一小小采购员课件演示画有下列各种商品的画面,每种商品上附有价格标签。(“小小采购员”看着这些商品,作思考状。字幕:请写出…  相似文献   

12.
该教学片断有以下三个特点:1.让学生调查有关商品的标价,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入“小数的性质”的学习,既显得十分自然,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自学辅导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的性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感受到成功探索带来的欢乐。3.重点突出,难点得以有效突破。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小数的性质”中“末尾”二字的讨论,加深了他们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课前先通过排队游戏,让学生理解“末尾”和“后面”意义的不同。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提前布置你们去调查商品标价,你们的调查报告完成了吗 ?在填写标价时,你发现问题了吗 ?  师: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商品的标价,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微机演示:手套单价 2.50元,毛巾的单价是 3.00元。 )这 2.50元、 3.00元也就是多少元 ?为什么 2.5元、 3元……可以写成 2.50元、 3.00元这种形式呢 ?等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   〔评析: 课前让学生调查并填写商品标价调查表,然后从调查结果中提炼本节课要…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分析就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对“小数的性质”的认识并不是白纸一张,相当部分的学生知道商场中的标价12.00元实际就是12元,也有不少学生知道0.2等于0.20,只是还不能比较完整地述说其中的道理。同时,  相似文献   

15.
下面就“小数的性质”这一教学内容的两次不同的导入,谈谈自己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看法。第一次导入:联系生活,教师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购物中见过小数吧?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生交流购物中标签上的小数)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师:那你买这个文具盒付了多少钱?生:6元5角,也就是6.5元。师:这说明6.50元=6.5元。它们为什么会相等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二次导入:联系生活,学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你们还记得所买物品的单价和实际付的钱数吗?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我买它时付了6元5角,即6.5元。师:标价6.50元,而…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性质既可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又可为小数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2.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3.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法、学法探讨(一)联系实际,设疑激趣。小数的性质实质上就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学时可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用品的标价,如橡…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25+65 240+65 75-45 170-65 (2)1.25元+2.31元 0.73元+2.17元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小数,例如:商品的价钱,测量身高、体重、视力、温度等。他们对小数并不陌生,并且在这些具体情境中,学生也大概了解这些小数所表示的含义。在课堂上,学生最想了解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小数?为什么叫小数?为什么要加小数点?像36.5中的36并不小,为什么叫小数?小数都包括什么样的数,等等。学生的问题是如此深刻,探究的欲望是如此强烈,我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发现这些问题呢?按照教材,小数的出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是一种规定。一般的教学都是直接告诉学生,但是,我…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当你走进商店购物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商店的单价今天老师就和你一起走进一家商店,看一看几种商品的单价是多少。放录像:画面依次显示一块毛巾、一节电池、一把剪刀及其标价。学生说出三种商品的单价,教师在黑板右上角板书:1.25元4.80元9.00元接着让学生说明:如果这三种商品各买一件应付多少钱1.25元4.8元9元为什么4.8元=4.80元,9=9.00元,商店又为什么这样标价,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会弄明白的。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教学小数的性质1.…  相似文献   

20.
小数是随处可见的,如商品的标价等,因此,当小学生接触小数时并不那么突然;而分数是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