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12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抛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纲领,作为再造文明的手段之一,在学术阵地上,胡适树起了“整理国故”的大旗。何谓“国故”呢?胡适说:“中国的一切的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治学目标是"研究问题,引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细想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渐次理出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路径,竟是为之叫奇。生活之于人,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感受。每一个生活画卷的展开,元不向人现出新颖的一面:若是习惯地看去,它也本该如此,无甚可究之处;若是细细地想去,它终究是  相似文献   

3.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以胡适为中心的整理国故论争中,新与旧、中与西之间的对立与对话又一次集中地呈现出来。整理故国运动是胡适等人对“如何成一新中国之新文明”的集中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权运动时期胡适思想评析赵慧峰胡适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不甘寂寞的政治家。他在以新文化运动的骁将驰聘于20世纪中国文坛的同时,也在政治领域中留下了复杂多变的人生轨迹。深入探讨胡适的政治活动,具体分析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是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5.
李小玲 《宜春学院学报》2002,24(3):59-62,90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有其复杂和多元的因素,胡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急先锋,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产儿--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导引航向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胡适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贡献,以期拓宽胡适研究的视阈,同时也以胡适为切入点,去把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脉搏。  相似文献   

6.
<正>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曾说,他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是他的文化路线,也是他一生文化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就大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并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胡适对个人主义的提倡,并没有从严格的政治学意义上开始,而是由文学或者更为确切地说由戏剧开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返回到易卜生剧本的政治哲学视野,对社会问题作切实的探讨,从评判态度到再造文明,正是胡适对个人主义的独特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论胡适的民主思想徐希军近代中国虽然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民主思想对于多数人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抽象的名词而已。在近代启蒙学者中,胡适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民主的概念、政治民主化的条件以及实现民主政治的途径等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胡适1917年提倡"文学革命",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其反封建旧文化的思想是始终如一的,目的是"输入学理,再造文明."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民主中国的创建者;胡适在相当的程度上,赋予了这个新生的中国以学术上和语文上的新意义。辛亥革命若不能继之以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所创建的民国将少了许多新意和光彩;而胡适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若没有辛亥革命成功在前,其收效和影响也绝不至如日后之神速与深远。孙中山和胡适,—主政治,—主文化,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本文拟在这个框架下,就胡适中英文的著作,来审视他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有其复杂和多元的因素 ,胡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急先锋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产儿———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导引航向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胡适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贡献 ,以期拓宽胡适研究的视阈 ,同时也以胡适为切入点 ,去把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脉搏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其再造文明这一终生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认为高等教育是为祖国再造文明,并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科学与人才并重、坚持学术独立与追求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今日教育》2013,(3):50-50
《胡适读书与做人》 胡适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1月 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反响很大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相似文献   

14.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与胡适并肩作战,政治思想的分歧使陈独秀与胡适分道扬镳,他们始终保持着朋友情谊.陈独秀晚年的思想又与胡适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5.
胡适与钱穆是廿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了近代文化发展中两种不同的理念。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开创风气的闯将,胡适往往被人们看成“新”的形象。而作为传统文化守大成的钱穆,却被人们作为“旧”的形象。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 比较胡适与钱穆在文学观上的差异,不但有助于准确把握两位大师的各自贡献,对进一步理解新文化运动也将不无裨益。 胡适(1891—1962年)与钱穆(1895—1990年)都是上世纪末出生的一代大家。胡适年长钱穆4岁,成名却比他早十多年。胡适自小又在安徽受的私  相似文献   

16.
胡适论     
张芸 《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24-31,38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化进程中,胡适的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论述了胡适一生在文化学术领域里的成就、胡适思想的渊源及复杂性、胡适在政治领域里的表现及实质。  相似文献   

17.
索引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20世纪初,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形成新文化运动,各种文化论争纷纷出现。在此背景下,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人物,直接参与了当时的“索引运动”。胡适通过自己研究国学的切身体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索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后来30年代出现的索引编制高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首的文化激进青年掀起的一场旨在批判封建主义,启蒙西方近代文化的一场思想革命。《新青年》则为其滥觞,浓缩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变迁,成为五四时期进步报刊舰队的旗舰,并影响着后五四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它经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四个变迁。第一个变迁宣扬民主与科学、新文学运动。第二个变迁鼓吹空想社会主义。第三个变迁马克思主义初期传播。第四个变迁揭开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教育家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提出了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诸多建议,他强调大学在保留和累积国家高等知识、开拓新科学、发展国家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并主张用西方现代的大学概念和管理理念为中国大学的改造服务。 在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倡使用白话文,并针对当时学制存在的问题,倡导效仿英、美学制。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化转型期,胡适先生无疑是这场运动的举足轻重的人物,胡适先生积极提倡用白话文创作文学作品,成为中国用白话进行文学翻译和创造的第一人。本文将从胡适先生对中文古典诗歌的英文翻译,及胡适先生在美留学时的英文写作入手,深入探讨胡适先生的英文翻译及英文写作对其白话文语言观及白话诗学形成的影响,从而揭示深受中国古典诗学规范影响的胡适先生形成白话诗学规范的原因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