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引起了哲学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他赋予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以全新的内涵,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其重要标志就是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希腊哲学由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是从"智者学派"开始的,苏格拉底的哲学并不仅仅延续自然向人的转变,更直接的是对人的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哲学从对自然的直观和不自觉的逻辑思维方法转变为自觉地考察人的理性和认识。苏格拉底的人本主义思想,可以从认识你自己、神学目的论、美德即知识和精神助产术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人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人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史的主旋律。哲学家不断审视人的生存状况,探求人的生活价值,追究人的生命意义,试图通过认识自己来实现自身。对人的哲学理解贯穿于数千年的哲学发展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史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的历史。从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认识你自己”铭文到德国古典哲学,留下了一条人类自我探索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哲学表现为从对自然本原的研究转向对人的心灵的研究的视野转向和以对话诱导的方式来达到对德性的普遍定义。从某个角度而言,苏格拉底哲学可以看作是巴门尼德与智者的某种结合。巴门尼德力求在偶然现象背后寻找世界的必然,提出了真理与意见、存在不能不存在的观点。这是西方“存在论”(本体论)的基础,由此结束了对世界本原原始朴素的探究。智者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观点至苏格拉底处得以深化。可以说巴门尼德“存在”概念和智者的人对自己的意识觉醒都深深地影响了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这一表现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第一个使哲学的研究内容从自然转向人的内心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以身殉道的哲学家.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乐于与人交谈、劝人从善,并以此为己任;他忠于自己、不畏强权、捍卫正义并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追求真知,是真理的绝对忠实者.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不光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一种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6.
论苏格拉底辩证法的人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的辩证法起源于苏格拉底哲学,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目标旨向,那就是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苏格拉底哲学就是一种人类学哲学或者“人的哲学”,苏格拉底与人辩论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批判性思考力图重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也内在于他的哲学追求之中,它具有“人本性”,是一种本源于人自身的逻辑,它追求“人事”的真理和一种善的生活,代表着一种自由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类认识史表明,人作为认识的主体,不仅要认识客体,也要认识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有多种视角:认识自己的自然生理活动,认识自己的社会活动,认识自己的精神心理活动,等等。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自己在主客体关系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能力和本质。这是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有重要意义的自我认识。本文中主体自我认识这一说法所要表达的正是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自我认识,人不能认识自然而只能认识自己,并且人只能在外界的帮助下才能掌握自己头脑中固有的知识。他认为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获取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习惯上被称为"苏格拉底法",至今仍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我认识的回归与教育之哲学本性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活动出发,阐明自我认识的回归作为教育的哲学本性。近现代以来,教育越来越多地偏离了应有的哲学本性,我们需要不断地甄定教育的使命,以人的自我认识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今天,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碎片化的存在,一点点补缀人的生命,导致生命意义的迷失,我们需要重申教育的哲学品性,以自我认识的生长超越碎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的哲学启蒙开启了堪称古希腊哲学的三大"哥白尼式革命",在认识路径上,从外在的"受知"转向内在的"自知";在认识对象上,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在认识目标上,从相对主义转向普遍主义。但他的哲学启蒙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在启蒙方法上,他的"否定式论辩"和"无知论"容易滑向怀疑主义;在启蒙基点上,他的理念论容易滑向理性独断主义;在启蒙理想上,他的至善主义容易滑向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探究的问题,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一书使我们对艺术的起源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艺术起源正是文化的起源,是原始民族的起源,是"自然民族"起源,是一种自然本初的生态伦理意识的复归,是人类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生态大美之和谐的观照。  相似文献   

12.
陈军 《上海教育》2013,(25):70-72
当我们在历史坐标中研究孔子时,孔子的伟大创举显得更加鲜明夺目。从世界文明史上看,孔子时代的东西方文化启蒙有着惊人的相似。西方哲学史告诉我们:公元前6世纪,希腊奴隶社会比较发达,代表人的宇宙追问水平的哲学,聚焦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诞生了自然哲学。到了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由研究自然转到研究人,诞生了“智者”代表。智者是当时的一批有共同思想倾向的职业教师,教育公民并索取报酬。虽然柏拉图讥骂智者是贩买知识的商人,但毋庸置疑的是,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生,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突出了人本身的自我成长。到了苏格拉底时期,更加探寻于客观真理世界。苏格拉底更加明确地认为,认识事物是可能的,而认识可能性的依据就是掌握知识,寻求定义。苏格拉底的认识辩论法,就是探寻知识的工具。无疑,在西方文明推进过程中,苏格拉底是知识的灯塔。  相似文献   

13.
人类起源的问题是当人类把主体和客体分开后逐渐开始认识的一个问题,它和任何别的思想体系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我国封建社会,特别是前期,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一些在自然观上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见解,对唯心主义的人类起源观进行了抨击,促使人们向着正确认识自己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就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关于人类起源的各种观点作一简略的论述。人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自己的。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已经出现了人类自然起源和神灵造人的各种传说,是为人类起源问题上唯物主…  相似文献   

14.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自我认识,是对绝对道德观念的探索,而不是对我们周围现实世界的认识,人不能认识自然,只有认识自己,但人要掌握自己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并非易事,应在外界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苏格拉底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播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获得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发展学生认识能力。苏格拉底的这种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或“苏格拉底法”,它是现代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5.
岩画作为讨论艺术起源的对象,直接指向原始人类开始产生有意识的创造活动的代表,然就艺术范畴而论,此种原始绘画形式的内涵是否能够满足艺术创造的确切涵义,抑或是岩画更倾向表示了原始人类对自我认识的过程。朱狄在《艺术起源》一书中,从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探讨原始艺术的发生,因而引发此中之重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讲,所有的科学都是哲学,一切科学问题都可以化约成哲学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人不是因"实践"而为人,而是"知"而为人.正是因为人具有"知"的秉性和可能性,人才具有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与世界万物的各种关联.哲学是人类意识中特有的高贵素质,亦是思想之中的贵族.它的作用很像一面镜子,目的是让我们人类看到真正的自然宇宙世界和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严格说来,发展观念的确立是近代以来的事,是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但关于发展的思想却是古已有之,古代的自然发展观念;中世纪神学发展观念;直至到近代伊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宇宙普遍发展观念,而黑格尔的囊括一切的“绝对”哲学,特别是其历史哲学将发展观念的普遍性推向极致,同时也为发展观念的人类学转向提供了前提,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哲学主题的转换,将关注的中心锁定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成为关于人类发展最为深刻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从未中断过对其生存空间——浩瀚宇宙的执著探索。这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怎样运动变化?又遵循着怎样的规律?从泰勒斯的“水始基说”到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众多的答案还未分清是非,苏格拉底的一句“认识你自己”又把哲学研究的起点从客观物质世界拉回到“我”自身。于是人类认识上又有一段夜郎自大、以人为中心的“辉煌时代”,但不久,哥白尼的“日心说”抹去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指出人在这个世界中仅仅是一个极普  相似文献   

19.
查尔斯·奥尔森的《人类宇宙》是一部从哲学层面展开的后现代诗学经典。作者痛感于逻格斯传统带来的文明畸态,主张激活苏美尔、玛雅等远古文化,恢复人类宇宙与自然宇宙的交互关系。具体在诗歌领域,就是要推翻以艾略特为代表的智性写作,拒绝理性与逻辑对艺术创造的侵蚀,凭借即兴的诗歌书写来传递生命感觉、投射宇宙能量。《人类宇宙》为投射诗学的理论建构、黑山诗派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石和思想源泉,有力推动了"二战"后美国诗歌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有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奉行一生的哲学。作家王蒙也曾说过:"没有自我的人,等于从未出生。"对自我的探究永远是人生中重要的课题,我们行走的每一步,其实就是在回答这个课题。这种探究正如一面镜子,它如实记录着我们每一天的变化,也隐秘地预示着未来的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