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仿照SCI建立的CSSCI作为引文索引工具具有明显的不足,将CSSCI与现行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集合用于高校人事、科研量化管理,将引发诸多问题。有关CSSCI问题的争议,对于反恩高校学术评价标准与管理文化有积极意义,将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SCI量化标准与学术水平评价的现存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主要是一种科学文献检索平台,而不是为学术评价建立的体系.虽然它可以通过杂志的影响因子和所发表文章的他引数字提供"量"的考核,然而它毕竟不是以构建科学水平评价体系为目标,因而很少提供更为根本的"质"的评价标准和数据.本文列举了把SCI量化标准作为学术水平评价方法时出现的很多具体问题;提出当前在学术水平评价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把SCI量化标准惟一化、简单化,忽略深度"质"的分析;以及把SCI量化标准当作共同量化尺度,去衡量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研究成果的水平;指出,惟一化、简单化利用SCI量化标准代替学术评价标准已经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安排,受制于多种因素,并非都有利于知识存量的增加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当前高校学术评价活动中存在的过度量化等问题,是导致学术道德滑坡、学术制度失范、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针对其弊端和危害,进行思考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术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目前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开设"学术研究规范"课程、建立学者学术信誉档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学术成果出版或发表的同行评审制度、回归学术评价的学术取向等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过度追求量化科研指标的弊端及原因探讨/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晓娟  宋兆杰 《科研管理》2008,29(4):164-168
学术评价主要有同行评议和量化考评两种形式。多数国家以同行评议为主,辅以量化考评。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越来越重视量化指标,目前有走向极端之势,这对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都极为不利。只有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正确合理使用量化评价方法,才能发挥学术评价的激励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6.
科学使用量化指标 谨防期刊功能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学术评价量化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它是如何影响期刊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得出单纯追求论文数量指标具有诱发科学工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倾向。因此要为科学使用量化指标构造和谐学术生态环境,发挥编辑在防止期刊功能异化中的作用,以克服量化指标本身的局限性所引发问题。同时指出在网络环境下越是主动对具体的编辑过程加强“知识管理”,学术评价量化的绩效就越大,也就越有利于学术评价量化工作的开展,进而能形成学术评价量化与发挥期刊社会功能作用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江新华 《科学学研究》2005,23(5):618-622
当今我国学界学术评审领域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术评审制度存在着缺陷。本文界定了学术评审制度的概念,分析了学术评审制度主要的缺陷,提出了进行学术评审制度创新的主要举施。  相似文献   

8.
李瑜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9):171-172
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理清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分析、比较了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权力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学术权力为主导,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的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制度缺陷及复归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评价是否公正合理,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和切身利益能否实现,还关系到高校使命的完成程度和学术活动能否健康发展。分析当前学术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机制错位等制度缺陷基础上,探寻了复归学术本质的路径,包括构建具有公信力的学术评价机构、创新学术评价理念与促进学术单位体向学术共同体转变、建立评议人信誉评价制度、建立代表性学术论著制度以及构建高校学术管理的合理模式等,从而促进学术评价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0.
原创性定义情报研究有效性评价的概念。将情报研究有效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分为主体因素、过程因素和制度因素等。为避免影响因素引起的评价偏倚提出相应对策,包括:专家团队的合理布局、评审程序的合理设计以及建立客观、系统、可量化的评价标准等。对评价标准的客观性、系统性、可量化性等属性进行深入描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提升高校学报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学术影响力,实证探索将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应用于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收集整理了34种安徽省省属本科高校学报的发文总数、零被引文章数量、h指数、总被引频次和h域引文数量5个独立测度参数,计算各高校学报的学术迹和学术矩阵,从h核量化测度、h尾量化测度、零被引量化测度、学术迹综合量化测度4个视角对其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呈发散态势,学术矩阵中9个构成参数能够精准表征各自学术成就的分布,并且能够诠释各自学术影响力之间差异产生的个性化原因。【结论】 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形成至少需要累积3年时间,学术矩阵能够较好地区分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整体水平,能够从学术关注度、学术爆发力等个性化发展角度提升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可以作为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重新审视学术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学术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学术研究中的宗派主义和话语霸权、学术论著撰写中的抄袭拼凑和自我克隆、学术评审中的人情关系和弄虚作假、学术交流中的形式主义和功利至上等等。有些问题是如此之严重,以致于人们干脆称之为“学术腐败”。所有这些问题和现象都引起了人们的深切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采用双盲评审模式和开放评审模式的OA期刊质量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学术"与"开放"评价指标对OA期刊的评价效力以及"开放"指标的重要性.[方法]将OA期刊的质量评价分为两个维度,即以引文分析为基础的传统"学术质量评价维度"和以开放程度为标准的"开放质量评价维度";采用交叉列联分析和ROC(Receiver Op...  相似文献   

14.
目前现行的大学人才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在可量化的科研产出指标基础之上,其结果导致了学术生态的破坏性建设,很难支撑人才的长期健康发展。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高校人才的学术生命周期,提出高校人才价值合理评价的新理念和方法,以期建立起一个基于学术生命周期的人才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人才评价与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核心期刊的概念发展、本质属性、文献数量、评价研究、专家论断、社会效用等方面,论证了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否定的。核心期刊的功能发展是其内涵决定的并非异化,它的评价功能有助于学术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和评审效率,有助于促使作者提高论文质量和抑制学术浮躁。  相似文献   

16.
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一样.既是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又是西方大学的基本制度原则,亦即不一定是制度的具体内容,但却是指导大学制度的思想和观念。是高居于具体的大学制度之上的价值观层次的精神性内容。一方面,这里的教授显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个人.而是指教授整体。从教授个人而言.他们中可能有人并不适合担任校长或其他管理者.但并不表明他们不适合参与治校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指导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工作,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积极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加大分配制度与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全员聘任与合同管理的岗位聘任制、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人事工作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深化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构建适合研究型大学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姜春林 《情报科学》2023,(11):185-187
针对学术评价过分追求量化和形式化的弊端,叶继元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由“六大要素、三个维度和六大推论”组成的学术全评价理论体系,并出版了专著《学术全评价体系论》。该理论体系的学术贡献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提出了学术评价领域的标识性概念;构建了学术评价的理论体系;拓展了学术评价的实践场域;奠定了学术评价学科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一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5日-6日(星期六、星期天)在重庆大学召开。会议将邀请科技评估以及大学评估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负责人参加。本届研讨会主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探讨科技评价、大学评估、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评审及科技政策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主办单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管理》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卢花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86-87
本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现状和工作经验,论述了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工作措施:强调质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质量评价的核心是创新;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高质量成果的产出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评审制度、监督机制和公正的学术批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