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档案》2012,(1):58-58
阳春三月,桃花吐妍。桃花的娇美常让人联想到生命的丰润。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赞美少女娇艳的姿容,其实桃花确实有美颜作用。桃花味甘、辛,性微温,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桃花含有山萘酚、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成分,其中山萘酚有较好的美容护肤作用。  相似文献   

2.
沅陵县官庄镇老街村兴办的桃花山庄,近年来名声大振,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2007年11月全县小镇建设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官庄举行时,县委书记李自成、县长黄泽春带领与会人员实地察看了老衡村和桃花山庄,到过桃花山庄的人郜赞叹老街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蓍成效,更赞叹该村的带头人——徐功平。  相似文献   

3.
“桃花”开了 成都龙泉驿,向以桃花闻名,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数以万计的成都人就会到此踏春赏花,当地媒体也常常热情报道游人赏花盛况和趣闻。与往年不同,成都一些媒体今年的“桃花”报道有点儿早。 1月17日,《商务早报》在报眼刊发署名薛梅拍摄的新闻照片《昨日龙泉长松寺一片桃花“偷”春来:桃花开了》;  相似文献   

4.
沈周《桃花书屋图》轴,系20世纪80年代由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时隔3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2年末举办了"名家珍品集萃—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使此图得以与公众见面。据有关文献对于沈周《桃花书屋图》的著录,署款沈周的《桃花书屋图》在历史上曾出现两个版本。目前所见"国博本"《桃花书屋图》最早由明代李日华著录,之后百年隐于民间,流传过程不详,清中期重见于钱载著录,后入藏怡亲王府,其后流传有序。而另一版本的《桃花书屋图》先后被明汪砢玉、清卞永誉以及安岐等人著录,清中期之后则不见踪迹。综观"国博本"《桃花书屋图》的笔墨与用纸,当属沈周画作无疑。另一版本《桃花书屋图》至今下落不明,以现有资料而言,无法判断其真伪,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个孩子的认知,是从他接触到的第一个人开始;而一个孩子生命的打开,是从他阅读到的第一本书开始。他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在朝前走,一直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读的书,文字在渐渐增加,图画在渐渐减少,故事渐渐由浅变深。可是最初的那个人、那本书,已经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他的呼吸和生命里。  相似文献   

6.
一个孩子的认知,是从他接触到的第一个人开始;而一个孩子生命的打开,是从他阅读到的第一本书开始。他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在朝前走,一直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读的书,文字在渐渐增加,图画在渐渐减少,故事渐渐由浅变深。可是最初的那个人、那本书,已经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他的呼吸和生命里。  相似文献   

7.
7月9日北京一家报纸以<地球生命可能只剩50年>为题报道:"人口急剧增长以及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使得地球的生命可能只剩下50年,除非从现在开始就找到办法,在2050年之前将地球人大量移民到其他星球去."这篇报道引用英国观察家报提供的一份报告后,又说:"人类必须在2050年之前找到至少一个和地球一样大的星球来安置地球人,否则地球将面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8.
连接一切的互联网在人们的交互中已内化到人的心智结构和思想模式,"媒介大时代"与"叙事小时代"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中最为关切的是生命传播中的认知革命。文章提出"生命传播"的概念,希冀在互联网时代传播学能够更加注重生命叙事与体验。  相似文献   

9.
作家海岩曾说:"生命是有颜色的,颜色是有生命的。"望着世间五彩斑斓、鲜艳耀眼、美丽绝伦的万物,我无数次地追问:生命是呈什么颜色的呢?在春暧花开的季节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我漫步于乡村的山野,草儿绿了,柔嫩的细芽悄悄的从枝头探出头来。粉红的桃花迎着三月醉人的熏风在枝头怒放着,蝴蝶在花间偏偏起舞。河畔的垂柳舒展开了黄绿的枝条,在风中轻柔地摇弋,仿佛少女在轻歌曼舞。一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7)
围绕身体和生命的规制问题,福柯与阿甘本展开了他们有关生命政治的论述。二者的思想汇聚在一起,共同构筑起融合了否定性生命权力(决断权力)和肯定性生命权力(规训权力)的生命政治图景。步入智能时代,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深刻改写了社会现实,重塑了生命政治格局。当人技互嵌的数字生态日渐成型,人类的自然身体开始向"数字态身体"转变,生命政治便具备了全新的精神内核与实践指向。本文认为,"技术去能"代表着否定性生命权力的决断,"多维透视"则代表着肯定性生命权力的施展。二者互为增补,合力构成了智能时代的生命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   

11.
正又是人间四月天,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刊为何要刊发耿彦波同志四年前在时任大同市市长时的这篇感人肺腑的讲话呢?盖因,当今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时代呼唤敢于啃硬骨头的干部到改革的深水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盖因,随着"党的群众教育路线"的升华,反腐浪潮的一浪高过一浪,部分党政官员的怪现象开始浮出水面,"不干事也不惹事"成为当前一些官员明哲保身的"潜规则"。干事越多,出错几率越大,干事越少出错几率越小,甚至一些不干事者,却坐而论道  相似文献   

12.
传媒绿水青山是什么?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概念,2013年再次强调了这个概念。从此以后,这个概念就被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国的传媒绿水青山概念也就是2013年以后在阐述传媒生态、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播媒介生命体时借用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共区分为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长"和生命的"消存"三个阶段。生命的"产生"是生命个体的形成并以其物质体的形态成为地球上生命群体中的一员;生命的"存长"是指生命个体的存在和成长;生命的"消存"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的要求,生命个体消亡后的存在模式。人类生命体系不仅具有一般生物体的生命特征,而且在其生命体系中所体现的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尤为突出。所谓"生命"群可区分为有机生命群和无机生命群两大类就是根据人类生命体系特征得出的结论。人工智能机是人将其"智能"外化在"机器"上以后"机器"才能够成为智能机,其智能不是机器的本能,而是由人外化给机器的。人工智能机所展现出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机器本身是没有智慧的。机器人永远是机器,它永远都不会成为人;机器人代替人从事某种工作是人"教给"机器人去做的,绝对不会相反。传媒生命是人类本体生命体的外化,它属于人类无机生命体。这种人类无机生命体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人类智慧通过人类本体生命体逐渐外化到传播工具上,这时,一方面是人类无机生命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体现人类无机生命体功能力的人工智慧传播工具也逐渐成为人类传播重要工具。传媒生态是传媒个体、传媒整体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传媒状态。传媒生态决定传播媒介的生命,决定传播媒介的机构,决定传播媒介的未来。因此,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传媒生态战略实施融合,进而改革或改变传统的传媒管理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质的传媒生态管理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的封闭型转向生态性的开放型,必须从传媒技术性生态位转向传媒市场性生态位;必须从单体性的"独轮"生态运营模式转向开放性的"多轮"生态运营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传媒思维转向生态性传媒思维。在信息社会,特别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而且朝着深层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少。那么,怎样理解人们之间的这种交往呢?回答是:传媒绿水青山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整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升华的过程,它首先从技术形态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从而使图书馆发生结构性变化,最后上升到人的生命发展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I怎样看桃花     
每次画桃花.把人的性跟大自然最有活力的桃花放在一起.觉得很有意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又到桃花艳开时,站在游人如织的武陵桃花源,不由得想起曾热闹好些时候的关于桃花源"原型"之争.1989年9月,<文萃报>载,全国有十多处桃花源,均自称是晋代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之"真迹".  相似文献   

16.
早一晌因公出差,旅途中带着一本老作家周立波同志的短篇小说集《山那面人家》,汽车刚好路过桃花崙公社,更使人怀念刚逝世的周立波同志,思绪一下子离开了书本,飞出了车窗,飞到了立波同志长期生活过的地方——桃花崙。并且联想到:在“山那面”,盖满爹或许已经去世,但是,卜春秀、张满贞、艾嫂子特别是林仲鸣和腊妹子,是一定可以找到的。周立波同志笔下的这些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使每一个读过这些小说的人,  相似文献   

17.
孙金鑫 《传媒》2011,(3):64-65
多年前,笔者还是一名教师时,偶尔翻阅到《中小学管理》杂志,其简约、凝练、理性而又不失生命关怀的风格,立即吸引了我。成为其编辑部的一员后,笔者逐渐意识到,这种有"生命感"的期刊风格,来源于"一群有生命感的老编",来源于"老编"们身上浓郁蓬勃的生命气息。这种气息的形成,得益于每个人  相似文献   

18.
怎样看桃花     
每次画桃花,把人的性跟大自然最有活力的桃花放在一起,觉得很有意思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了周春芽这两年来的近作,17幅油画和一  相似文献   

19.
"四十而不惑",年届四十的档案人,才开始真正地明白了人生事理. 年届四十,是亮丽、辉煌的风景.这时的档案人,集数十载经验、智慧、才华于一身,厚积薄发,展示出了生命的最亮点.  相似文献   

20.
回音     
正朱鸿熹:贵刊今年第七期《丰子恺"护生画集"手稿失而复得》一文,从图片上看,丰子恺写给"卖酱人"朱南田的诗句应为:"病起临池试墨新,桃花闲院见芳春。采来蒲老仙狐句,赠予城东卖酱人。"文中有三个字与配图中诗句不符。汤雄:本人刊发于贵刊今年第七期《顾承敏:宋庆龄最后的保健医生》一文,行文有误,吴阶平请宋庆龄为首都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