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进行多次改革,但专家们赞同的是目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使这个时期的校长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但在同一种体制的领导下,为什么一些学校出现领导断层现象?为什么一些学校校长给教师印象总是“校长说了算”?为什么在一些学校有能力的教师总感觉发展空间太小,产生另谋发展道路的现象?实施“普及管理,拓展员工发展空间,校长负责自觉革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对学校的发展潜力大,明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决策权的综合,大胆的放权在学校行政工作中,校长始终是拍板人…  相似文献   

2.
为顺利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势必要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认识。一是推行校长职级制要以打造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为基本前提,要确立科学的校长专业化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方式遴选校长;二要通过职业化的制度机制设计成就校长的办学追求,建立灵活的校长任期、轮岗、评价机制等;三要充分保障校长在决策、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为其科学减负;四要通过转变校长培训方式和内容,提供充分的办学时间和空间,切实为校长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3.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句话意味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对学校各项工作影响极大。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它的校长。”特别是在今天,如果校长还是紧护着“官帽”,做一个穷于应付各种事务的“官僚”,那么,他就很难把学校引向正确的方向,很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很难实实在在地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校长办学思想是学校之魂、管理之魂。凝练与确立办学思想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人们对什么是校长办学思想这个问题存在较多认识误区,如将办学思想等同于校长办学光辉业绩、他人的或普遍意义上的办学思想以及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等。事实上,校长办学思想是校长基于办学实践的办学理论体系,是办学共性问题与校长个人办学经历交融的思想精华,也是基于科学办学观念、办学理论基础上的个性化办学理论体系及其实践方式的集合。只有明晰了校长办学思想为何与何谓,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学校办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一所学校的办学之道体现了校长的价值追求。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始终将“发展至上”作为自己的追求定位,并坚信“发展”是校长办学的“硬道理”。我是2000年12月到知春里小学任校长的。刚上任,就连受三个“刺激”:一是参加学校团支部组织的欢送老校长的仪式。会上,大家态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和学校管理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关键环节。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管理策略与管理方式,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办学质量和效益。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以学生为本,实施终身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追求优质和卓越,超越平庸的教育质量观的丰富内涵等等,这些都是校长们努力的方向。没有标签式的“示范”或“特色”或“名校”等功利追求,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学校发展观,这些就是校长们的办学治校观。  相似文献   

7.
寇正华 《职教论坛》2002,(23):43-44
“办学求特色,管理求质量,改革求发展”,这是侯文廷办学治校的“三个抓手”。1996年他担任钟祥市职业高中校长以来,与广大教职工一道团结拼博,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办学规模、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均翻了一番。学校年年生源爆满,在校生已达3000余人,办学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7月,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学校被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侯文廷自己也先后被授予省、地“职教先进工作者”、钟祥市“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加强内部管理走科学治校之路侯文廷深知…  相似文献   

8.
吴向忠 《教育家》2004,(4):59-60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校长,必须有自己的领导哲学,哲学对我们校长管理学校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它为校长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其是校长对学校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是校长对“什么是学校管理”,“进入21世纪学校应该怎么办”,“如何优化学校管理”,“如何把握时代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就像一个纷乱的线团,作为学校的领军人,校长如何准确找出“线头”,进而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校管理变得优质、高效,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我认为,校长高水平的管理应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除旧布新或教材的更新换代,而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基础教育新一轮全方位、立体式的整体性改革。“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样一个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仅需要体现和贯彻到课堂教学领域,而且必须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之中。新课改呼唤着新型的学校管理。因此,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树立新的办学观和管理观,构建学校管理的新行为、新措施及新方式,重新定位校长的角色,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真正地把人放在第一位,从而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学…  相似文献   

11.
当一名好校长,办一所好学校,首先需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策略等。其次,应善于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目标建设——学校良性发展的指向;队伍建设——学校良性发展的引擎;硬件建设——学校良性发展的平台;质量建设——学校良性发展的命脉;文化建设——学校良性发展的氛围。第三,校长还要有自己的办学追求,作为学校的经营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应有三个“零追求”:一是经营学校追求零债务,二是领导学校追求零距离.三是管理学校追求零缺陷。  相似文献   

12.
操乐发 《教书育人》2006,(10):17-18
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下,校长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治校策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校长能从学校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内部改革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也有些校长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着眼于眼前利益、小团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办事凭情绪,管理任“个性”,结果有碍于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3.
“校本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几乎与此同时,我国也进行了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由于这两种改革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同一国际环境,又都是面向学校管理系统以权力重心下移为核心措施的改革,因而很容易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甚至有人认为,我国的“校长负责制”就是“校本管理”这一世界性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两者尽管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仍然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制度的比较与分析,让学校管理工作者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以期为我国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实现由“职务型校长”向“职业化校长”的转变是当前校长培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结合多年校长培训经验从先进办学理念的确立、顶级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办学层次等几个方面,对新时期造就“职业化校长”作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这说明,办学水平的高低与校长的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管理出色的校长肯定会办出一所出色的学校。当然,管理是一门学问,它并非只停留在理论文字上,而是具体体现在日常事务中,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实践证明:在实际工作中,一个校长若具备了“四件工具”,就能有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效果。这“四件工具”就是:“鞭子”、“刀子”、“斧子”和“抹子”。校长可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以来,晋中市教育局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师资培养、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形成了具有晋中特色的经验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校管理中有两个矛盾:第一,社会对学校教育水平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校长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但是,现实中,由于行政工作越来越繁、难、杂,校长研究教育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第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素质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有高品位的校长来管理和引导学校。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校长传统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功利倾向明显,有的校长仅仅像“一个理财的专家和能手”,有的校长则像“应试教育的统帅与专家”,缺少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两个矛盾反映了教育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统一理念 立校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决定校长教育行为的办学理念就是“校长之魂”、“学校管理之魂”。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及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些地方,校长负责制成了“家长制”。其实,校长负责制是“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结构性概念。为了更好地实行校长负责制,应该在校长的产生方式、人事制度、评价制度上进行改革;并明确校长的权、责,提高校长的素质,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王洪伟 《上海教育》2007,(3A):26-26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潴出:“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这些规定表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校长的角色认知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校长的角色应有新的定位,.校长的选拔任用方式和途径将会更新,校长职业化问题将备受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