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特征,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叛逆心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疏导这种叛逆心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但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失去了平衡性,青少年或深或浅都会出现叛逆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青少年叛逆的行为表现,剖析了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原因,从青少年主体、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对策,以科学理性引导青少年顺利健康度过青春叛逆期,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3.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早期阶段,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对家长、教师的要求不愿听从,一味地说"不",产生一系列不良行为。说"不"行为究其实质是青少年的"叛逆",主要原因是青少年自主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诉求的产生、人际交往的变化以及与家长代沟的形成。针对这些原因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帮助青少年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培养特定的兴趣爱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彭广文 《文教资料》2008,(30):106-107
生理发育接近成熟而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这一阶段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高中生或固执、或彷徨、或爱幻想,表现出来的叛逆让教师家长头疼不已.认真思考、仔细探究.其实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客观存在,如何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点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笔者试图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探究各种叛逆心理表现形式背后掩藏的真实心理状态,找到疏导叛逆心理的一荆良药,从而给各位同仁和家长朋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人听到批评的时候都会有叛逆心理,胆小的从心理上抵触,胆大的从言语上抵触,更大的会从行为上抵触。如何运用批评的艺术,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对此有几点心得。一、根据学生类型,选择恰当的批评方式品学兼优,不小心犯了错的学生。一视同仁,惩罚条例参照班规,该如何处理就怎么处理,但事后要安抚。此类学生自尊心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论角度看,青少年的行为既受到自身内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受到来自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危机、叛逆和极端化心理、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等,是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因素;青少年赖以生存的家庭、学校、朋辈群体以及社会环境等系统的功能失调,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初中是一个敏感的阶段,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一阶段都带有一些叛逆,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进行强制性的管教,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严重,以至于产生相反的效果,在此阶段,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还不是特别的强,在学校中,班级管理方面会遇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阶段,可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爱美、叛逆、自我……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可是处理问题和麻烦又缺乏必要的经验,这时许多矛盾和烦恼就出现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多观察、多关心、多交流,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心理转折期。  相似文献   

9.
叛逆的青春     
陈云曦 《新读写》2014,(7):34-34
青春,一个伴随着叛逆的阶段;叛逆,两个洋溢着青春的字眼。 17岁的我们,处于告别童年享受青春的交界点,然而拥抱青春中,因为叛逆,我们或许会在阳光明媚中蒙上阴霾,也会在阴霾密布中拔云见日。  相似文献   

10.
邹景兰 《教师》2012,(33):14-15
高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日趋成熟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对生活感到很新鲜,有自己的新想法,有时候会不受管制、约束,对老师的教育有时会出现叛逆。对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方式方法,也得讲艺术。  相似文献   

11.
对抗、叛逆常常与青少年联系在一起。德育教师帮助学生度过叛逆心理期.逐步化解学生与父母的对抗,并成功地将其逆反的冲动力量转化为成长的正面力量。且以此为契机,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继而挖掘其正面的积极意义,从而为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开出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2.
叛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进行叛逆心理方面的研究及加强调研,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使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韦焕能 《职业技术》2006,(12):55-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客观事物的抵触、不顺从。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听不进正确意见乃至忠告;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本文就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些原因,谈谈化解的对策。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独立…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64):107-108
初中阶段,部分为学生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脱离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标制订了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目的就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但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较重,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可能会因为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老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框架的建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希永 《教师》2012,(30):10-10
叛逆是处于青春期高中学生的重要特征,而叛逆往往对学生自身起着消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中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以体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现状调查,探讨其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为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相关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叛逆心理量表》,对桂林市131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更多地表现在对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的逆反心理相对较少;男生的叛逆心理较女生更明显,高一学生的叛逆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的叛逆心理越明显;独生子女在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和城市学生对依从性的逆反反应表现明显;学习表现越差的学生,其叛逆心理表现越明显.结论:内心的叛逆是中学生的一种成长经历,是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与家庭组织结构、学校教育因素等有着密切联系,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7.
汲安庆  洪雅苹 《班主任》2006,(12):26-27
青少年心理世界的发展大致可分成童话世界、江湖世界和现实世界三个阶段.相对于这三种心理世界,存在着三种相应的思维方式:童话思维、江湖思维、现实思维.江湖思维是学生从童话思维向现实思维过渡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以追求自由、彰显独立、渴望眩目为旨归,以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为偶像,以热情、力量、速度、叛逆等个性化的外显方式为表征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玄幻、穿越小说等迅速崛起,成为了网络文学不可阻挡的主流,尤其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网络玄幻、穿越小说以其虚拟、追求自我、叛逆、完美幻想等独特的审美取向成功的抓住了青少年的眼球。因为不管是穿越还是玄幻小说,都采用一种幻想、白日梦的构思形式,使得青少年们从充满压力的现实社会中挣脱出来,缓解了青少年的精神压力与紧张情绪,同时迎合了青少年叛逆、幻想、猎奇心理的审美取向。本文通过对网络玄幻、穿越小说的审美取向与青少年心理的关联的探讨,希望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上产生了急剧变化,很多青少年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生理变化的原因,容易产生暴躁、叛逆的情绪,使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在青春期阶段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家庭教育在青春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又称受众逆向心理,属于情绪和态度的范畴。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收信息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或受特定的信息背景或教育情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对立、心理抵触和心理抗拒状态。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山。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时,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志”,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