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本文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阐明了"四个文明"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以"绿色校园"为目标的"三个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为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做到:认清生态危机的客观现实;明晰生态文明的概念;瞄准美丽中国的目标;把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抓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重视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本文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阐明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一、高校后勤文明科室建设的内涵(一)文明科室建设的具体意义文明科室建设是高校后勤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科室建设,是把"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提高高校后勤服务水平和后勤科室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文明科室的建设,相当于基层文明单位的"细胞"建设,是对一个科室的综合、全面的建设,意义重大。(二)文明科室建设的目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呈现"时空压缩"特征,表现在社会转型历史方位目标和社会系统各个领域发展的"时空压缩"。转型社会"时空压缩"特征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时空压缩"给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后发优势,即拥有"择优综合"的外部条件和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时空压缩"也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更加紧迫的现实任务和国际社会压力。在"时空压缩"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健康推进需要社会转型目标和社会结构的优化,以及对地方性生态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困境的根源在于对生态文明核心理念认识不到位。生态文明发展观是当代发展观的重大进步,是对"增长—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发展观"这样一条关于发展观理论主线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发展观念变革、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在科学发展的主基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层面,全方位推进全社会的生态化变革和绿色转型,全面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将面临的目标差异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困境的约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无疑对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因为能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对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样,休闲旅游因为公众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又必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且需经历生态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这三个低、中、高发展阶段,最终实现"生态休闲"、"文明旅游"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的兴起,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开拓了新视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生态文明为依托,结合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点和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标,努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素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发展中,提高培养服务经济社会的高技能职业人才层次。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立足国际社会协同合作、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共建美丽地球的发展前景,超越了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与壁垒森严的传统思想,涵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架构与价值体现,亦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效用与力量所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为生态文明确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价值性目标和根本性目标,明确了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统一、中国方案与国际视野相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相统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有序实践、整合实践和协同实践的具体路径,结合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延展性需求,符合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整合性需求,契合了国际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章从理论、观念、制度和实践几个层面进行探讨,以期找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正式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的要求,本文重点论述了“三个代表”对三个文明的统领和指导作用,以及三个文明体现“三个代表”精神实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将对北京城市规划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必然会大大推动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主题不应是"奥运中国龙",而应当是"生态城市"。北京是中国的首善之区,奥运主题为"生态城市"更有积极影响。从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发展目标,而引领这一目标实现的应该是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应继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四个显著特点:辨正方位、突出中心、讲求对称、注重风水,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明湖北"是湖北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其目的是要把荆楚儿女造就成有修养的文明人。由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性试金石,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群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所以"敬老风尚"可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敬老风尚"历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在"文明湖北"建设进程中,应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孝文化传统,从思想、制度、法律、政策、机制、舆论、教育等多方面大力营建"敬老风尚",让和谐的文明之花在荆楚大地蓬勃开放。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诠释了"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阐述了"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教育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提出教育生态文明视阈下实施"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确立"追求生态文明"的目标价值,充实"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内容,构建"契合生态文明建设诉求"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为了应对生态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其中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所提供的保障,构成了整个生态文明法律保障体系的基础。但是,我国现行宪法在制定和修改之时,都没真正涉及到生态文明,从而使其建设缺乏"高级法"的依据与保障。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今后我国在修宪时,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生态文明入宪;第二,环境权入宪;第三,完善宪法生态环境保护条款。  相似文献   

17.
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应当确立相应的价值目标,改变以往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淡化乃至罔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价值追求。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对策或者发展行为,首先要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在处理好企业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实现三个转变,奠定其物质基础,并进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形象设计等全方位的生态化导向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阐释,不但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定位,还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要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深入的认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一举一动的环保行为将直接影响今后社会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将伴随着今后的一代又一代。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涵盖了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但是,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教育事业如果停留在"不文明"的状态,那么,其它一切方面的文明,都只能成为空想。因此,只有教育活动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本身的文明程度发展了,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才算真正有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公共选择理论使用分析经济活动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为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政府、企业、个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最主要三个主体。文章以公共选择理论相关观点为理论支柱,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完善政府生态职能,避免"政府失灵";企业应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落实文明生态责任,履行生态文明义务;公众应提高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避免"搭便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