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评价其他某些历史人物一样,评价朱熹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宋元以后七百年,可以说朱熹是被抬得很高的。解放前,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曾综述当时的评论情况说:“在考察朱熹思想的时候,浮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十二世纪的朱熹本身,而且是现代一些人所塑造的亚里士多德化的朱熹,黑格尔化的朱熹,甚至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朱熹。由此可见,历史主义地分析和批判朱熹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就解放前一般  相似文献   

2.
朱熹研究过自然,并有所贡献,但也有过失误:赞同"龙行雨"和"蜥蜴吐雹"的错误说法。朱熹自然研究的失误,源自于他对《大学》"格物"的诠释。他的"格物"既要求研究自然事物,具有自然科学的内涵,又要求研究包括各种自然事物在内的所有事物,以获取关于整个自然界乃至所有世界的绝对真理,因而又与自然科学有所背离。因此,评价朱熹的自然研究,既要肯定朱熹对于自然的研究,以及朱熹在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同时又必须看到朱熹的自然研究存在着诸多缺陷,并因而出现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3.
朱子理学诗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本文将朱熹的一些诗歌和诗论放在宋代诗史发展的大背景里,并结合朱熹理学思想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评述.以阐明朱熹诗歌无论是在构思技巧上、表达手法上、内容意境上,都是成就非凡的,而且是集宋代理学诗之大成。作为理学诗派的代表呈现在宋诗发展史上,为宋诗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天地,也为理学家阐发义理道德开拓了一块新阵地。  相似文献   

4.
对朱熹的家礼行为进行清理并与其<家礼>文本进行比照,发现其言行相顾,<家礼>的规定基本上在其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实现,但由于现实境遇和思想的变化,朱熹的一些行为也与<家礼>的要求明显不合.而最受后人重视的<家礼>"祠堂"部分则可能并非朱熹所定.  相似文献   

5.
由于朱熹等人的尊崇,《大学》、《中庸》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未有的加强。朱熹分别从自然哲学一些基本命题和认识论两方面对《大学》、《中庸》作了创造 性的继承与发展,对宋明理学以及后来的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仁者爱之理"是朱熹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朱熹对其作了十分深刻的阐述。朱熹突破了传统的章句训诂,更多地是从哲学本体论上,对其作了富有创造性的阐扬,主要从"仁者爱之理"的动态性、"仁者爱之理"的开放性以及"仁者爱之理"的兼容性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朱熹仁学思想的基本风貌,突出了朱熹仁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展示了朱熹解释学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朱熹与浙江书院的交往,认为朱熹讲学促进了浙江书院的发展,分析了朱熹频繁出入书院,积极讲学于浙江各地的原因,以及朱熹如何利用书院达到他的政治理想,最后,探讨了朱熹留下的遗迹对书院发展的影响和朱熹对书院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谨为元代申述朱熹诗经学的重要学者,他对朱熹诗经学的贡献主要有:一、多方搜集朱熹的说诗言论来申述朱熹《诗传》,全面保存了朱熹的说诗言论;二、积极引用别家说诗言论来申述朱熹,并用己意来维护朱熹;三、对朱熹说诗中的不妥观点提出置疑,并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9.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戴震哲学因痛斥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而被认为“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宣告了理学的终结”.但是通过比较戴震哲学和朱熹理学我们发现,他们有着相同的哲学逻辑体系,即由气化流行的天道推演人性,得出饮食男女之欲具有合理性之结论;有着相同的终极关怀,即要求统治者关注百姓的饥寒愁怨,体现着儒者关心民瘼的情怀.戴震发扬了朱熹哲学中合理的内核,并对程朱理学的一些哲学范畴作了明晰的解析.戴震哲学是对朱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反动.  相似文献   

11.
朱熹叶音具有古音属性。据《楚辞集注》叶音考察朱熹古韵分部,考得朱熹古韵舒声十四部、入声八部。《楚辞集注》叶音古韵与《诗集传》叶音古韵和江永的古韵分部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2.
南宋朱熹,不仅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且广注典籍,致力于教育事业.该文根据史料,例证朱熹除研究理学外,对史学、文学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并对绘画、书法、诗词等有很高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鸢飞鱼跃”的其理学意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朱熹在彻底完成了逃禅归儒的转变,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跃后的表露;二是随着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的架构的完成,他以此来解说他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本体论。其中蕴含着朱熹丰富的理学思想,是其理学本体论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为了使他的深奥的理学思想更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朱熹在此采用了借“诗”(《诗经》)说“理”的方法,体现了朱熹以“理”解“诗”、以“诗”释“理”,即以哲学解说文学、以文学象征哲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朱熹作为民族的教育大家和思想大家,曾就家庭教育所涉及的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礼仪教育和知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富有见地的创说,形成了以养成为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它不仅有利于人们健康成长的自觉实现,而且还为今天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鄂西北十堰市竹溪县红石岩村丧葬仪式的整个过程存在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与仪式行为的互动关系。虽然仪式过程中有些宗教迷信色彩,但其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内容却反映了特定地理区域下的民俗风情,为研究该区域民族传统民风民俗提供了“活化石”,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为主要区域的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以朱熹为原型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通过闽南民众的文学想象将朱熹的笔墨能力神奇化,并且在庇护民众时发挥了独特作用。朱熹民间想象中所传达出的崇儒尚文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对于弘扬闽南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思想精华,规范闽南民众的思想行为,构建和谐有序的闽南社会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宋代儒士群体中,朱熹无疑是最具有佛教知识的一位。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佛教基本概念和命题、佛教内容和特征、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关系等等。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也存在误读之处,值得当今学佛、研佛认真体会,以建立健康且科学的佛教认知态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多数并未考虑生态系统恢复所具有的突变性.本研究针对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建立了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在ENVI4.2、Arc GIS9.2、MATLAB7.0等3S技术平台上,采用突变级数法对长汀县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总体较好,80%的流失区都可恢复到Ⅲ级以上(含Ⅲ级),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主要为封禁;(2)对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因素主要有植被盖度、水土流失指数、土壤肥力和地表温度,其各个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植被盖度〉水土流失指数〉土壤肥力指数〉地表温度;(3)突变级数法和生态恢复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采用了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也反映了南方红壤侵蚀小流域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更为科学地揭示了生态系统恢复变化过程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朱熹作为程朱理学的实现和完成,其思想规模宏大。比之于“北宋五子”,朱熹对道家(道教)的习染历时更长,内容更杂。他注老评庄,辨别儒道,又旁及道教。通过一系列整合与改造,完成理学体系的系统建构。章从两个方面探讨朱熹早期教育环境的道家影响,“以儒名家与三教整合”说明朱熹早期教育的背景,这一特点形成了影响朱熹终生的学术和性格特色;“出入老学阶段的道家心态及思想转变轨迹”说明朱熹由弛心超世脱尘的道家玄境转向“理一分殊”的儒家理想的思维历程。  相似文献   

20.
吕祖谦是宋代著名学者、大理学家,吕祖谦和闽地、闽人及闽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闽人交往密切,不仅和闽地的多位学者有师生之谊,更与朱熹是至交好友。吕祖谦开创的婺学(吕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同是二程理学的分支,二者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