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这就需要具有"音乐的耳朵"。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边听音乐边讲一、设计活动,培养听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听音辨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素养,是欣赏音乐的基本方式,而有效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关键。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教学建立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习惯,教授音乐聆听的方法技巧,更好地融入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文章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聆听的作用予以分析,从有效聆听丰富学生音乐听觉经验积累、音乐听赏能力提高、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几个方面展开叙述,主要通过引听、泛听、精听、想听四种有效的聆听方法着手,论述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让有效聆听更好地贯穿于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小学生处于成长的早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领悟能力还未形成,而聆听恰恰是接触音乐最基本的一步,我们可以从"聆听"入手,让音乐教学更有效果。一、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聆听和欣赏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有的音乐激情澎湃,有的音乐平淡如水,有的音乐娓娓道来,有的音乐简单明了……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它最大的特征便是"听",假如学生没有一双会听的"音乐耳朵",那么再美好、再动听的音乐对他们而言也毫无意义。尊重学生,找准方法,让生命自然、快乐地成长,学会"聆听"。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门用耳朵听的艺术,借助听觉器官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和影响,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想要使人切实感受到音乐艺术蕴藏的美,就需要用心聆听,在用心聆听之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所以要进行有效的聆听才能实现这些目的。小学音乐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阶段,在过去音乐欣赏教学无非就是播放歌曲,学生跟着演唱,根本听不出什么,也就不能很好地对音乐作品加以理解,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聆听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经验,从有兴趣地听、有分析地听、有想像地听、有表现地听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让学生来主宰课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夏伟 《考试周刊》2011,(88):227-228
在日益追求音乐有效教学的今天,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聆听的有效性,是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的目标。音乐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学会聆听,有效聆听。  相似文献   

8.
小学是智力发育、人格发育的巅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学会聆听,才能感受到不同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真谛,提高音乐素养。特以"学会聆听,感受音乐的真谛——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的实践探索"为题,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赛凤 《考试周刊》2014,(63):177-177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活动都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要让学生对节奏、旋律、速度、力度、曲式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就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并贯穿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聆听音乐是增强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欣赏力的关键。教学内容应围绕聆听兴趣,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洞察力和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虞颖娟 《考试周刊》2011,(67):229-229
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1.
<正>一节四十分钟的音乐欣赏课,我们能做什么?当然,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思考音乐欣赏课中,我们能给学生什么。下文,笔者结合具体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1.给学生一双会听的耳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课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聆听的机会,并用多样的方法,优化听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听觉印象。设问聆听。设问聆听要求教师在聆听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贴近学生认知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这样可以让学生听得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听音乐。聆听是唱歌教学的必经环节和必要手段,运用多方法、多层次地聆听实践活动来品味歌曲,听其声知其因,听有所思,听有所悟。将聆听活动贯穿于唱歌教学之中,以聆听为起点,以聆听为主线,关注聆听的过程与方法,"以听养唱",让学生在听觉感官的刺激下,循序渐进、轻松愉悦地学会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音乐感觉中的基础条件,听觉主观体验表现在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分辨上。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音乐传入人的耳朵,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儿童的音乐生活一般也是从听开始,接着才是唱、弹奏,直至创作。听是音乐活动中最初期的表现,要发展儿童的音乐生活,聆听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将来音乐发展的基础,聆听习惯培养的成功,也是音乐教育成功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步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聆听,艺术性地感受音乐,并能在欣赏中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除需要有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力之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要素。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节奏教学的探索,以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结合想象,感知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孩子们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汽车鸣笛:嘀嘀嘀嘀。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走路时不同的节奏。因此,我先通过聆听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的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需要用耳朵去听,用听觉去感知。在感知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听见了和听懂了是大不一样的。只要耳朵不聋,人人都可以听得见音乐的声音,但是要听得懂音乐,就需要学习,不仅要学习唱歌,弹奏乐器,还要让耳朵学会听音乐,会感知音乐。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对于不会听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听不懂,感受不了。为了教孩子们学会听懂音乐,能够感知音乐,使音乐在孩子耳朵里成为美的、有意义的东西,就要培养学会听音乐的耳朵。任何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感知能力。唱歌虽然是用嗓子唱,但是用耳朵去辨别,校正声音的准确与声音的动听。演奏乐器虽然用手、用口,但也离不开耳朵的检验、校正作用。所以说,在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听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们接受音乐教育、进行音乐活动的"窗口"。婴幼儿时期是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音乐的耳朵的重要时期,发展音乐听觉能力,是培养儿童音乐感受力最主要的途径。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8.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在"听"的安排上是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就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的首要特征是“听”。没有学生主体投入的听,就不可能有审美体验的产生,就不可能有学生个性的飞扬。回归音乐听觉本质,将发展学生的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全部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创造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实现学生个性张扬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