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和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自身习惯、个性心理等有关,厌学情绪的产生会对学生学习、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改变教学心态,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和课堂管理的弊端,并加以改进,还要积极激励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健全学生自我意识,这些都是消除初中生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压力时,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因素,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是初中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初中生厌学的主要表现是认为学习不重要,在课堂学习中不能集中精力,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学生的厌学情绪得不到有效的引导,舒缓这种情绪,就会使学生产生极端的心理,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仇恨,出现逃课、逃学的行为,个别严重者一提到学校就会紧张、恶心、发脾气。厌学心理对青少年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初中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指出学生厌学是由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等原因导致,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消除。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娴熟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诊断与调适,必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升数学教学的绩效。1.抓住苗头,消除厌学心理的滋生基础数学和其他科目不同,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抽象性不一样,一个指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另一个指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所以,数学学习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数学教师要善于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中学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逐渐地增多,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逐渐增大,其原因就是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学心理,严重地影响着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导致这种厌学心理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笔者仅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分析一下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因素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等多个方面,但就其主要因素应该是家庭和学校。笔者从事多年初中教学工作,普遍发现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厌学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具体表现为旷课、逃学,甚至辱骂老师等。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心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给本刊转来了许多学生写给他们的信件,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同一问题——厌学是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亦出现厌学情绪。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消除学生厌学心理已是当今顺利开展教育活动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时代差异和讲解古文时断章取义等原因。导致学生产生了学习古文的畏难心理。消弭学生在学习古文的心理障碍,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秀的影视作品,消除学生学习古文的恐惧心理;利用有趣的古今异义词,消弭学生学习古文的抵触心理;利用角色扮演法教学,消解学生学习古文的畏难心理;利用古代文化常识,解除学生对古文的厌学心理;利用古文背诵接力赛,消弭学生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 ,特别是我们这类生源较差的学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注意力分散 ,上课不认真听课 ,思维迟缓 ,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 ,作业拖拉 ,敷衍了事 ,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 ,作业错误率上升 ,学习成绩下降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 ,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 :学生厌学是心理疲倦的反应 ,必须对学生厌学作出正确的心理诊断 ,分析产生的原因 ,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变厌学为乐学。一、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1.由于持续努力的精神紧张…  相似文献   

10.
与家长、老师的高热情,高付出相反,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学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对抗、应付。我从多年的农村基层教学实践中,观察体悟思考,从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学生自身五个方面分析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提出要家长教师去掉功利心,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用结合;教师不断学习充电,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材施教,不断激发他们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减少厌学现象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进一步取得了成效,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生开始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到学业,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形成障碍。所以说,对于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的探讨十分必要,对于农村教学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厌学情绪通常表现为学生对学校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从内心抵触学习活动,进而出现不良行为,比如逃学。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目前已引起了  相似文献   

12.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状态,以及这种心理状态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的学生才有的,而是所有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潜在的问题,只是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变为一种客观的行为时,才成为厌学。要想有效改变厌学状态,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红娟 《成才之路》2022,(15):141-144
受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及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农村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努力,共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厌学"向"乐学"转变.文章论述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列举农...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一些小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从学生、教师、学校与家长四个反面深入分析了英语厌学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和家长的配合提出了消除英语厌学情绪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颖 《文教资料》2010,(31):134-135
厌学,是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为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必须首先针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正确归因,在此基础上.再有的放矢地实行恰当的对策,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消极影响.增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导致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厌学的情绪,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在改变他们厌学心理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群策群力,一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无味。那么,这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以后,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进而摆脱学困生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王波 《林区教学》2014,(2):20-21
面对中考的大背景,初中生学习压力很大,由此产生的厌学情绪影响到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消除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预防学生厌学语文的各种不良情绪,使学生快乐学习语文,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部分学生长期受汉语学习习惯的影响,以及个人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个别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自卑、恐惧,甚至厌学的心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从而夯实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  相似文献   

19.
周福英 《教育探索》2006,(5):102-103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除因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能力差而导致厌学外,我国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主要体现在厌学学生的疲倦和学习动机存在缺陷上。  相似文献   

20.
技工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考不上高中或分流的学生,他们上技校只是将其作为找工作的一个跳板。在这些学生中“差生”面较大,其中属于表现差、成绩差的“双差生”为数不少,而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厌学心理。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一是由于基础差,学习跟不上,产生自弃心理,以至厌学;二是由于自我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产生自卑心理,以至厌学;三是由于感到前途无望,缺乏学习动力,以至厌学;四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进步困难,产生沮丧心理,以至厌学;五是由于缺乏竞争意识,无升学压力,以至厌学;六是由于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