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教育提倡“合流”,也就是让残疾孩子尽可能在有特殊的额外的帮助下与正常孩子在一起上学。在美国,法律规定每个孩子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学校拒收学生是犯法的。对于伤残儿童,学校还应付出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学校其他设施不管如何,没有残疾人通道(可供轮椅通过的代替台阶的坡道),学校第一验收就不合格。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教育,就是在同一个教育机构或教育环境中,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进行教育。这种教育一方面提供适应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需要的共同性教育,另一方面则为特殊儿童提供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支持和帮助。自1981年国际残疾人年提出一体化这一概念以来,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学前教育界对一体化教育的问题颇为关注。所谓一体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在同一个教育机构或教育环境中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一方面提供既适应正常儿童需要又适应特殊儿童需要的教育,另一方面则为特殊儿童提供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支持和帮助。国外已有研究证明这种教育的可行性,并已在实践中产生了普遍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教师是一种爱的职业.当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遇到一些在生理和智力上与正常孩子都有所偏差的特殊学生时,他一定会对这样的孩子充满同情,给予许多特殊的照顾.然而,假如能再用心一点去爱这些孩子,你也一定能发现,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特殊的爱,而只是一份普普通通的爱,一种把他们当作正常孩子看待的平平常常的爱.我们不仅应该使他们与正常儿童享受同等的教育,更要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普通的方式去评价他们,使他们在平等的生活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关爱、充分的发展、充分的潜能开发,从根本上驱除"低人一等"的心理障碍,卸下"我天生比别人差"的心理包袱,提升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踏入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竞争行列,为今后自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在幼儿园,常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发育落后于正常孩子,例如,智力落后、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常把这些孩子称为特殊儿童。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家长,都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园双方相互配合,勤于沟通,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一致的环境,只有家长之间彼此接纳、互通有无,才能真正帮助特殊幼儿在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有的多动,有的自闭,有的在智力或社会性发展上相对滞后等。我们中国的老师习惯把这些孩子称为“问题儿童”。在美国幼儿园里,“问题儿童”被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childrenwithspecialneeds)。他们会把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安排进普通班级,和“发展正常的孩子”(chil-drenwhoaretypicallydeveloping)一起接受教育。在这样的班级中任教,老师除了具有幼儿园执教资格外,还必须取得与之相关的资格。他们知道,如何在一个全纳的环境中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交策略来提高这些孩子的社会交…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有的多动,有的自闭,有的在智力或社会性发展上相对滞后等.我们中国的老师习惯把这些孩子称为"问题儿童".在美国幼儿园里,"问题儿童"被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他们会把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安排进普通班级,和"发展正常的孩子"(children who are typically developing)一起接受教育.在这样的班级中任教,老师除了具有幼儿园执教资格外,还必须取得与之相关的资格.他们知道,如何在一个全纳的环境中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交策略来提高这些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8.
特殊儿童由于自身条件的不足,会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他们要付出比正常孩子多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状况,探讨有效的体育策略,对于帮助特殊儿童在运动中找到快乐,感受到平等与关怀,为其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殊儿童家长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36位年龄在2~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入园接受教育的比例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长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殊学校学前班、残联的康复中心等机构接受教育,但也有部分家长选择让他们的孩子上普通幼儿园。家长的希望和选择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对特殊儿童的关照,并努力使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一样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合教育很有效的解决了特殊儿童的一些问题,对于聋幼儿来说,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玩耍,能很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言语表达欲望和提高表运语言的能力.在与正常儿童玩耍时,拥有更加独立的人格,坚强的品格,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进行融合教育,让聋幼儿真正融入一个大家庭,有助于特殊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普遍的做法是让他们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这样能有效地避免过于特殊对儿童造成的二次伤害。随班就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要达到融合教育的目的,就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统筹兼顾,面向全体学生。多种形式,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变换教育方式感化他们,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特殊需要儿童是指因在身心发展或学习、生活中与普通儿童有明显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有残疾的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万分之一.对于这些不幸的儿童,如何加强教育以缩小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距,这是各国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弱智儿童教育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最好将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4.
学校里总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差,不合群,上课无法专心听讲。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 “特殊心理儿童”一般是指心理上和一般儿童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某些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生理因素或教育方法不当等,这类孩子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儿童不大一样,诸如自我意识强、不合群、不爱学习、不能遵守正常的学校、社会秩序等等。“特殊心理儿童”几乎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当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有了这种爱,教师的教育、品德、知…  相似文献   

15.
边缘儿童往往表现为心理焦虑,行为偏差、交往不畅、游离群体等心理症状或行为问题。他们是有特殊需要的一类儿童,但其在正常教育机构中的特殊需要并未得到满足,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这需要教师和家长针对边缘儿童问题给予及时关注和心理干预。本文通过个案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边缘儿童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心智化教育减缓边缘儿童边缘化倾向;通过沙盘游戏减轻边缘儿童焦虑情绪和交往不畅;通过涂鸦游戏减少边缘儿童行为问题,以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学习困难儿童,又称“学业不良儿童”,俗称“差生”、“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儿童。这类儿童在普通中小学中约占8%-12%,是介于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之间的特殊群体。这类儿童虽然有生理或心理发展障碍,但属于正常范围,他们表现出的学习困难只是方面性或阶段性,经过特殊的教育方式、方法或手段,可以减轻甚至完全消除他们的学习困难,从而促进他们心理与学业的良好发展。“差生”是最令教师“头痛”的,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效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研…  相似文献   

17.
学习困难儿童,又称“学业不良儿童“,俗称“差生“、“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儿童.这类儿童在普通中小学中约占8%-12%,是介于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之间的特殊群体.这类儿童虽然有生理或心理发展障碍,但属于正常范围,他们表现出的学习困难只是方面性或阶段性,经过特殊的教育方式、方法或手段,可以减轻甚至完全消除他们的学习困难,从而促进他们心理与学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发现特殊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着种种差异,一是因为他们的个体差异性特别大;二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差异性也较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抚养和教育好孩子有利于提高特殊儿童今后的生存能力。教育好孩子不光是老师的责任,只有家庭和学校校共同教育特殊儿童才能取得特殊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赵拓 《教育导刊》2001,(2):56-57
学习困难儿童,又称“学业不良儿童”,俗称“差生”、“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儿童。这类儿童在普通中小学中约占8%-12%,是介于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之间的特殊群体。这类儿童虽然有生理或心理发展障碍,但属于正常范围,他们表现出的学习困难只是方面性或阶段性,经过特殊的教育方式、方法或手段,可以减轻甚至完全消除他们的学习困难,从而促进他们心理与学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接受教育每个孩子都可以,但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有的白头发、视力在白天几乎是弱视,怕见光,有的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影响,患有小儿麻痹,行动自理都不能完成,还有的患有白癜风,靠药物来控制……他们有着特殊的称呼,月亮、星星的孩子,也称为特殊儿童。可谁来给他们教育的爱?他们在身心方面有一些问题,是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特殊照顾。我国也在这些方面相继立法,特别是采用随班就读的方法,给这些特殊的月亮、星星儿童提供了平等受教育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