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媒体学习理论是一个贯通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科学体系。作为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于双重编码理论、工作记忆模型以及生成加工理论,解释了学习者通过加工语词与画面所呈现的材料来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属于解释性理论;作为教学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出一系列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处方性意义的行动指南,属于处方性理论。解释性的学习理论为处方性的教学理论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基础。在多媒体学习研究从学习理论向教学理论转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是实现跃迁的关键环节,而认知负荷理论则是理论跃迁成功的关键变量。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梅耶提出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模型,包括必要认知加工、外来认知加工和生成性认知加工。围绕这三类认知加工,梅耶及其同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了12项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及其前提假设保持高度逻辑一贯性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这些原则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但教学设计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应明确各项原则的问题情境、适用范围等边际条件。  相似文献   

2.
依据脑科学研究和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梅耶提出了多媒体学习与教学设计的八项原则,包括:多种媒体原则、邻近呈现原则、双向通道原则、控制冗余原则、聚焦要义原则、提示结构原则、切块呈现原则与提前准备原则和交往特色原则,它们是提升多媒体学习与教学效能的有力武器,易于推广应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梅耶提出的与设计在线教学相关的多媒体学习理论,有反应强化、知识获得和意义建构三种方式;无效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三种结果;双向通道、容量有限和主动加工三个假设以及五种认知过程等。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总体上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以梅耶 (Mayer,R E)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提出多媒体课件本质上属于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其设计要建立在多媒体学习的基础之上等两个基本理念,并从目标、呈现和界面与导航等三个方面结合实例论述了具体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总体上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以梅耶(Mayer,R.E)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提出多媒体课件本质上属于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其设计要建立在多媒体学习的基础之上等两个基本理念,并从目标、呈现和界面与导航等三个方面结合实例论述了具体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材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取并设计教学信息媒体的有机组合,是以动态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手段.基于教育与审美的相辅关系,以屏幕显示、以形达义、以画面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求多媒体教材传输知识信息与产生视觉美感不可分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资源偏好和学习难度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资源,是数字教材应该具备的功能。上世纪末梅耶等人提出的多媒体学习原则,曾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为数字原住民设计数字教材时,这些原则是否依然适用?该文以72名小学生作为被试,研究他们对资源类型、组合方式和难度的学习偏好,从而验证梅耶理论对数字原住民的适用性。结果发现被试的偏好选择与梅耶的多媒体学习原则基本吻合,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该文的结论为数字教材中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策略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8.
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研究是由基本假设、学习科学、教学科学和应用领域构成的严谨科学体系,是一门扎根于理论的循证科学,其最终落脚点在于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和优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是多媒体学习科学研究重要的实验场和应用领域,梅耶及其同事紧紧抓住数字化学习的内涵,提出了基于信息获取的接受学习、基于反应强化的训练学习和基于知识建构的引导发现学习三种层次递进的学习方式。在这三种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中,多媒体原则、一致性原则、接近原则、人性化原则、分段原则和前训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而辅助性示例原则和训练原则则非常适用于以程序性知识为焦点的训练型数字化学习。在以问题解决为焦点的引导发现型学习中,游戏与仿真型学习和网络在线协作学习最能体现问题解决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现代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中.语境理论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该文从语境理论的视角入手,提出英语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同时着重分析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引导,以《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定位、教学设计及体系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