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和力有关的知识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主要知识点有: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长度及时问的测量,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等.这部分知识是初中力学部分的综合,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冯容士  李鼎 《物理教学》2012,(10):24-28
背景二力平衡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第一次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关键知识点。上海二期课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针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巩固力和力的图示的知识;加深对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理解;又为学习液体压强和阿基米德定律做准备。鉴于初中物理没有涉及"牛顿三定律",二力平衡的概念又相对抽象,因此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把"二力平衡条件"作为"机械运动"章节的重点内容,并安排了"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3.
液体的压强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知识内容抽象,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是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性认识不足,所以造成一些概念模湖不清,理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4.
浮力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浮力知识的研究、学习,涉及力的概念、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等基础知识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许多学生都感到难学,主要是受生活经验影响,对浮力有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识,此外,还存在解题思维问题.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条件"是中考命题中的热点,有关这部分知识在平常练习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这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低。本文利用平衡力知识分析、解答有关典型例子进而探讨:1.应用平衡状态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2.应用二力平衡分析物体的受力及运动状态;3.应用平衡力解决压强、浮力与简单机械的综合问题;4.应用平衡力解决连体漂浮或悬浮问题,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从而阐明通过应用平衡力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进一步弄清力学中有关的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慧 《考试周刊》2023,(46):23-26
地理是一门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地带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空间里的各种地理要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表象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实践是研究地理和学习地理的一种有效且重要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厘清许多有关地理研究对象的规律与特征,而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属于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新课标与新课改中也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与实践力提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就围绕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展开分析,综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际内容和现阶段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学生之于地理学科的实际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为核心,探究要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合实践,实现学生实践素养与实践力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二力平衡》是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上一章的《力》,为学生这节课做了知识的准备。同 时,这节课的内容又是牛顿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为 此,《二力平衡》是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 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力平衡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为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奠定基础.问题提出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  相似文献   

9.
《浮力》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一章不仅涉及到浮力的概念,而且还跟前面学过的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还没有形成知识结构框架,所以在学习《浮力》这章时,许多学生感到问题变化多,理不清思路,解题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本章的内容呢?一、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概念时应注意以下5点: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2“.浸在”的含义。“浸在”应包括完全浸入时的“浸没”和部分浸入时的…  相似文献   

10.
有关浮力的计算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浮力的计算习题多是综合题,解答这类题不仅要掌握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还要熟练地综合运用力的分忻、力的刚示,二力平衡、密度公式、压力和压强、液体压强公式等知识点.不少初学者,早已从以往的生活经验对浮力知识形成较顽固的错误认识,影响正确知识的接受,成为学习的思想障碍.如何突破浮力计算的难关?下面就此问题谈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