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题目:轮船在甲、乙两码头间往返行驶,如果水流速度为v1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t1;在洪水讯期,水流速度加快为v2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t2.已知轮船的静水速度为v0,则:()A.t1>t2;B.t1<t2;C.t1=t2;D.无法比较.1.常规解法设甲、乙两码头间的路程为s当水流速度为v1时,轮船往返一次需时间:当水流速度为v2时,轮船往返一次需时间:v2>v1,t1<t2.故选B.2.特殊值法设甲、乙两码头间距离s=30千米,轮船的静水速度v0=30千米/时,原来水流速度v1=10千米/时,洪水讯…  相似文献   

2.
解物理题时,若通过巧妙地构造一种辅助措施,往往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其方法新颖有趣,启迪思维.1.构造数值例1甲、乙两人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程内,一半时间跑,另一半时间走,乙在全程内,一半路程跑,另一半路程走,若甲乙走的速度相同,跑的速度也相同,则()(A)甲先到终点(B)乙先到终点(C)甲乙同时到终点(D)无法判断解析:构造跑道长s=100米,跑的速度v1=8米/秒,走的速度v2=2米/秒,设甲用时间t甲,乙用时间t乙,则甲:s=v1·t甲2+v2·t甲2,即:t甲=2sv1+v2=2×1008+2=20(秒).乙:t乙=s/2v1+s/2v2=s(v1+v2)2v1v2=100×(8+2)2×8×2=31.25(秒…  相似文献   

3.
甲、乙两同学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路程内走,如果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相等,则先至终点的是: A.甲. B.乙. C. 同时至终点. D.无法判定. 1.作图法.设B为路程中点,C为甲一半时间内到达的位置,分析可知,甲、乙从A跑至中点时间相  相似文献   

4.
巧用v-t图像来解某些运动学题目,可收到简便快捷之功效. 例1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分钟,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千米/时,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甲、乙两站的距离和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解:根据题意作出v-t图像如图1,设甲、乙两站间距离为S千米,则S=60t(1) 6060)= × 60(2)由(1)(2)解得:t=0.5小时,S=30千米.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B点.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  相似文献   

5.
[题目]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中跑,在后一半路程中走;乙在前一半时间内跑,在后一半时间内走.如果他们跑的速度和走的速度分别相同,问谁先到达B地?一、科学赋值,巧妙解题解:设他们跑的速度为4m/s,走的速度为1m/s,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s,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就可知道谁先到达B地. v甲=st跑 t走=s12sv跑 12sv走=2v跑v走v跑 v走=1.6m/sv乙=st=s跑 s走t=v跑12t v走12tt=12(v跑 v走)=2.5m/s 因为v甲相似文献   

6.
题目:甲、乙两同学分别从A地前往B地,甲在全程前一半时间内跑,后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程前一半路程内跑,后一半路内走,如果他们走、跑速度分别相同,则他们谁先到达B地?[一般解法]设两地距离为S,两人跑和走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甲、乙各自到达B地时间分别为t甲和t乙,依题意解题:对于甲来说,S=S跑+S走和S=vt,得S=v1t甲/2+v2t甲/2,则t甲=2S/(v1+v2);对于乙来说,t乙=t跑+t走=(S/2)/v1+(S/2)/v2=(S/2)×(1/v1+1/v2).再比较t甲和t乙的大小,来判断谁先到达B地,显然用常规方法,无论用差值法还是比值法比较大小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容…  相似文献   

7.
有些题目,按照常规的思路去分析解答,就会使得过程繁琐,如果转换思考角度,就会得到全新的巧妙解法。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225小时到达。返回时用的时间是去时的56。求返回时的速度。常规解法:(1)先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50×225=120(千米)(2)再求出返回时用的时间。225×56=2(小时)(3)最后求出返回时的速度。120÷2=60(千米)巧妙解法:因为汽车往返的路程相同,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由于返回的时间是去的时间的56,那么返回的速度就是去时速度的65。…  相似文献   

8.
题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起点A前往终点B.甲在全程时间一半内跑,另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路程内走.如果他们走和跑的速度分别都相等,则()(A)甲先到达终点.(B)乙先到达终点.(C)甲乙同时到达终点.(D)无法判断.分析依据题意作出两位同学行程的示意图,通过作图比较出他们跑和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跑  相似文献   

9.
狗追狐狸     
在北边的A处有一只狗,发现南边距它18米的B处有一只狐狸,立即追捕.狐狸知道大难来临,立即向南逃跑,想逃进离它37米远的洞穴C处,追逃沿同一直线而行.狗跑4步的路程,狐狸要跑9步,狗跑2步的时间与狐狸跑3步的时间相等.聪明的读者,你们认为狗能追上狐狸吗?[解析]设狗走4步的路程为x米,则每步走x/4,狐狸每步走x/9米,设狗跑2步的时间为t秒,则它们的速度为设狗追上狐狸所走的路程为S狗,狐狸所走的路程为S狐,所用的时间为T秒,根据题意得Sp一S狐十18.;.S4一Sk一18,SO/So—VO·T…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两同学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用一半时间跑,一半时间走;乙跑一半路、走一半路。如果他们走和跑的速度均分别相等,则谁先到达终点?  相似文献   

11.
题甲、乙两车同时由A地开往B地,甲车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v2(v1≠v2),乙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是v2,问哪辆车先到达终点?请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2.
行程问题是应用题的一类典型问题,这类问题有三个基本县:路程、速度和时间,它们的基本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应用时,必须弄清以什么速度、在哪段时间内走了多少路程.对于较复杂的题目,需要采取图示法或列表法进行分析,这样较容易找出等量关系.现就行程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分别举例说明如下:一、相遇问题1.甲、乙分别由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通时有如下等量关系:(1)甲走的时间=己走的时间;(2)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2.甲、乙分别由两地相向而行,已比甲晚出发t小时,相遇时有如下等量关系:(1)田所…  相似文献   

13.
一、1.322.y=-4x2+4x+243.0≤m<404.(-14,0)5.9,0二、6.A7.D8.B9.C10.C三、11.(1)s乙=1200v乙2+120v乙(0<v乙≤100)(2)由s乙=10m求得v乙=40km/h大于弯道限速35km/h,由s甲=12m求得v甲=30km/h小于弯道限速,从而可知事故是由乙车造成的.四、12.(1)R=3√3-3r,3√18≤r≤3√-14(2)当R=3√12时,s最小=π12,当R=3√6时,s最大=π9.2003年2月号“211杯”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竞赛答案…  相似文献   

14.
[师 ]我们用了三节课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 .从今天开始要研究不等式证明问题了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不等式 .请大家猜猜 ,这是什么不等式 ?———我想 ,大家肯定知道 .[生 ]……[板书 ]a2 ≥ 0 .[生 ] (哗然 )啊 ?……[师 ]想不到吧 ?这么简单 .有那么重要吗 ?(停了一会 )还记得不等式第一节课我给大家举的例子吗 ?甲、乙两同学从图书馆回教室 ,路程 150米 .甲一半路程走 ,一半路程跑 ,乙一半时间走 ,一半时间跑 .已知二人走速都是v1 ,跑速都是v2 (v2 >v1 ) .问甲、乙二人谁先到教室 ?那时 ,我们列出甲所用时间为75v1+ 75v…  相似文献   

15.
探寻一个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 ,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题目 甲、乙二人在 40 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 .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 ,甲的速度是 6米 /秒 ,乙的速度是 4米 /秒 .乙跑几圈后 ,甲可超过乙一圈 ?分析 这是一道同时同向出发的环形追及问题 .从路程上考虑 ,当快者超过慢者一圈时 ,有相等关系① :快者走的路程 -慢者走的路程 =环形跑道周长 ;另一方面 ,从时间上考虑 ,又有相等关系② :同时同向出发 ,当快者超过慢者一圈时 ,两人所用时间相等 .根据这两种相等关系 ,可得以下多种解法 .1 .设间接未知数解法一 设经过x秒 …  相似文献   

16.
解题始于审题,审题以解题为目的.审题对于解题极为重要,因为审题准确,解题则易成功;审题不当或受挫,解题必然失败.为了顺利审题,务求方法得当.而审题方法很多,其中从题目内容的不同侧面审题,是一套经常使用的有效方法.通常,这套审题方法包含知识点分析、题类分析、公式分析和简图分析等多方面内容.为了避免重复和叙述方便,现将讨论的两个例题先行列出:倒置电源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例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程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  相似文献   

17.
例1小兵6分钟走路360米,照这样计算,走840米路需几分钟?错解1:360÷60×840错解2:840÷360÷60=60×840=840÷60=50400(分钟)=14(分钟)分析:错解1由于没有弄清数量关系,机械地套用正归一问题的解法,导致列式错误。错解2由于粗心,也可能是对括号的作用不理解,列式时漏掉了括号,导致列式错误,于是混淆了有括号和没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而造成了错误。正确解法:840÷(360÷60)=14(分钟)例2一台收割机要收割小麦280公亩,头6天收割168公亩,照这样计算…  相似文献   

18.
题目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示数是99℃.现用它测教室内的温度示数是25℃,求教室内实际温度是多少?解法1根据刻度划分原理来解设t1为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t2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示数,t3表示测室内温度时示数.此温度计的刻度从t1至t2为实际温度的0℃至100℃,其每一格相当的实际温度为100℃/t2-t1,t3所代表的实际温度t=t3-t1/t2-t1×100℃,代值有t=25-4/99-4×100℃≈22.1℃即为所求.解法2函…  相似文献   

19.
用如图1所示的斜面测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时间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所通过的路程s2和所用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求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所用的时间t3和平均速度v3.几个问题1.实验时,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其目的是什么?2.实验中,S2=S3,测得的t2等于t3吗?算…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1.平时我们说月亮躲进云中,是以为参照物的,说乌云遮住了太阳,则是以做为参照物的.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1.6千米的大桥,则火车头从开始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了分钟.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用的时间是乙的1.5倍,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4.某人上山的速度为1米/秒,到达山顶后立即返回,下山的速度为3米/秒,则上山和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米/秒.5.一辆汽车开始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12千米,然后将速度降为25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