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娜 《河南教育》2010,(4):23-24
记得享誉世界的科学巨人牛顿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辉煌成就的赞誉,曾淡然地说:“我仅仅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今天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我也想由衷地说一句:“我庆幸。我站在了名师的肩膀上。”这是缘于我幸运地加入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光荣团队——濮阳市名师工作室。  相似文献   

2.
叶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了三年的教案,最终还是个普通老师;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那就可能成为名师。”随着校本研究括动的深入开展,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成为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反思就越发显出了它的重要意义。但是在与很多教师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好多教师手头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当笔者问到为什么不及时地写一写教育教学反思时,大多数教师要么自己认为事情太小不值得一写,要么说不知如何下笔。  相似文献   

3.
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已有10多年历史,让名师来引领未来名师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共识。2008年开始,浙江省成立名师工作站,对225个名师工作室进行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通过对1558位工作室成员问卷调查,表明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其中最有效的活动形式是“名师引领”“共享交流”“主题研修”,文章还对工作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陈仕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名师讲坛栏目的文章一直最受广大读者期待。客观上讲,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并不理想。当我读着名师们那些充满智慧的文字时,惊叹之余不禁困惑:这些名师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  相似文献   

5.
教研活动的创新有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要素。笔者通过讲述一次语文主题教研活动“PK名师:我心中的语文”,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活动的改进方面提出了三点思考:追寻理想教学境界需要“传承与对抗”名师;提升自我专业水平需要伙伴教师之间的“碰撞与协作”;提升教研活动效度需要切实有效的“平台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位特级教师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名师所以成为名师,是他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名师。”这句话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教师发展主体性的支点在哪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笃行致远     
王洪恩 《江苏教育》2023,(14):95-96
<正>我曾与周素娟在盐城市第一小学共事多年,她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情怀格局、有理想追求、有毅力恒心,能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丰厚专业素养、涵养专业气质、形成专业风格,因而逐步成长为有专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解析名师的成长之道,“专注力”一定是核心要素,即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坚守专业定力。然而,现实中越优秀的教师在学校里往往不会只拥有“教学者”一种身份,周素娟也是如此。在2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她还演绎了多个角色。  相似文献   

8.
名师的培养和名牌的培育都需要时间的积淀,都是系统工程。当前,教育部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推动大规模教师培训的开展,对名师培养具有指导作用。探索专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背景条件,寻求名师成长的模式,对各地名师工程的实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反映了他专业发展的逻辑。无数位优秀教师、教育家的成长轨迹,便汇聚、呈现出教师成长的规律。本刊2012年特设“走进名师”栏目,并将陆续推出一批反映近年来在基础教育和教师培训中颇有影响的名师、名家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历程的文章,以飨读者。我们期望通过这个栏目,使广大青年教师能够从名师的成长经历中获得启发,尽快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和感悟中实现专业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第九届浙派名师暨长三角小学英语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小学英语生活化”,活动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按照教师专业成长的自然过程安排各项活动。活动包括:名师教学展示-课后现场反思-专家点评-观摩者互动答疑,让观摩者经历听课学习、激发思维、反思交流、感悟“真经”这些专业成长的必经过程。  相似文献   

11.
林彤 《福建教育》2023,(1):10-11
<正>2006年9月,作为福州市鼓楼区首届名教师的我带着上级领导对“名师办学”的期待,走上了“校长”管理岗位。从“名师”到“鼓楼区领衔名师”再到“福州市领衔名师”,从“校长”到“骨干校长”再到“省名校长”,16年时光荏苒,我一直在思考,“名校长”“名师”是否可以兼顾?角色之间是相互成就还是相互消耗?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名师名校长”,我认为此“名”在于好学、乐研、善思、立志、立言、立行。深怀教育情怀、涵养专业素养、提升管理能力,于细微见显著、立平凡存卓越,磨砺以须、倍道而进,方能使校长兼顾双重角色、做到相互成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论述名师工作室引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核两翼三步”策略,即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以“首席名师培养工作室成员、工作室成员培养非工作室成员”两条工作路径为“两翼”,通过“三步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班主任》2013,(5):62-64
最近几年,各地许多学校都掀起了“打造名师队伍”的热潮,据说以此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什么是“名师”呢?通俗地说,就是有影响的优秀教师。那么,“名师”是可以通过“打造”得来的吗?把“打造”一词用于“名师”是近几年的事。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就觉得挺不舒服。“打造”是一个工业车间流水线作业的概念,是和模具化操作相联系的。独具个性的人,怎么可以像生产机械部件一样被“打造”呢?想象一下——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教师,被输送到流水线上,规范于某种模具,然后“哐当”一声,所谓“名师”就被“打造”而且是成批量地“打造”出来了。这不荒唐吗?  相似文献   

14.
成尚荣同志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期提出了“名师应当是思想者”的观点。一、名师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它关乎名师的文化品质和教学品位,也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主张是名师“教育自觉”的关键性标志。名师应当是思想者,是“反思性实践家”。思想者、反思性实践家存在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15.
魏世宏 《甘肃教育》2011,(14):56-56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符合课改需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减少教学中的“遗憾”,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从传授型向学者型转变.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有位教育家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他坚持写三年教学后记,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教学后记如催化剂,能推动教师茁壮成长起来,向教育家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教学习惯的标尺之一。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18.
最近,学校开展了一次“我学名师”演讲赛,号召全体老师向名师学习。我有幸观看了从同事手中借来的几张“中国名师课堂实录”光碟,同时查阅了于永正、窦桂梅、薛瑞萍等小学教育名师的成长资料,感慨万千,深受启发。静下心来,不禁沉思:学名师,究竟学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内心是关键
  要想让听课真正起作用,最关键的是,要扭转教师自我成长的观念,让教师从内心深处有自我发展的欲望。有了自我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就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途径来提升自我,就会主动去听课,甚至没有教研活动也会主动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或者去蹭附近名师的课。有了内心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就会深深懂得“名角一台戏、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的道理;就会明白“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的说法;就会在行动中不断通过听课打磨自己的课堂,通过研究别人的课追求专业成长,进而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20.
爱的特别式     
刚刚从“战场”出来的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紧接着家里为她选择学校、专业召开了家庭会议。爸爸说:“分这么高,去医学院吧,你看,现在医生多火啊!”妈妈又说了:“女孩子就要学实在的,将来好找工作,现在医生和教师都可以,要么去师范大学。”接着婷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都希望我将来好,但我想读旅游专业,你们看我的英语还可以,再学一点专业知识,说不定我以后会是个出色的导游或……”还没说完,妈妈就表示强烈反对:“不行,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用,这是吃青春饭的,将来怎么办?”九月,一所医学院选择了婷。一切都是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