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杂技剧是将杂技作为演艺主体的一种新的戏剧样式,是用杂技进行叙事的舞台艺术,是现代杂技与戏剧高度融合后发展升华的一种新型态”。(1)这种注重杂技的戏剧审美与舞台综合的表现形式,建构起了当代杂技艺术形式创新的发展潮流。比如,杂技剧《化·蝶》和《战上海》,它们的创新创作进一步拓宽了杂技的表演形式,丰富了杂技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甚至引导杂技跨界传播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将杂技的艺术性,特别是杂技剧的艺术性,仅理解为“技”与“艺”的分离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不仅仅杂技的艺术性就在于它的表演性,即杂技的表演性是心一身控制号隋一身控制的辩证统一,是“技”与“艺”的统一,更在于对杂技剧来说,表演性就是叙事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元创新与产业变革”中国杂技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多元创新与产业变革”主题,探讨中国杂技艺术与杂技产业的特质、分享杂技产业园区建设成功案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趋势及其对杂技产业的影响,进而探寻中国杂技产业在新形势下的新方向。论坛成果斐然,具有高度的时代性、前瞻性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杂技艺术的高速发展,对杂技演员综合性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杂技舞蹈形体教学和杂技舞蹈形体课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本文将浅析舞蹈形体教学在杂技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一、舞蹈形体教学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新时代杂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训练体系和完整且相对固定的舞台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杂技一直以“惊、奇、险”的艺术特性、“新、难、美”的审美追求傲然于舞台艺术之林,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创作自觉,在杂技剧的更迭发展中实现了“一戏一品格,一戏一样式”的艺术新生。回溯发展轨迹,梳理艺术风貌,中国杂技历经追求“技”的最大化的杂技技巧、杂技节目,至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些具有主题、带有情节、营造意境的“情境杂技”,后在此基础上于90年代涌现出一批由独立的杂技节目串联为整体故事的杂技主题晚会,  相似文献   

6.
<正>在目前的杂技表演中,一般都会融入舞蹈元素。杂技和舞蹈都以人体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二者融合往往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近年来,杂技根据新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创新,与舞蹈的融合愈加紧密。一、杂技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杂技与舞蹈都属于形体运动,受运动学的制约,都需要一定的柔韧度和灵敏度。现代杂技是指杂技演员用身体做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为观众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则是通过人体各个部位进行舞蹈动作的展示,从而形成完整、  相似文献   

7.
杂技教育一直是我国杂技人关注的重要领域。因为杂技教育关乎着杂技人才的培养,关乎着杂技接班人的成才。建国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杂技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杂技创新节目大量涌现,杂技主题晚会、杂技情景剧、杂技秀等层出不穷,对杂技人才尤其是杂技演出人才的需求更是成倍增长。因此,杂技的人才培养和教育问题便更渐突出,更被行内的人们所重视,存在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杂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其中大部分节目是通过演员与道具的高度配合而完成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文化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中国文联、中国杂协及各省市级杂协与各方杂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产生了大量优质新颖的杂技作品,其中很多经过了道具的改造、升级和创新,杂技道具进入了机械化、智能化时代。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市场需求和受众审美体验是实现杂技这一传统艺术当代存续的关键,儿童是剧场观众的重要构成,将杂技的奇观性与儿童剧的梦幻想象、寓教于乐相结合产生的儿童杂技剧,有着清晰的受众定位和艺术表现特点。自贡市杂技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于2023年7月初受邀到巴西演出儿童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在为期10周的巡演中,该剧在巴西20多个城市完成了近百场演出,  相似文献   

10.
<正>杂技产业,是指以广义杂技,即杂技、魔术、滑稽、马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经济形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发展格局。以全国首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沈阳杂技团为起点的中国杂技产业,不仅在国内演出市场保持很高的占有率,对外商演创汇也已经占据我国所有文化产品80%以上的份额,在各艺术门类中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11.
刚落下帷幕不久的迎奥运金奖杂技节目展演暨第七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全国参赛的2台杂技节目和5台杂技剧目,充分展现出了杂技艺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累累硕果,尤其是参赛的杂技剧目,在那恢宏的舞台场景中,运用杂技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代杂技理论主要是对杂技史和杂技美学、舞美、编创特色、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市场转型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为当代杂技的创作提供了研究基础。而如今杂技的发展应是结合市场与科技走向,以创意为主的杂技剧创作。研究杂技理论在挖掘“中国精神”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广大杂技团体、编创人员及演员提供观念转型和实践指导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景区经常看到一个久演不衰大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那就是用杂技“绸吊”演绎的《梁祝》: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和一男一女的精彩表演,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可以说《绸吊·梁祝》是近些年上演率很高的一个杂技节目,也是一个融杂技艺术“难、险、奇、美、意”于一体的充满浪漫情怀和艺术想象力的现代杂技高空节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中国杂技在国内和国际两大赛场常以高分的优势屡屡夺取金银奖牌,外国媒体报道:中国是杂技比赛奖牌的储藏库,是杂技大国。然而,杂技赛场的辉煌替代不了演出市场的走向,杂技大国不能代表一定是杂技强国……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杂技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和杂技院团“团带班”为主的杂技教育格局,为杂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杂技事业发展对人才的“应急”需求。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目前的杂技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与满足杂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解决杂技高层次人才短缺和杂技科学研究滞后的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为杂技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杂技艺术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但还存在市场经营意识淡薄,用人机制不活,资金匮乏,杂技艺术的创新不够等问题。随着全球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杂技艺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通过着力打造杂技品牌,增强创新意识,探寻杂技商演市场新路径,打造正规杂技艺术管理的职业团队,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和模式等措施,一定能够实现杂技艺术发展新跨越,中国杂技必将迎束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一、杂技舞台上舞蹈与杂技的融合 (一)舞蹈在杂技艺术中的广泛运用 杂技自古以来就与舞蹈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如我国汉代的百戏就是兼容舞蹈和杂技于一休的表演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他,致力于杂技研究创作达40余年,编导的杂技节目、撰写的杂技论文曾多次在国际和国内杂技比赛与理论研讨会获奖;《山东省文化志》(杂技部分)、《齐鲁民间艺术》(杂技部分)、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与杂技》(杂技部分)撰稿人;其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马戏一族》、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吴桥杂技以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能人世代辈出、技艺精湛古老,以及对国内外杂技事业的发展和贡献,被赞誉为"杂技之乡"。法国"明日"与未来杂技节主席莫克莱尔先生曾来吴桥访问,他在参观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时说:"吴桥杂技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杂技摇篮。"荣获外籍杂技学员培训项目资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诞生于"杂技之乡"的沃土上,肩负传承和弘扬杂技艺术、培养国内外杂技人才的光荣使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已为全国各省市杂技团体培养杂技人才两千多名,  相似文献   

20.
杂技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到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前,杂技的创新问题引起了杂技艺术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笔者认为提高杂技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应该引起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的重视,并深入研究,以便使杂技艺术更加健康繁荣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