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翀 《新闻战线》2023,(3):73-75
虚拟现实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前景总体向好,但发展路径还不够明晰,尚处于“体验尝鲜”阶段。主流媒体应全面清晰地认识这一前沿技术,提升虚拟现实应用能力。推广全场景影音采集设备,探索新型导演叙事、虚拟拍摄技术,开拓虚拟化身等互动新业态,有助于主流媒体找准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2.
段弘  吴琳 《出版广角》2017,(24):20-23
随着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行业主体纷纷打破行业边界,以技术融合为先导,拓展产业空间.对出版主体而言,如何把最新技术纳入原有业态,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先从概念上界定分析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实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以技术为主导的“AR+出版”和以出版为主导的“出版+AR”两种策略的诸多不同,再以新华文轩教装中心采用AR技术运营的“地理学科教室”和“AR妙懂地理APP”等新型出版产品为例,提出“出版+AR”凸显出版方主体地位、充分发挥AR技术优势在教育出版领域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龙金晓 《青年记者》2016,(20):78-79
VR技术成媒介融合新动能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形象,一个将自然完全变形或转换成人为技术的世界.”①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以下简称“VR”)正是计算机生成的一个可供人体感知的模拟环境,它给予用户沉浸式体验并实现人机互动.“VR之父”杰伦·拉尼尔(JaronLanier)认为VR技术的特点可概述为“3I”,即沉浸(Immersion)、互动(Interaction)和想象(Imagination).  相似文献   

4.
谭天 《新闻爱好者》2021,(1):后插5-后插6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与传媒业的融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种种迹象表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或将持续推动并深化传媒业的创新变革.由聂有兵编著的《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2017年4月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一书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对当下传播环境、传播方式、传播影响等传播学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分析与拓展,并对虚拟现实技术下的...  相似文献   

5.
VR作为下一代技术平台,兴起了新一轮的全球化创业热潮.它代表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重新定义了信息生产、传播、呈现的方式.它和“互联网+”一样,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产业,更是能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并产生社会变革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保罗·莱文森以“玩具—镜子—艺术”来阐释媒介的进化历程。而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则呈现出了艺术—玩具—镜子与之不同的进化路径。当技术条件无法满足人们再现现实的美好愿望时,壁画、岩画、全景式绘画以及科幻文学作品等艺术化的表达成为“虚拟现实”最初的选择。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则给予了这一古老的梦想以更为现实的实现途径,只是虚拟现实的早期实现形态更近似于“玩具”。进入新世纪后,大量新技术的融入以及多维感知模拟的不断突破,使虚拟现实更趋近于逼真反映现实的“镜子”。虚拟现实未来将在复制现实的基础上,逐渐摆脱实用的束缚,并具备重组现实的能力,进而可能再次回归艺术,产生更深层次的媒介进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新媒体视域下,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创新的融合。深入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以及这种融合对传统文化产业创新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研究相关文献综述,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创新的融合模式。【结果】提出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创新融合的模式。【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传统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创新机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体验和互动性。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需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以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性。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8.
“沉浸式阅读”是伴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的新兴阅读方式,借助丰富的内容叙事和场景呈现打造多感官的阅读体验。国家图书馆打造的“《永乐大典》VR 全景文化典籍”项目,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古籍文献阅读服务相融合的应用创新。该项目以“时空重构”铺陈宏观全景视野,微观叙事注重细节“形神兼顾”,打造了“入幻出实”的古籍历史美学,并通过布局主题宣传矩阵实现了富媒体化传播,今后将强化“内容为本”、探索“共享体验”、开拓“合作运营”,在选题、叙事、场景、服务和渠道五个维度继续深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图5。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的媒介建构:一种媒介技术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机交互等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和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人类所感知到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模糊地带.虚拟现实的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未来信息化城市的核心要素.本文从媒介技术史的视角出发,试图在日益复杂的媒介技术生态中梳理虚拟现实的媒介建构历史,理清媒介技术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寻找理解未来媒介建构现实的基础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体系的发展,必须经过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实证演练,打通常态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而构建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体系,需要充分融合版权生态系统,发挥版权制度的规范、保护与引导功能。文章从版权生态的视角出发,对其生态机理、生态价值以及生态特征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版权生态的技术赋能、功能优化与场景拓展,包括建构“虚拟现实技术+知识产权”的循环发展模型,完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版权贸易机制,推动虚拟媒介叙事产业版权创新应用工程建设,并提出实现技术守护主义下的核心技术突破,加强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规范体系建设,以推动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宁丽波 《传媒》2015,(6):54-56
凤凰卫视于1998年6月正式成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凤凰卫视网,于2006年10月对其进行升级改版,并更名为“凤凰新媒体”,开始台网融合.“凤凰新媒体”整合旗下综合门户凤凰网、手机凤凰网和凤凰视频三大平台,开始从最简单的技术融合转向技术、内容、广告、营销等全方位的台网融合.2014年10月,电视媒体融合传播监测与研究服务机构美兰德公司(CMMR)与凤凰卫视携手开始打造凤凰媒体融合传播数据监测体系,目的在于精确测量凤凰卫视台网融合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廖靖文 《青年记者》2017,(30):69-70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主流媒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成为必须回应的新课题.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一场“新闻大战”,2017全国两会报道更是媒体深度融合后的一次全面检阅.广州日报将全国两会报道视为“重中之重”,提前三个月谋划,挑选百余名精兵强将,集结成九大全媒体战队.从平面到全媒体,从报纸到AR(增强现实)、机器人、H5(第五代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VR(虚拟现实),广州日报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发文称赞.  相似文献   

13.
段鹏  张丁 《出版广角》2023,(7):11-15
随着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逐渐浸入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打造优质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内容对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媒介叙事体系至关重要。“中华礼赞:中华传统文化服饰VR城市巡展”项目通过“具身”这一概念连结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传统文化服饰,在技术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技术可供,实现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时,项目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的传播方式,摸索出一条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播之路。未来,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要在“四全媒体”的理念指导下,以多重复现力、沉浸式传播感知和高效互动等传播特性,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打造出审美立意高、社会普及广、文化共识强、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技术又名VR技术,最初出现在美国,历经多年发展演变成一种全新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该技术主要功能是对环境进行仿真,然后实现人机交互.简而言之,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来模拟现实环境,联合感知系统、三维技术、传感设备与计算机自动化技能促进多源信息的有机融合,建立交互式三维实景与仿真式实体系统,使用户能够体...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演进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虚拟现实已成为图书馆技术应用的热点,对国际上已有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的研究分析,能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采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的主体、热点、主题三者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图书馆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知识可视化、促进虚拟现实嵌入辅助教学、应用虚拟现实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行为等方面需要作进一步努力.提出应加强机构间研究人员的交叉合作,利用交叉学科的人员优势互补将虚拟现实技术更有效地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图4.表2.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新媒介的横空出世都是对旧媒介生态的探索革新与后继性科技成果的补偿性呈现。VR技术媒介化实践延展了新闻产业版图,颠覆了科技传播的外在图景与内在机理。“深度浸润”下的VR媒介探索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无限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业的渗透催生了深度融合、界域消融的场景新样态。物理场景的捆绑与裹挟在VR时空生存范式中已然形同虚设,被5G驱动时空重构的“虚拟与真实”映像全方位渗透、笼罩下的社会场景,正全方位多视阈地召唤着“具身性”传播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7.
于红  闫欣 《采.写.编》2022,(2):102-103
近年来,VR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从多方面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VR技术与新闻传播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打开了媒介传播的新视野、新领域,为传统媒体转型指明了方向.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2,(13):65
1月29日,科学技术部印发《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其中提出: (一)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 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演出院线、票务网络、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文化流通环节效率.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完善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CCBN2013的展览主题为“新融合新媒体新发展”,重点展示了三网融合、OTT融合创新、NGB、云计算、高清与超高清、多屏融合、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家庭与智能终端、信息化视听等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郭赛  刘若涵 《青年记者》2016,(24):82-83
虚拟现实技术近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的虚拟现实产业热度也持续上升.在虚拟现实影视制作行业,空前的资本聚集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如何跳脱传统电影的创作套路,在全新的时空逻辑中摸索出虚拟现实影像的“语法”,将成为业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虚拟现实重塑时空逻辑 1.景别与蒙太奇在时空造型上的失效 与传统电影的非线性时空逻辑不同,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线性时空逻辑使传统蒙太奇手法面临失效甚至全盘颠覆.传统电影的本质是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立体空间,即使通过3D技术,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空间的透视关系,增强真实感.但观者的视线只局限于导演制定的景别造型角度,因此需要通过镜头的切换或变焦来表现不同的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