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金保华  王英 《考试周刊》2012,(54):153-154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十分复杂,研究表明教学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因此,从教学论角度反思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改善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的状况,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解决是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且往往是较难啃的"硬骨头"。作者结合工作过的案例,阐释了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和心理辅导策略,以期能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解决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学业不良大学生学习问题成因调查结果基础上,依据自主性学习理论,自行设计学业不良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开发模式.经实验证实该模式对学业不良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有良好效果,能有效促进学业问题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因为学业问题导致无法获得学位证、毕业证的人数逐年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找出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是现代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难点。有关学业不良理论的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学生具有学习动机模糊、学习兴趣丧失、情绪障碍明显、意志品质薄弱等心理特征。本文以学业不良理论为指导,结合日常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谈谈如何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业不良是指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某些因素导致学业迟滞。影响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学习兴趣、自控能力、解释风格心理复原力水平等;解决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对策有明确成就动机、创设学习需求、培养积极品质、提升自我效能感与构建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学业不良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背景下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从学生本人、高校教师和学校管理等三个层面,提出了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转化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不良主要是指由于焦虑等心理因素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学业不良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本身和外部因素的干扰。针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独特性和不同原因,建议加强对大学生情商培养,开设心理咨询和辅导,实施主体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同时教师要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学业不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差生”、“后进生”、“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习无能”等概念一直和学业不良混淆使用。需澄清的是,学习障碍不等于学业不良,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学业不良,通俗地讲,指  相似文献   

10.
系统论视阈下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学业评价是涉及不同主体、内容、方法和理念的有机整体.从大学生学业评价系统到高等教育系统再到社会系统是层层嵌置的关系.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大学生学业评价系统输入障碍的主要体现,各评价主体或因素之间的互动与转化是大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的内在驱动力,而更新观念、推动改革与创新是提升大学生学业评价系统有效输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比男大学生更多的困难与障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女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存在着不适应学校环境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问题,城乡差别、生活差异导致的心理问题;恋爱与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将女大学生心理教育纳为教学计划,建立起由不同方面组成的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心理教育体系,全方位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近10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研究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以往研究在测验常模、抽取样本、测验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建议有关方面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特征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矫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友谊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80后"大学生同样需要友谊的滋润。通过对武汉某大学近200名大学生的友谊观及交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80后"大学生对友谊的重要性具有共识,他们的友谊观总体上也是健康的;"8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其友谊观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少数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交友心理障碍,尽管他们不代表大学生的主流,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转介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介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还存在着转介渠道不畅、把握时机欠缺、转介技巧不当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干预的效果。本文提出学校要建立转介"绿色"通道,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应提高转介意识和能力、注意转介的方式方法、熟悉转介流程,顺利完成转介工作等策略,努力控制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我省7所高校1139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统计差异均非常显著,较为突出地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学校间差异显著,性别分析和对师范生的分年级研究表明,主观的身体不适感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精神病性得分也较高,反映为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发展先兆。应多因素多管齐下,采用教育模式,减少应激源,加强理解与有效管理,净化、优化成长育人环境,同时加强教师效能研究培训,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培育其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7.
西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西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大学生无心理问题者占13.6%,无明显心理问题者占70.6%,有明显心理问题者占15.8%.心理健康的九个因子中,按其得分由高到低强度为:人际关系、抑郁、强迫、敌对、偏执、焦虑、躯体化、精神病性、恐怖.(2)西北地区大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以及不同性别上有些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完善学校心理咨询体系、有效促进西北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一些心理不和谐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在优化校园和谐环境、完善贫困生多维资助体系、重视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作为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积极吸纳庄子心理和谐思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以此为核心与主线去构建与完善心理和谐品质的塑造路径,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大学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心理学的教学则是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了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态度、期望等,分析了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在求职中存在自我定位能力欠缺、对用人单位的分析能力差、应聘技巧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准确自我定位;充分准备,慎重选择;准确地掌握推销自我的技巧和撰写简历的方法;注重见面礼仪;以平常心对待求职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