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如今的女人越活越年轻,30岁的白领女性,仍然活得像少女一样。她们过的是少女般的生活,装扮童稚化,气质清纯化:这样的女人被台湾女作家杨泽归纳为“OBS女性”,意思是大都会的单身或非单身的女子到了“欧巴桑”  相似文献   

2.
众荷喧哗     
诗歌的第一节描述了一个“众荷喧哗”的全景,然后特写最静的一朵,让人联想到一群叽叽喳喳的少女中,唯独有一个是安静的,“我”轻轻扔过去一粒石子,“你’’的脸哗然红了,仿佛心有灵犀一般。  相似文献   

3.
(一)超级女生与日常审美 彭兴庭 打开电视,面对湖南电视台2005“超级女生”决选一个又一个展开歌喉的青春靓丽的少女,看流水一样的身影从镜头前飞过,我们的大脑同稍纵即逝的视觉一样迷糊:这到底是一场青春的盛宴,还是一次无聊而幼稚的作秀展览?超级女生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许多非议,甚至有人总结出超级女生“四宗罪”,拿孩子开涮、以“丑”为关、庸俗粗糙等等。这些罪不罪的,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但这种全民“愚”乐的现象倒真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莫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人”“鬼”共生的画面,他对“鬼”的描写也较为客观和全面,既能站在民间普通百姓的立场上阐述“鬼”存在的合理性,又能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通过“鬼”的视角来鞭挞国民弱点。文章通过莫言写“鬼”的原因,他笔下不同类型的“鬼”和写“鬼”的不同立场来阐述莫言小说中的“人”“鬼”纠葛。  相似文献   

5.
马晶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113-115
“诗中有画”是指通过语言在审美想象的作用下把头脑中的表象组合起来,形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画中有诗”则是指通过线条、色彩的视觉刺激,产生诗一般的审美体验,二者通过意境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6.
“小姨”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一个“意象”。由于“我”的近水楼台,小姨往往是介于“我”与“父辈”之间的曲径,一扇可以打开通向幽秘人生的窄门。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的“小姨”是日本少女多鹤在生存险境之下不得不虚构为朱小环“妹妹”,  相似文献   

7.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懂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相似文献   

8.
“幅”“副”“服”这三个量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幅”读“fú”,“副”读“fù”,“服”作为量词时读“fù”。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却是不同的。“幅”的本义指布匹等纺织品的宽度,借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等,如“一幅窗帘”“几幅画”等。“副”用于戍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等;用于配套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古”娃娃觉得一个人没意思,想找个邻居做伴,于是决定搬家。 他选择了一位“女”大妈做邻居,于是他成了“姑”字。别人都把他当成“小姑娘”看待,给他梳辫子,让他穿裙子,真别扭啊!  相似文献   

10.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 (一)少女的浅浅闺愁 十八岁之前,李清照的生活简单而平静,在闺阁绣楼中过着养尊处优的少女生活。但悠闲的日子总会泛起些许少女愁绪的涟漪。深闺独处,不免心生空虚孤寂之感。寂寞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朦胧的“思春”情怀。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05,(20):45-45
记得小时候,不认字的祖父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扫除日,总要叫我用一张大红纸写上“天地君亲师位”的字幅,恭恭敬敬地贴在正堂屋墙壁的左侧。长大后我自己亦成了一名教师,听到了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园丁”、“蜡烛”,方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Kitty 《学生电脑》2007,(5):14-14
将两幅图制作到一张图片里。平时看是一幅图,按下“Ctr+A”键就会看到另外一幅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评价是一缕春风,学生是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风平浪静”,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如“狂风暴雨”,让课堂失控,而是要“润物细无声”、“百舸争流忙”。为此,笔者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尝试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师生沐浴在身心愉悦的学习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戏剧、音乐、绘画……都能给人一种精神的满足。在画廊里,呈现在眼前的虽然是一幅幅没有声响的画面,然而它们却能叫人驻足品味,领略画中的诗与情,这便是艺术的魅力。艺术因为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了“情”,享受到了“美”。因此,它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诗经》时代的“东门”.不只是个单纯的地名.而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象征意蕴的文化代码。其原型意义类似干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而《诗经》中体现这个文化代码信息的东方“伊甸园”之歌——“东门诗”.主要集中在《诗经》陈、郑二国风中;其诗具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先秦东方“伊甸园”中青年男女情爱生活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首先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调节自己的领导行为,以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0,(11):43-44
这些日子,除了大批关于“世博会”的文章,我们还接到了很多同学的绘画作品,他们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绘画,真让人爱不释手!本期,我们为您选择了一些,希望你能喜欢!  相似文献   

19.
在大海上航行的人们,时常会发现海水绿一块、黄一块、红一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好像是海水开了“花”。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少女评诗是一个通俗、畅晓、浅易、明白的故事。这个生动、具体的故事 ,能解决中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和灵活性两个大问题。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 ,有四个书生 ,一天 ,趁先生不在 ,便溜出书房去游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 ,看见迎面走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 ,便忍不住想挑逗他一下。于是 ,甲书生高声吟道 :“二八佳人姿多娇”。甲书生话音刚落 ,乙书生接着高声吟道 :“八幅罗裙向东飘”。随后丙书生接着高吟道 :“三寸金莲多婆娑”。最后 ,丁书生高声吟道 :“想必此女要过桥”。这少女见那四个书生举止轻狂 ,心中不悦 ,决心教训教训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