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通过研发投资的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竞争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四种渠道产生溢出效应,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自主创新,人力资源以及研发资本的挤出产生了对其创新能力的挤出效应,不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选取1998—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3行业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竞争效应和人才流动效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影响的溢出效应较为显著,但示范关联效应溢出效应不显著;人力资源挤出和自主创新挤出都较为明显,研发资本挤出并不显著。最后根据不同渠道的具体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溢出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跨国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技术溢出效应发挥的主要途径、影响因素及增强溢出效应的措施。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对于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和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跨国公司人力资本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本土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对东道国本土员工的培训效应;跨国公司人才的流动效应。但是单向的人才流动方式及人才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已成为影响跨国公司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关键制约因素。为此,文章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促使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提升东道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中的技术溢出效应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技术扩散中的溢出效应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通过时溢出效应理论发展的回顾及评述,总结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发生溢出效应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R&D的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郑德渊  李湛 《中国软科学》2002,(9):77-81,92
本文在产业层次和宏观层次上研究R&D的溢出效应,并指出技术贸易、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以及研发人员的流动是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方式,本文最后指出,政府直接投资、严格的专利制度、专利回购制度以及建立研究合资企业均可克服溢出效应所引致的R&D投资不足问题,但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6.
以经典的AJ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引入滞后效应模型对其进行扩展,分别在古诺竞争和伯川德竞争情形下,对企业之间技术溢出的同期效应和滞后效应进行对比分析。以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为样本,建立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就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本土企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土企业存在同期正向溢出效应和滞后的正向溢出效应,而且同期效应要大于滞后效应,但滞后二期效应并不弱于滞后一期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上海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的技术效应进行了评估,然后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强化上海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增强技术效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相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而言,投资效应分析则显得比较滞后。在邓宁的国际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将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和自由贸易区相结合分析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政府对企业研发进行补贴的影响机理,研究政府补贴对RD的影响。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两步骤广义最小二乘法,基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蓝皮书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总投入有诱导效应;二、政府补贴对私人资本投入研发的增量有挤出效应。两个结论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补充了国内外的现有理论。现有的研究仅分析两种效应中的一种,并由此得出政府研发补贴有利或不利于创新的结论,而没有看到两种效应同时存在,政府补贴与创新的关系要看两个效应汇总后的总效应而非单独的某个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2003至2008年省级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无特定优势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是否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以各省的对外投资额为基础构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变量与对外投资企业所在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表明逆向溢出效应确实存在.然而,本文进一步发现,对外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并非是普遍和一致的,而是取决于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通过发现逆向溢出证据,本文不仅在实证证据上提供了对于“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动机假说的支持,为中国企业通过跨国经营获取外生性创新驱动要素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的解释,同时为我国各省区提升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指明了战略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构建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专利产出影响效应的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显示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通过竞争、示范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专利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对高端技术的垄断,导致这种溢出会对我国企业的专利质量产生负向的竞争效应,从而阻碍了我国企业专利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向溢出效应的供应链合作研发博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研发同时具有纵向和横向溢出效应,建立了6种合作方式下的供应链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不同合作形式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和产量决策,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产业间纵向合作研发和上游产业内横向合作研发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最终产品产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确定;产业间纵向溢出效应和上游产业内的横向溢出效应则会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最终产品产量和社会福利.政府应鼓励和扶持上游企业的横向合作和产业间的纵向合作,必要时对其进行补贴,并促进研发成果扩散,提高溢出效应,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最终产品产量,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提高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潜在贡献.整合知识基础观与嵌入理论,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溢出效应的驱动因素,分析发现,跨国公司与政府相关机构的嵌入性、与金融机构的嵌入性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的产品出口战略均会对本土企业产生溢出效应,而跨国公司在华科技人员雇佣政策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关系却不显著.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政策意涵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5,(10):10-15
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本土创新机构合作的视角出发,分析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效应的机制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合作创新对本土创新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合作创新对本土创新机构的创新产出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本土创新机构的创新产出效率;本土创新机构的吸收能力越强,获取合作创新中的知识溢出越显著。并针对如何加强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创新及提高本土创新机构的吸收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简洁的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研发投资各个策略效应,研发投资具有替代、互补和挤出三个基本效应,并以此来分析企业技术竞争和研发中择时、专利行为、溢出效应等行为特征,这在微观机制上深化了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并由此分析国家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三阶段内生博弈模型基础上分析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行为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水平与距离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不过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部分总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FD I技术溢出存在集聚效应特征。此外,东道国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会限制FD I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根据石家庄2003-2008年市研发资金以及科技计划课题资金投入与分布情况,分析石家庄市政府研发投入对其他科技投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政府研发投入对其他科技投入具有引致效应.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作为重要的集成创新主体,不断寻求世界范围内的优质创新资源。外资的涌入为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更易于运用创新资源,这就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产生潜在或现实的威胁。正确认识跨国公司集成创新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产生的挤出效应,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及被挤出的成因,提出了“反挤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跨国公司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投资,开启了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战略的调整,研发攻略日益成为跨国公司FDI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FDI深化、结构优化和高级化的基本动力源泉。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调整的视角,深入剖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攻略特征,以期为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研发的积极效应,培育我国研发竞争力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