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在ArcGIS10.2和ENVI5.1软件支持下,以准格尔旗2000年、2010年和2018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准格尔旗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8年,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草地和耕地处于减少趋势;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内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林地、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等地类转换较剧烈;准格尔旗2018年较2000年的高生态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中低生态风险指数有所下降,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局部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渝北区四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遥感软件,获得研究区四期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运用ARCGIS和Excel的运算功能,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并探讨其用地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7年间,区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覆被综合动态度为0. 55%,表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的土地性质产生的影响还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濮阳市的landsat4-5TM遥感(即RS)影像作为数据来源,利用ENVI软件,通过监督分类法中的最小距离法将影像数据解译成耕地、林地、灌草地、建设用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并进行面积汇总,得到河南省濮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会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各类型土地面积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RS和GIS技术,以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湟水流域平安段的1996年、2003年和2010年的TM/ETM影像中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该区域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湟水流域平安段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林地和耕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3%;其中未利用地没有变化,耕地在不断减少,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在增加。这主要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同时随着对保护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力度的不断加大,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草地等土地类型将得到更大力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人工交互解译的方法获取了绥化市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绥化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其空间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绥化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水域面积最小;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异显著,多样性指数主要分布0.25~0.75之间,土地利用程度空间组合特征差异明显,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主要集中在201~300之间。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其变化特征及规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五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 GIS技术平台,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程度变化两方面分析10a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持续增长的地类依次是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面积,面积持续减少的地类依次是耕地、水域和其他用地.(2)2001-2011年,交通水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变化最快,耕地、草地、林地变化较慢.(3)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表明研究区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4)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来看主要为退耕还林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概念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方法,以乌江北源2000、2005、2010年三期Land Sat影像现状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 10.2和RS分析技术,对研究区10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进行分析,探索土地利用数量转换、空间分布及演变模式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10a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表现为“耕地→林地”、“耕地→草地”、“耕地→水域”转换,空间分布突出表现在织金县南部,黔西县南部和中部的河流沿岸地带,空间分离度较低。耕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显示,研究区农林地变化模式除稳定性外,以前期变化型和后期变化型为主,反复变化型和持续变化型发生概率较小,农林地利用的转换时段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2002-2013年赤峰市12旗县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3年赤峰市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呈上升趋势;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呈下降趋势;不同土地类型变化的速度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及其他设施用地;赤峰市红山区和翁牛特旗的土地利用相对程度较高,敖汉旗和松山区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8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202国道大庆杜蒙段及其两侧10km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且重点分析了2km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景观格局变化,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该地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居住用地面积增大,而草地、水域面积减少。2.该区域草地的退化现象严重。3.该路段的廊道效应十分明显而且对沿线地区呈“轴”向影响,符合距离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开展大范围长时序耕地时空动态及演变研究是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提取出1990-2015年赣江流域耕地数据,并采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核密度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此间该流域耕地的动态演变及时空格局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990-2015年赣江流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规模呈现萎缩态势;耕地的主要来源与去向与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密切相关;空间分布由南向北趋于集聚,逐渐由多而零散密集向少而集中密集变化;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形状复杂度呈现先减后增.本研究对赣江流域耕地资源保护、有序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目视和计算机解译,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在研究区划分出城区、水体、植被、其他(主要是裸土地)共4个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建立起2006-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并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结果表明,7年间武汉地区城区面积呈增长趋势,水体、植被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驱动力主要为城市扩张、经济因素、宏观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Google Earth与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全站仪、GPS测量方法在土地利用调查中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而较易获得的遥感影像空间分布率较低,不能满足调查的精度要求,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费用成本又太高.Google Earth平台,为中国很多重要城市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同时,兼有GPS导航功能、GIS管理和分析等功能.结合淮南市乡镇第2次土地现状详细调查工作的实际,利用网络在线提供2009年5月26日的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和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件,完成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2005-2009年期间土地利用动态调查.研究表明,利用GE平台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S对龙泉驿区2007年和2013年两个时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六种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用地、林地、耕地、水体、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综合GIS技术和马尔科夫模型来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龙泉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居民点用地、道路用地、水体和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而耕地和林地则大幅减少.最后,分析探讨影响龙泉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经济、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CBERS-2影像在汕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汕头市区2004年和2006年各1景国产卫星CBERS-2遥感数据,通过实地考察,选择典型地物,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CBERS-2遥感图像上对应的波谱特征;将不同地物的波谱特征作为先验知识,建立决策分类法数学模型,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图;结合相关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汕头市土地利用/覆被(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变化过程的驱动力.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汕头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5年、2004年LandsetTM遥感影像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通过DEM模型并提取坡度、高程因子,利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获取研究区近十年来土地利用随高程和坡度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临沂市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随坡度和高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土地利用变化随着高程的增加、坡度的增大而减缓;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0-400m高程且坡度小于25°范围的坡地,其中以耕地和林地的转化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6.
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利用地形图和卫星遥感数据,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近50年来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林地、湖库、盐碱地、城镇、村屯和耕地面积逐渐增加,而草地、河流和沼泽地的面积逐渐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与本区的人口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景电灌区1999年、2006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通过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1999年到2006年灌区的土地景观转化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景电灌区的土地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忽略政策、自然因素等的干扰下,随着灌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耕地、建设用地逐渐增多,草地和未利用地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8.
福清市与建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由1985、2000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分析了福建省福清市和建阳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地共同变化趋势是建设用地、林地增加,草地、水域减少;两地差异在于福清的耕地减少,建阳反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表明:福清土地综合利用程度高于建阳,两地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发展期.导致两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条件有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及政府决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典型喀斯特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解译出研究区石漠化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研究安顺市石漠化区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发现:安顺市石漠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明显,石漠化只发生在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等六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安顺发生石漠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灌木林地、未利用地和草地,其石漠化面积占整个安顺市石漠化面积比例近65.6%,其强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9.9%。石漠化治理工程应充分考虑石漠化发生的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布设防护林、经济林和草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2-2014年TM/ETM+影像,选取山地平原过渡带崇州市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了该市土地利用信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社会统计数据对崇州市12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人文驱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为5.72,未利用地其次为1.04,其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显著.(2)崇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各乡镇变动值差异较大,受地形影响明显,土地利用开发地域差异明显.(3)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崇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因素,且驱动作用呈逐年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