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徐兵 《华章》2012,(20)
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鼓励他们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合理而富创造力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们想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为自己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干差万别,有的习惯整体感受,有的善于细部推敲;有的能管中窥豹,有的能由浅入深;有的会边读边思,有的喜欢掩卷遐思……所以,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有效阅读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学生)的情趣、心理,创造机会和气氛,让学生把自己的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他们享受一吐为快的轻松,挑战和被挑战的紧张兴奋,成功的幸福;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感悟有深浅和多寡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气氛,鼓励学生阅读,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让人文精神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鼓励阅读,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与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因阅读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的课程一样,但由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他们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学生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学生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4.
《告诉孩子,你真棒》是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一本书的名字,它是我极力向家长们推荐的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这本书是写给家长们看的,我一直用这本书里的理念教育着我的学生们,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当作了他们的家长,当我看到我的25个孩子的进步、听到老师们表扬他们的时候,心中会充满母亲一样的喜悦。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情景一: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我们有很多时间安排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限阅读方式),这时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在运用不同的方式阅读——有的学生在默读,有的在浏览,有的在朗读,有的摇头晃脑,有的用手从头指到尾。最后,他们都不同程度的读懂了文章,完成了阅读任务。  相似文献   

6.
阅读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知世界、触摸生活。因此,坚持每日阅读半小时是我工作以来和学生们一直共同恪守的原则。记得我刚刚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时,读了《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有规划、有指引的深刻的阅读会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行走得更愉悦更幸福,这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于是,我也开始有计划地去引导学生看书并和他们一起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本必读书目,我正任教三年级,因此我重点带领孩子读的也是这一本书。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研究,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行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洼。因此,教师有必要从中撷取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学生推荐,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我在教学过程中,—般向学生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故事、寓言等,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完成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我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这个阶段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们的阅读教学。所谓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们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类型的作品中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通过阅读,他们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词,掌握一些基本的组织语言的能力。鼓励学生们多多进行课外阅读,能让学生们有更宽的知识面,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性格,能力等等都在慢慢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写作水平也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老师在教小学生学习语文时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的阅读活动,我决定从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抓起,我要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爱阅读,会阅读,为自己今后的人生积淀更多的智慧。经过三年的努力,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常见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的学生,阅读能力依然故我,书面的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也不见提高,甚至越来越不愿意好好读书。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规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12.
杨艳茹 《成才之路》2010,(30):95-95
总结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学生是具体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阅读教学中不应把学生排斥在外,应该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参与学习,成为阅读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从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的文本阅读.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创造性阅读.就是让读者赋予文本以自己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掌握原意的基础上敢于向作者挑战.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课文进行多元理解。若仅仅停留在实读层面上.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跳出文本这个狭小的天地.进行合理演绎.拓展文本的外延。善于合理想象.挖掘作者的未尽之言,真正让阅读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阅读技巧?“所谓阅读技巧也就是在理解和鉴赏某一阅读材料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而不是考察学生对某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习到这些技巧?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给学生们选择的阅读材料应符合学生们的兴趣要求,不宜过于简单也不宜过于难。2)精心设计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而不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4)阅读主要以理解主题意义为主.其次是理解文章的细节问题。融合了阅读技巧的阅读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阅读前活动、阅读中活动和阅读后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因势利导,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意识相对来讲是比较淡薄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因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学生个体的认知与体验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在作品中与古之先贤、今之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知体验。每当有一篇文章讲完后,我都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作品。鼓励学生去阅读。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向学生们推荐其名作《羊脂球粼项链》等。虽然在老师的推荐下不可能人人都去读,但总能在部分学生的桌上看到推荐书本的影踪。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说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语文教育要非常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更要让学生爱上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终生的朋友,让阅读伴随他们生命的始终。实施"开放阅读"以来,我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写,慢慢地爱上读书。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要经过学生长期的努力,勤奋训练,也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所以我们老师会尽我们所能指导学生,学生自己也专心刻苦,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去扩大词汇量,去广泛阅读,去熟知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我相信,不管在未来的高考中还是在生活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都会让学生们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8.
高中英语学习并不是仅仅是英语语法与词汇的学习,更多的是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很多学生看到文章就头痛,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英语泛读的习惯。学生们没有意识到会读文章才是学习的目的。语法和词汇是为读文章服务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从而可以巩固我们的语法、词语,以及提高他们的写作。  相似文献   

19.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要经过学生长期的努力,勤奋训练,也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所以我们老师会尽我们所能指导学生,学生自己也专心刻苦,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去扩大词汇量,去广泛阅读,去熟知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我相信,不管在未来的高考中还是在生活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都会让学生们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20.
我在班上教《活化石》一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化石仔细阅读,然后汇报自学成果。在银杏树与中华鲟这两方面的汇报中,学生们说得很好,都在我的预设之中,我很高兴。于是让他们介绍大熊猫,起选学生们依旧很兴奋,有的说:“我知道大熊猫是亿万年前的生物,一代一代传到了现在。”“我知道大熊猫的祖先是吃肉的。”“很好,你真会读书!”我也不忘课堂评价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