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裴玉翠 《考试周刊》2011,(83):58-58
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认为,语文教学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背"。当然,我说的背不是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式的背,而是有思考的背诵。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小学生一提起背诵就皱起眉头,一副厌恶的表情。问起缘由,说背不熟的或者说文章太长了,刚背熟又忘记了。这样抵触反抗的心理,又怎么能谈得上让学生把背诵课文当作一种享受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谈背诵而色变"的现状,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背诵,爱上背诵。下面根据我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说一说我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可是今天我却茫然了,这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是该教给学生知识?还是该教给学生能力?陈大荣主任的一句话"现已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豁然开朗。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快乐学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方  相似文献   

4.
备课中的读背北京市特级教师王有声记得年轻时,听一位老教师说:"过去私塾里的语文教学,简单哩,只是三个字─-念、背、打。如今,'打'去掉,'念'、'背'不可丢呀!"那时刚工作不久,觉得这位前辈的话太老了,一听了之。是的,"读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名声...  相似文献   

5.
许弘焜 《考试周刊》2011,(34):58-58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法宝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背得多就考得好,背得少就一定考不好。我认为学语文固然离不开背,但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读、写、听、说能力都不可能太高。可见,  相似文献   

6.
蔡倩 《学周刊C版》2014,(10):165-165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是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此外,语感还可以促进理解。古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当时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从读、背开始学习,读得多,背得多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田俊萍 《学语文》2013,(1):27-28
一提到初中语文教学,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说过语文这门课没有什么可学的,也没什么可教的,教不教、学不学区别不大。笔者甚至在某段时间也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日常教学中偶开玩笑说:"谁要我的语文课,反正多一节少一节也无所谓。"实际我心里很明白语文教学的地位很重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突出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8.
论语考级     
任语 《辅导员》2014,(9):46-46
星期五的班队课上,张老师组织了一次论语考级比赛,顿时班里有人欢喜有人忧,而我却信心满满。张老师宣读完考级规则后,我拿起论语稿,信心十足地背了起来,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没过几分钟,我就将十六条论语滚瓜烂熟地背了出来。接着,我轻轻地叫了声前排的张悦瑶,问她"你背完没有?"她回答:"背完了。"我又说:"我们一起去考二级把!"她说:"不要吧,我想一级一级考。"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我想并不是说不用多媒体了,不要过多花哨的教学环节了,一支粉笔一本书就是简单。简单不等于随意和平庸,它是扎实的专业素养、厚重的知识积淀,是返璞归真,是教学机智,是大巧若拙。蜂采百花酿成蜜,厚积之后而薄发。我想这"简单"的背后应是老师的"不简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不简单",我认为就是:多读书。  相似文献   

10.
宋亚清 《成才之路》2011,(24):13-1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显然,在文言文教学中强调的是"读读,背背,了解文言课文大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读——说——点——练"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任会凤 《考试周刊》2012,(56):34-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1.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语文≠《语文》,要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课内,一只眼睛看课外。"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厚起来,除了认识到位,还须得法。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四有"。  相似文献   

13.
刘武 《成才之路》2010,(32):35-35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一次谈话中说:"如果允许南开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堂就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其他各科就不用考了。"可见语文教学在学生成才及其他各科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下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首兰英 《教师》2012,(13):70-71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学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课文。它含蓄凝练,节奏感强,时空久远,给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体悟诗情带来了困难。教师的教也显得茫然,缺乏章法。我先后在本校和兄弟学校观摩过好几堂古诗词教学的示范课、公开课,发现这些观摩课、示范课的教学无一例外地仅仅停留在"读读——背背——抄抄(诗句意思)"的  相似文献   

16.
韦敏 《学语文》2013,(2):42-42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和"丰富正确的了解力",而要获得这种"感受"和"了解力",就必须有长期的丰富的语言经验和语言积累。而语言经验和语言积累又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来,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应依重读、背、写,具体可采取如下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是写作的前提。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情况,教师一直在说、在读、在讲,而学生则一直在记、在写、在背。这样,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朗读、概括能力和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得到提高。本文旨在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常有人对语文教学有误解,认为语文课程是死的,只要学生肯读肯背就行了,很多家长这样说,不少老师也这么讲,而我作为语文老师却无法苟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的理解是: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活”字上下工夫。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谁在伤害学生与语文的纯洁感情》《(语文建设》2013.10)。我在这篇文章里批评了一些语文教师让学生背作文的现象。之后,我又跟一些教师说到过这样的现象,也由此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背作文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早已不是个案。有位校长,他将自己的孩子放在一所所谓的好学校就读,有一天他也终于对我说,他发现老师让他的孩子背作文,孩子背不下就哭。他不许孩子背,但孩子不干,因为不敢。校长说他很无语。我倒是有话要说。说真的,做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师,我竟然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背作文的现象。一方面,我为自己孤陋  相似文献   

20.
郭趁心 《现代语文》2014,(11):131-13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活水"呢?本人认为,它就是课外阅读。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学生的心田,让语文学习之花常开。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于漪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