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法学应用型人才培苯的需要。如何培养法学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值得法学教学界思考和实践。文章提出了加强理论课程教学,是法学人才社会适应性的基础;加强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应具有的素质;加强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革,推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整体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前提奈件;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扩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路径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状,提高其社会适应性水平,使用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三个类型在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上的表现高度一致,在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三个维度上都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四个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对所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加强社会适应性教育;积极开展其自我教育,自我适应;注重沟通技巧的培训,培养交往能力;强化社会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况,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运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878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研究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本科生特殊群体;是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和生源地是影响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建立从社会、高校、到大学生特殊群体自身的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职班学生耐挫能力及其社会适应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班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加强其耐挫能力培养、提高社会适应性,是成人高等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论在阐述培养高职班学生耐挫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的必要性基础上,探讨了高职班学生学习期间面临的主要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培养高职班学生耐挫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重大经济、社会同题,高等学校有必要进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调整,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高级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区域经济为背景,谈谈在高等学校力图做好人力支撑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培养适应性人才的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时能快速融入社会大环境,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教育当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将培智学校学生早晨到校后的集中点到与多项社会适应性培养内容相整合,开展综合性的晨点活动,如明星早点到、乐享星象家、特色主题秀、悦动手指舞、礼仪示范岗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适应性在各大高校及中职院校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话题,也广受学校管理者及社会的关注,中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不仅仅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有关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有用人才,对社会适应性越强的学生其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的住宿生中出现了一个现状,就是除了网络交流以外,真正地融入社会的人很少,从而引起了学者们对他们社会适应性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专业建设是保证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常熟理工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以及岗位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等方面立足本位,以培养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研究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有的研究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多的是近年来人才测评的兴起更加使人们意识到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性。在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中,有的从健康体育观的角度来论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刘一民的“健康体育与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从学校体育功能的角度来论证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作用等章。本研究从二的具体关系出发,目的是探讨学校体育对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作用,并指导人们如何利用学校体育提高青少年的良好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也日渐多元化。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不适应性,从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出发,提出基于社会适应性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大学生自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无论对成功就业以及就业后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自觉增强社会适应性,既是一种自我关怀,也是一种社会关怀。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性,是高等学校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为打破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的现状,文章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质量及对社会需求适应性强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以学生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胡丽萍 《教育与职业》2012,(27):105-106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是由教育的基本规律决定的。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广博、宽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本位,广泛的适应性,有专业特长"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也是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在校期间社会适应性培养和训练应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初步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适应社会和超越现实社会的本质特征.本文以教育的这种适应性和超越性特征为理论研究视角,探讨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与发展.具体从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取向方面、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等方面作出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育正确面临着从传统的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转变。如何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解决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难题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迫切性。运用人五人格理论分析一个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人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构建一种新的“人格模型”,对学校教育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当前小学教育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依靠课堂教学和活动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关键环节,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将有利于提高专业设置的合理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所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学生从家庭的封闭环境走向社会的开放环境的重要过渡,在这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会因为适应不了生活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困扰和烦恼。从大学生适应性能力的内涵和构成中分析大学生在新时期会产生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培养大学生对于大学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内心变化的适应性能力,让能力的培养提高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职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关键环节,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将有利于提高专业设置的合理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所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