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础.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指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的满足度,以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能力.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由教育基础、教育主体、科学研究和教育投入4个核心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具有竞争力等级分类的模糊性和教育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模糊性,以及数据统计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评价一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水平也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利用熵值法构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模型,选取《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相关的指标,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选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印度作为研究对象,对模型加以应用。模型不仅弥补了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量化研究的空缺,有助于准确评估一国高等教育水平,同时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竞争力是衡量或反映一个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是提升教育竞争力的环境和动力,是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教育信息化竞争力模型的研究目前尚无任何先例?本文提出了一个教育信息化竞争力的指标模型,包括基础设施、应用环境、应用能力、整合成效和发展前景五方面.并将这些指标与一些已有的权威国际组织的信息化指数进行了映射,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国际比较.分析了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相关数据、国家竞争力报告的分析后发现,我国教育发展指标从普及程度看高于世界平均值,也明显高于同类国家平均值,但其中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前者比尚有差距;我国教育水平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和提高教育质量应当成为下一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将更迅速、更直接、更全面地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研究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目的是更好地加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促使高等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高等教育国际竞争激烈、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把提升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作为维持其国际教育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其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澳大利亚高校采取了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质量导向的科研创新策略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服务策略.探索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的水平和影响力是澳大利亚高校提升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人才是化工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目前"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缺失"是阻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大障碍。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依据专业认证标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新框架;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育过程,提升化工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入世”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加入WTO这一永久性组织以后,我们的高等教育将更迅速、更直接、更全面地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将直接面向市场,在人才培养、教育软件市场、国际招生方面体现出各自的国际竞争力,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需要:1、创建一流的大学、发展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国际型人才;2、凸显我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科研对社会的服务功能;3、自觉引入和运用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必须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不仅包岳高校教育总体实力能否被国际社会认可.更重要的是培养出的人才能否很快融入国际社会。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大众化的宏观背景下,高校的教学工作要有新的质量观。当前就是要使教学的中心地位真正落到实处,使质量意识持续升温,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高等教育领域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观,以提高质量和结构调整为重点,把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推向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下的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水平、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要站在全局看教育,立足教育谋划全局,在把握演变规律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体系建构、内涵提升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扎实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化、国际化的双重挑战,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国际竞争力内涵、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并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现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要趋势,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建设,国际化课程建设成为了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施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实践提出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民办高等学校竞争力的特征分析,构建民办高等学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3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构成,并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评价,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可以为高校的办学指明竞争方向,使高校进行科学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育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不仅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而且其本身就是重要的国际竞争力。在当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出发,研究如何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高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反映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进入21世纪,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策应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单位不断增加。全省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相似文献   

16.
王素  方勇  孙毓泽 《教育研究》2012,(7):122-129
高等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产出在和别国比较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其内涵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四个层面。高等教育竞争力系统的构成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处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本课题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依据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遵循指标数据的敏感性、可获得性和国际可比性的原则,构建了两个维度12项指标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53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排名,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电产品国际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导产业,也是衡量一国参与国际分工能力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结合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特点,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面向未来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高等学校,理应对“创业革命”做出积极的、快速的回应,适应“创业革命”的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竞争力的区域划分--与吴玉鸣博士等商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借鉴吴玉鸣博士等人构建区域教育竞争力综合指标的因子分析方法,探求出反映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三个综合指标,即“人口化程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效率”,并采用聚类分析得到我国31个省市的教育竞争力水平的等级划分。最后,针对目前教育竞争力等级分布状况,对提高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整体水平以及缩小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差距提出若干教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