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媒体对法官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往往与法院的宣传背道而驰,法院建构的是“司法公正”“廉洁为民”的法官形象,媒体则更多地关注法官的负面新闻,如“法官庭审睡觉”“法官醉酒开庭”“精神病法官出具无罪判决”等。不可否认的是,法官队伍里确实存在个别法官违法违纪的现象,但部分媒体热衷于对法官进行负面报道,通过其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受众对法官形象的认知,导致了法官形象难以受到大众认可。因此,从媒体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法官形象的构成以及挖掘法官形象不佳的原因对于重塑法官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童 《东南传播》2016,(9):80-82
媒体对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所再现出的留守儿童形象大体是三方面的趋势,一是正面的好儿童形象;二是"问题"式的负面儿童形象;三是中立客观的"沐恩幸福"的被关爱形象。从主流媒体到地方媒体对留守儿童形象建构的倾向上分析,媒体对于"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趋于群体化、类型化,倾向于负面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作为最新“抗拆”事件的代表,在政府部门的妥善工作下,67岁的温岭老农罗保根同意签约拆迁。和之前诸多“抗拆”人士一样,罗保根被称为“最牛钉子户”。然而此前,看到报纸、网络上“最牛钉子户”的称号,罗保根很不喜欢,他不认为自己是“钉子户”。无独有偶,衢州市区原木材厂片区拆迁地块的一名拆迁户,对于当地媒体上报道他为“钉子户”表示强烈不满,“你们报纸别再叫我‘钉子户’了!”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8):33-36
本文选取了近5年来大众媒体上的幼师形象作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大众媒体中的幼师形象负面居多。不同的媒体对幼师的报道态度有着显著差别,综合性网络媒体是幼师形象的主要塑造者。本文对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中的大学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内容分析,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众媒体中的形象问题作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近年来大众媒体中的高校形象是负面的,而且媒体中有关高校的负面报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对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重视程度逐渐凸显。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大众传媒的许多报道中,负面形象占有相当比例。在对个别事件和一般化的对社会共同体的形象塑造中,媒体在报道上存在着“污名化“、“贴标签“的倾向。如果将某一社会共同体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他的特征,就会形成对这一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包括反映在大众媒体上的语言性歧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重视程度逐渐凸显。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大众传媒的许多报道中,负面形象占有相当比例。在对个别事件和一般化的对社会共同体的形象塑造中,媒体在报道上存在着“污名化“、“贴标签“的倾向。如果将某一社会共同体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他的特征,就会形成对这一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包括反映在大众媒体上的语言性歧视。  相似文献   

8.
张蕊 《新闻世界》2011,(9):202-203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浪网对“城管”的形象构建。研究方式为内容分析法。研究发现,“城管”是面向社会时常被媒体监督的政府公权力的一种,相关新闻大部分以负面为主,“暴力执法”成为“城管”的主要形象。媒体有妖魔化“城管”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面对海外新媒体语境中“传统中国”的形象日渐深入人心,西方媒体对于现代中国形象的“解构”,海外受众对于“全球化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期待,中国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有必要从传统议程设置向网络议程设置转型,依据海外受众的特点以有效的叙事策略提高传播效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特质形成整合营销传播之势,在危机公关的积极干预下化解负面舆情,促使海外认知中“可爱”的古老中国,向“传统、现代、全球”多维度认知下的“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转化。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大众常接触的媒体内容之一,然而广告对女性形象负面的描述,几乎到了女性们极为痛切和愤怒的程度。在众多媒体的广告中,女性无一不被定型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中。例如,广告中女性常出现的地点是家庭,最普遍出现的形象是“贤妻良母”,最多出现的动作是做家务,所做的广告大部分是家庭用品;再比如,即便广告中的女性出现在工作场合,也往往处于秘书、雇员、助手等从属地位;尤其令女性们不能容忍的是,广告经常利用女性的色、形作为商品促销手段,扭曲妇女形象,其中的女主角又经常是那些被尺寸化、商业化或西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重视程度逐渐凸显。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大众传媒的许多报道中,负面形象占有相当比例。在对个别事件和一般化的对社会共同体的形象塑造中,媒体在报道上存在着"污名化"、"贴标签"的倾向。如果将某一社会共同体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他的特征,就会形成对这一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包括反映在大众媒体上的语言性歧视。  相似文献   

12.
姜巍 《东南传播》2011,(9):64-65
媒体所建构的医院与医生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大众对该行业的认同和接纳。通过对大连地区报纸中有关医院和医生的报道的检视发现,大量负面报道易于导致对医疗行业的负面印象,从而影响现实中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档案天地》2009,(4):64-64
今年以来,武强县为确保和谐拆迁.该县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对“三年大变样”涉拆户实行了“一户一档”的阳光管理。先由县拆迁拆违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走访入户开展调查摸底,然后现场填写包括调查摸底表、补偿协议书、合法手续、送达文书、评估报告等在内的11项内容,由涉拆户签字后.归档封存.统一管理,即避免了以后发生矛盾查无依据.又让广大涉拆单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流动儿童的某些大众媒体报道中存在一种问题偏向,过于强调一些负面的报道,让流动儿童贴上了"负面的标签",根据标签理论,这可能催化流动儿童的越轨行为,影响到他们的社会融入,对此,需要对流动儿童形象的媒体传播定位重新界定,加大对其正面形象的传播和报道,并采取综合性的公共政策逐步消除造成流动儿童弱势地位的体制和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内,城管这一群体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视野,并且给大众留下了并不受欢迎的印象。而在现今的融媒体时代,城管要改变自己的负面形象,除了规范自身的行为和执法方式之外,更应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改变给受众留下的负面印象。  相似文献   

16.
大众关于粉丝的印象,大部分来源于媒介的呈现,粉丝的媒介形象以存像的状态连接着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成为大众认识粉丝的重要渠道与参照框架,但媒介建构的粉丝形象并非简单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局部地反映某些事实.本文从媒介呈现和主观现实两方面入手,探究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如何呈现粉丝媒介形象并最终给大众留下.主观想象,研究发现媒体所建构的粉丝形象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整合的结果,而大众的主观现实带有时代烙印和主观情绪,造成粉丝的负面形象深入人心,引发圈层代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市的四家日报为例,本文运用叙事分析的方式考察了我国当代城市新闻媒体对于农民工这一城市“差异人群”的“再现”或曰群体素描,并分析了这些“再现”对于该群体之社会身份形成及在城市社会获得文化认可所造成的意义和影响。基本的发现是:我国城市报纸采用了高度类型化的叙事方式,进而产制了高度类型化的公共形象,其中得到最频繁再现的形象是“受难形象”和“负面行为者”形象。这两种叙事和形象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后果,其中,“受难叙事”和受难形象有助于农民工群体自身主体经验的表达,并促进了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理解和认同;负面行为叙事和负面形象则倾向于将农民工再现为城市社会的“威胁”和“麻烦”,抑制了农民工群体的主体经验表达,并阻碍了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获得文化承认。本文比较了不同市场取向报纸在上述方面之表现的差异,提出了改进对“差异人群”进行新闻报道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媒体正负面宣传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如何看待媒体对企业的宣传作用? 王成忠(以下简称“王”):我认为媒体宣传是企业树立形象打造品牌的一个窗口和机会。媒体宣传对内可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对促进企业施工生产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媒体正负面宣传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如何看待媒体对企业的宣传作用? 王成忠(以下简称“王”):我认为媒体宣传是企业树立形象打造品牌的一个窗口和机会。媒体宣传对内可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对促进企业施工生产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同样,没有经过反思的新闻采访其意义也要大打折扣。在参与了“灾区大学生,我们为你圆梦”的策划报道后,我对媒体的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作了一些思考。 竞争促使媒体追求一种与读者的“亲和力”,树立一种大众接受的媒体形象,这是媒体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的原始动力。 “5毛钱买张报纸,结果买回一个爹!”读者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