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新闻世界》2013,(8):238-239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意见表达平台。本文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为例,分析政务微博运行特点及规律,并对提高政务微博传播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官方微博"武汉发布"、"邢台发布"对暴雨洪灾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舆情发展态势、事件报道内容分析和政务微博应对措施三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基于网络问政背景下地方政府官方微博对突发性事件的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4.
冉明仙  王枫 《青年记者》2016,(18):74-75
触点(Contact Point),实质是品牌与用户接触之地,即承载营销信息的载体.政务微博本质上是网民与政府接触的地方,即承载营销政府形象的载体,是由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因公共事务开设的微博,是一个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自2009年11月我国第一个新浪政务微博“@桃源网”由湖南省桃源县开通以来,我国政务微博总数超过14万个,①但其中成功问政沟通的并不多,如何提升政务微博问政沟通效果,是很多政务微博管理者都很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开创了政务工作的新局面,在地方政府纷纷开通政务“双微”的大趋势下,本文以地方政府各系统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为切入点,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地方政府政务“双微”的发展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地方政府政务“双微”的发展、提升政府公众形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陈俊蓉 《新闻世界》2013,(7):178-179
【摘要】我国目前网民达到5.38亿,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网民数量一半,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微博被认为“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同时,许多微博热点事件走下网络成为社会热点,而这些热点事件若处理不当便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三个与政府有关的微博热点事件的分析,解读政务微博在舆情应对中的得失与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中国政务微博问世以来,政府部门开办微博的热潮延续至今,在网络这个舆论阵地上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政能量”.而对这股“政能量”的有效管理及合理运用,势必促使其进一步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正能量”.本文以“南京发布”为例,阐释了当前政务微博的使用现状,剖析了相关部门对政务微博的管理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促使政务微博进一步从网络上的“政能量”向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转变.  相似文献   

8.
外交部在2011年4月18日开通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这个中国首个中央部委的微博,其"俏皮"风格引起了外媒的高度关注。4月24日,复旦大学发布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全国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9.
政务微博与“南京发布” 新媒体时代,微博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方式之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受众进行网络问政的重要工具,通过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及时转发互动,政务微博成为沟通政府与受众的桥梁之一.从部门类别来看,较之部门分布不均、多以公安系统微博为主的发展期,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已涉及宣传、交通、司法、公安等各单位,部门类型日趋均衡化.伴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政务微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推动着政务微博的机构化与机制化进程.①  相似文献   

10.
作为政务信息发布的新媒体互动平台,官方政务微博正在成为很多政府部门建设"服务型机构"的重要尝试,其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去中心化和互动特征,有效弥补了传统官方媒介信息传播的不足。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了官方政务微博在运营过程中与受众建立的互动机制,并据此提出运营优化的可鉴路径,使之更好地满足于社会大众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刘亚倩 《新闻世界》2012,(11):124-126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顺应网络时代的产物,成为政府发声和塑造形象的新途径,为政府及时发布信息、了解民情民意、为民服务、与群众互动沟通提供了广阔平台,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如何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机制,使政务微博真正成为政府执政的有效工具,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京发布”为例,探究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所在,以期为政府有效运用和管理政务微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毓琦 《新闻世界》2013,(6):255-257
2010年,全国刮起“微博问政”新风。公安微博“平安北京”作为政务微博的先行者,同时也为其他政务微博树立了一个可参照的范本。本文以“平安北京”为例,通过分析其传播特点和成功经验,由点及面的阐述当前政务微博的运作方式,为各地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北京"7·21"暴雨事件中,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以及意见领袖微博在微博舆论场中相互激荡,在促进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微博舆论场中的上述三种主要力量进行分析,总结突发性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舆论表达特点,为相关各方应对今后类似事件提出更多微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对“莫言作品微信息传播”进行分析,研究图书馆官方微博如何针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微博阅读推广,并快速实现读者阅读诉求的方式方法,进而探寻图书馆官方微博服务读者、创新微博阅读推广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日,武汉市档案局官方政务微博正式上线,运行一周内,粉丝数迅速突破2万。 武汉市档案局是武汉市委外宣办要求先行开通政务微博的市直单位之一。目前,武汉市档案局已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开通政务微博,并通过官方加V认证。已发布9条原创性信息  相似文献   

16.
高坤 《青年记者》2012,(18):85-86
微博正以140个字的简短手指运动和“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政务互动的新时代.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 应用 1,官方微博打破中国传统的官民对话体系,创新政治沟通方式,拓宽政治沟通渠道.政府可通过微博的粉丝或私信功能,与网民展开交流,搜集民众对有关政府工作的建议,听取他们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解悦 《视听界》2014,(3):84-85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启了全新的传播环境,新媒体日益成为党委政府沟通人民群众、为民办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主动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主流媒体纷纷推出官方微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3政务微博和主流媒体微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新浪媒体微博总数已超过12万个。  相似文献   

18.
微博已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予持续关注。在两年多时间里,微博为党政机关与社会沟通带来新机遇,逐渐成为“全天候”互动和“零距离”对话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可以实现民间、官方两个舆论场的对接和沟通,消弭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成为一支沟通两个舆论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李伶俐 《今传媒》2013,(5):21-22
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蓬勃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论述微博问政勃兴将对提高政府网络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推动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开辟更直接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更新政府官员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视野     
《新闻实践》2012,(7):78-79
新浪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 5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5月14日,新浪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公布了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诀窍:政府机构微博发布信息的“十二要”、“十二戒”以及官员微博信息“十三忌”,让政务微博“接地气”有“规”可循。这部手册详细归纳了政务微博如何服务民生,比如,要敢于面对围观谩骂、要及时处理投诉质疑、要在重大事件中快速发声等“十二要”;戒不与网民互动、戒关闭评论功能、戒说官话打官腔等“十二戒”;以及政府官员在发微博时忌微博无度,在岗时间刷屏、情绪失控、大开骂战等“十三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