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获得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是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在关联,要求相关的历史专业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才目标的实际要求.在此意义上,改革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文本"走进"田野",将在历史的"田野"中赋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使实践教学具有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2.
姜安<走出硝烟的女神>承续了传统"红色经典叙事"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但也有自己的新创.她以女性视角观察和思考女性在战争中肉体与灵魂的痛苦裂变,及其在战争中获得的精神新生,最终让她们由"女人"升华为"女神".这个叙事意图,是由"贞洁受伤型"、"政治受伤型"、"婚姻受伤型"等三类女性人物形象来实现的.姜安的历史叙事与充当"社会历史家",把握"时代精神",重构红色历史图景,以与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历史意识等权威历史话语"互证"的使命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审视中国共产党,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在"三个代表"的历史客观必然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主观必然中诞生的.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根本历史条件、历史依据.这种必然相应地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等人的"人本唯物主义"和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的,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创造的统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进程,面对外来"动漫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挑战,发现、传承、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坚守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就是延续历史文脉,就是传承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就是在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对国家和历史负责,就是在延续国家和民族的魂脉.  相似文献   

6.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费尔巴哈》章所强调的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及其反讽表述看,"世界历史"观念颠倒地反映着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对,世界市场理论历史和具体地呈现出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由于误读了"世界历史"概念的理论性质,所以"马克思创立‘世界历史’理论"是个假命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媒介技术史和教育史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试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寻找"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规律,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从符号、载体、复制方式和传播特征等四个方面来界定一种"媒介技术"。其次,利用这个四维度的"媒介技术"定义,分析了人类媒介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口传、手工抄写、印刷、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第三,在教育史和媒介发展史提供的大量历史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提示我们,一种"新媒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记录和表达"事实"的方式,并进而引起了学术探索和教育传播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1.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3.
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汉字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教学中我让学生亲历汉字的发展历史,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请-看"车"字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4.
吴愚 《文教资料》2008,(28):229-231
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比如:严格意义上的或着说是理想意义上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艺术真实"又受到诸多局限.在事实表述时,我们要把握好叙述历史的分寸,而在电影创作中,我们尊重用影片来做判断、提供一种表述历史视角的电影作者,我们也认为虚构的、专心于精彩叙事的电影同样也忠实于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王真 《教学与研究》2003,3(4):27-32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对"三个代表"的科学的历史定位,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三个代表"的历史定位,取决于"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只有深刻认识这种历史必然性,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历史定位,从而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6.
加强"官德"建设具有法律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儒家的思想在相当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对维系民族统一和巩固封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在法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官德建设.我们的事业和肩负的历史任务以及当前形势要求必须加强"官德"建设.加强"官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行教育改革和落实干部选拔制是基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官德规范体系是保障;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对加强"官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化一联"是指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一种方法,即历史地图图示化、历史知识地图化、历史地图文字化和比较有关联的历史地图.它是"左图右史"良好学习方法的体现,也是综合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可以明确"三个代表"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推进和深化,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以"能力目标"为核心的三维目标制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表述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2007年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的分析,我把以"能力目标"为核心的三维目标制定如表1.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产生后经历了其"学科性质"和"理论基础"的争论,回顾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展望未来,教育学需要在发展中变革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