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宣武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民办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创建学习型先进城区成果,构建全民学习服务支撑体系为主线,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工作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已经探索出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模式。本文从立法保障、资金来源、管理机制方面详细分析了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社区教育的模式,并提出了对中国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典型应用示范的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区学院是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龙头和重要载体,必将在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中担负起重要的责任。本文以北京市社区学院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为基础,提出了社区学院应在理论研究、咨询指导、资源支持、教育培训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发挥作用,为学习型城区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成人教育,作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管理。因为成人教育的管理是否科学,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质量和效益。知识经济对成人高教工作提出了严峻  相似文献   

5.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等活动,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开展社区教育,必须要把学习引入社区,引入到市民身边,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和学习型城区建设的主动性,不断提升社区成员素养,在市民终身教育和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以石景山区社区专职教师制度为切入点,对制度的背景、内容、实施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旨在促进制度的实施,促使教师能够在社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城区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已经列入党和国家教育重大发展战略决策之中,作为社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载体的学习型组织,在城乡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及作用的发挥在农村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充分认识其积极作用,明确学习型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创建的对策,是当前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以及社区建设的发展,北京社区教育发展经过"起步探索"、"构建体系"、"完善体系"三个阶段,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社区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率不断提高,已初步建立起现代社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学习型社区已见雏形。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可以看做是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获得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能够有效地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发展作用。电大教育和社区教育有很大的联系,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及意义,并提出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是我国大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进程的奠基工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区教育有着广阔、深厚的发展空间,需要积极去探索,去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为终身学习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建成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提高民众的基本素质,努力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经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成人教育基础理论》一书正是从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的视角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历史、概念、性质、思想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深入地把握了成人教育的基本问题、理论框架和重要发展趋势.该书立足学科发展理论前沿,聚焦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尝试构建成人教育学的新框架,使其有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至今,终身教育从概念的提出到被广泛接受、推广,已成为当代国际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发展成人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在新时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经与成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密不可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从终身教育视角来认识成人教育和地区成人高校的功能作用,把学校的办学全方位地融入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之中,关系到地区成人高校的改革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区学院是发展社区教育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是社区的"最高学府",是发展社区教育的载体和龙头,更是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北京市从1994年开始开展社区学院试点工作,八个中心城区相继挂牌成立了社区学院。远郊区也建立了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为市民提供了多层次,多规格,门类齐全的教育服务。本课题从宣武社区学院入手,深入分析社区学院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旨在准确把握社区学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所承担的历史责任,进一步明确社区学院办学方向,即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城区、学习型之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任务背景下,成人教育究竟如何发展?研究认为:一是要加强科学研究,为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二是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扎实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三是要推进法制建设,营造终身学习文化氛围;四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五是要加快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六是要加强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七是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八是要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增进社会组织活力;九是要积极支持老年教育新发展;十是要统筹开发社会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十一是要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空.  相似文献   

15.
推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迈向学习化社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潮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奋斗目标。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北京市部分城区街道办事处相继成立了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其旨就在于为辖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的社区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载体,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2002年至2008年,北京市教委先后开展了"北京市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先进区县"、"学习型社区建设先进街道"的评估工作.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已经成为市政府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和带动策略.抓住市政府以评估工作推动全市创建工作的契机,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切入点,夯实学习型城区的社会基础,进而带动全区整体创建工作健康发展,成为宣武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主要路径.本课题通过宣武区2006年至2010年促进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的主要方法及程序进行概括与梳理,对以评选评估为主要方法的学习型社区建设促进工作的成效加以分析,对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村民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的作用。以《关于常州市社区教育居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为依据,常州金坛市小坵村社区教育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在经费投入、体制机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宣传、课程与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小坵村村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进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紧缺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教育,促进我市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建立,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发挥成人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宣武区自本世纪初提出并实施"创建学习型宣武"的发展战略,2002年秋季成立宣武社区学院,至2005年辖区八个街道相继成立了社区学院分院,2005年12月市教委认定我区为创建学习型城区先进区。成立至今,区社区学院及街道各社区分院在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过程中发挥了龙头与骨干的作用,成为社区教育实践乃至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及依托。本课题即以宣武区八个社区学院分院为研究对象,对分院的建设现状加以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社区教育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福州市的社区教育工作正经历着从"任务驱动为主"到"需求推动为主"的转变过程,各级政府部门、社区和社会团体等实施主体应积极转变观念和思路,以落实终身教育理念为依据,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目的,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目标,大力推进福州市社区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