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高中历史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文化遗产"。①通过学习,能使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②为此,必修课设置了思想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作用于学生,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教师既是人类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宝贵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授者,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他们不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还兼有精神再生产的重任。教师通过继承和传授、建设和传播,培养教育学生。青少年经过教师的培养教育,具有了一定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带着这些潜在的力量,从学校走向社会,生产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教师,他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是间接地转化为物质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精神财富的优秀遗产的继承者批判继承人类精神财富的遗产,使其更好地为无产阶级和人类服务,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之后,于五千多年前进入了文明时代。到十九世纪,人类整个文明时代,已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曾创造过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     
时下,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与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无关系。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凡是经济发达地区,那里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的文化往往有些薄弱。文化是支撑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精神力量。《辞海》将文化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推而论之,大学文化应是人类社会积累的优秀文化的缩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大学为载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也叫文明,为人类社会所特有,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在不同的组织中同样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更应该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组织。优秀的学校文化能培育教师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学校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功能,具有引导和规范教师行为的约束功能,以及促进全体员工为了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功能。先进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或文明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较多的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文明更多的强调社会的进步状态。基本上与阶级社会的历史同义。作为历史文化概念,“西方文化”是随着西欧在15、16世纪的兴起而被逐渐强化和固定起来的。“西方文化”是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源自于希腊和罗马的欧美文化,是欧美地区的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信息     
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虽非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却是物质财富生产的重要前提。从宏观上看,通过教师的劳动,使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突破历史和民族的阻隔。由于教师对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在纵轴上,能使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得以世世代代保存并发展卞去,不断实现文化科学知识的“扩大再生产”;在横轴上,能使各民族活动的成果越过国界,成为人类共同享受的财富。从微观上看,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的思想教育,以及由此而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不仅为学生从事生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人文、社会高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人类将创造一个空前文明的世界。但与此同时,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些前人的东西。须知前人的文化是我们现代人文化发展的垫脚石,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为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中国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特别注重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母语教育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音乐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和劳动实践中不断创造与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能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在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具备鉴剐与鉴赏其它音乐形式特剐是流行音乐的能力。高校应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人人了解民族音乐,人人懂得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真正得到继承发扬,从而长久不衰。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手段,它对促进人类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中国人民在印刷术上对于人类的这一伟大贡献,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产和科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各种科学技术成果,然后到一定的阶段发展而成。因此,它也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共同创造的结果,它同其它的伟大发明创造一样,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它本身也有一个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过去由于人们对这个过程有不同的认识,故在历史上对于印刷术的发明问题则有各种说法。在我国宋朝活字印刷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古老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要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克服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塑造符合时代需要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一切积极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取得的积极成果和财富是物质文明,在精神文化领域中取得的积极成果和财富是精神文明,在政治领域中取得的积极成果和财富,就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力量,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作用于学生,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教师既是人类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宝贵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授者,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他们不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还兼有精神再生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大师以他们智慧地开拓、非凡地创造和英明地引领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科学遗产。我们在继承和吸收他们创造的思想、学术、科学、技能成果的同时,还应当借鉴与学习他们自身独有的执著精神、自由品格、广博学养、道义责任、探索勇气和淡泊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继承与发扬大师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使我们的发展更为和谐与美满。  相似文献   

17.
从教师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来看,其任务是把人类创造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伦理道德加以继承和传播,对学生加以塑造,将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智慧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化知识过程,然而继承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还必须具有探索与发展人类未知领域的能力。而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恰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呈现的疑难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学生提出假设,收集资料或操作活动探究问题,得出结论,理解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力图体现教育的基本功能,即把人类所创造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索与发展人类未知领域的能力,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要获得发展,必须吸收、借鉴、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首先要正确把握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内涵。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包括哪些内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是否都姓“资”?迄今为止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分歧,从而妨碍了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积极利用。因此,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全面把握其内涵,克服“恐资症”。人类文明是表明人类社会的开化和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继承,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提高生产力、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也是社会整体进步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继承传统文化首先应着眼于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思想素质,同时肩负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如何发展?一要吸纳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二要在实际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三要建立完整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