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对于手机带到学校使用的现象我是不赞成的,几乎每次家长会都与家长就此问题进行沟通,可是就在前几天,我仍然发现自己班里还有几位同学偷偷的使用手机,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手机曾经多次被我代管之后,由家长领回,可仍然我  相似文献   

2.
徐静 《中国德育》2013,(3):25-27
在儿童节班级联欢会上,学生纷纷拿相机拍照,而有一位同学则用手机拍下了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他旁边的同学羡慕地告诉我:"老师,您知道吗?他的手机是iphone4s,拍的照片比数码相机的还清晰呢。"第二天全校联欢,又有一位同学拿来iPad3来拍照,引来不少学生唏嘘不已。几天后,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给我打来电话说:"徐老师,这几天孩子回家谈了不少关于谁有苹果手机,谁有苹果电脑,谁的手表是1000多元买来的事,言  相似文献   

3.
某个周五,有位晚自修值班老师告诉我,我班晚自修存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有位同学玩手机,我问了一下这位同学所处的位置。我想:这肯定不是个别现象,是因为期中考试后同学们比较放松,我想应该提醒他们了。于是,下午放学后,我将住宿的同学留了下来,然后我说:“在昨天晚自修时,有下列现象的同学请站起来:玩手机的、  相似文献   

4.
《课外生活》2008,(1):90-93
背景资料: 有位家长说,他读五年级的儿子要求买一部手机,为的是和同学联系方便.一方面,他担心这么小的孩子用手机,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但另一方面,用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如果不给儿子配又担心他和同学疏远.  相似文献   

5.
正01........我最近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有位同学每天学习十个小时,另一位同学每天只学习三个小时,后者比前者考试的分数高。有位女生每天在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另一位女生每天只锻炼四十分钟,三个月后,后者锻炼出了马甲线。一位刚毕业的白领每天坐班十二小时,另一位作家在家每天写三小时的书,后者比前者的工资更高。这是为什么?世界不公平吗?不,请听我说完,世界一定是公平的。事实表明,高效学习三小时比拿出手机学习十小时效果要好;每天只锻炼一个地方四十分钟,比囫囵吞枣哪里都训  相似文献   

6.
我隔几分钟就要看看手机,停不下来了。这个同学急切地说,‘考试考得怎么样?’‘在家干什么呢?’……有事无事我都喜欢发一条短信给我的同学。后来又喜欢用手机聊QQ、写博客、上网……每天面对手机的时间比面对课本的时间还多。听完空虚同学的症状,医生若有所思地在病历上写上:手机依赖症。啥?手机依赖症?你听说过吗?手机的普及促成了中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好比中了毒,一旦离开手机就不知道如何正常生活。你,是不是其中中毒的那一位呢?  相似文献   

7.
幽你一默     
★一位同学上个月丢了手表,00签名改成了:手表找小偷去了;这个月在公交车上丢了手机.QQ签名改成了:手机找手表去了;那天她上街迷了路,00签名改成了:我去找手机、手表了……  相似文献   

8.
《今日中学生》2014,(8):33-34
正河南的孙小倩正为自己的好朋友着急呢!这是她发给我的微信。我的好朋友遇到大麻烦了。我和好朋友涓涓是一起长大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我们从没分开过。可是前不久有位同学悄悄跟我说,涓涓有偷窃的行为,而且已经偷了班里好多同学的手机。这位同学曾经质问过她,涓涓矢口否认。我当时都傻了,涓涓?不会吧?我向知道这事儿的同学求证,竟然好几位同学都亲眼见过涓涓偷东西。  相似文献   

9.
短信争霸赛     
班上很多同学都添置了手机,课间常见他们凑在一起比拼谁的手机款式新、功能全。棘手的问题一大早,初二(三)班的班主任方薇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个声音:看看我的手机,昨天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这学期刚开学没多久,孩子几次提出要买手机,说是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有手机或小灵通。我的同事中也有不少给上中学或是小学的孩子配手机。有事情时确实很方便。  相似文献   

11.
(一) 近来,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手机.一部分同学认为,手机可以用来和家长、同学联系(communicate),还可以听音乐、照相.又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每天都会见到家长和同学,没有必要用手机联系,而且使用手机对学习有影响.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谭正正 《成才之路》2011,(4):93-I0022
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22日,一位网友将其近日开家长会的经历发上网。  相似文献   

13.
<正>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现如今的课堂常见如下画面:老师开始讲课后,坐在前排的七八位同学掏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另有十几位同学用手机把PPT拍下来。"注意,这部分是必考的。"课讲到一半,老师提高嗓音,除了几位认真记笔记的同学,其余的同学举起手机,响起一片"咔嚓"声,课堂成了"记者会"。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和多媒体教学普及,课堂是否一定要固守传统的那种"黑板+粉笔""钢笔+笔记"的形式,确实值得讨论。但是,课堂里"咔嚓"声一片,总给人不伦不类之感。正如任何技术手段只是外在工具一样,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主渠道、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14.
下面有三位同学对焦耳定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第一同学根据Q=I2Rt说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二位同学根据Q=U2Rt说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比,第三位同学根据Q=UIt说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无关.三位同学都感觉自己说法正确,理由充分,于是争得面耳赤,最后到老师面前讨个说法,老师的结论是三位同学都不.为什么呢?其原因是对焦耳定律缺乏正确的理解.首先,焦耳定律揭示了电流通过导体时热效应的规律,实质定量地表示了电能向热能转化的规律.由大量实验总结得出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刘帆 《八小时以外》2013,(10):24-26
它是必备的玩具
  张同学
  高二学生
  年龄16岁
  《八小时以外》:平日用手机做什么?
  张同学:通讯、玩游戏、看电子书。
  《八小时以外》:平均每天有多长时间使用手机?
  张同学:8个小时。
  《八小时以外》:手机是否方便了生活?
  张同学:必须啊。
  《八小时以外》:手机带来的最方便之处是什么?
  张同学:很多啊,智能手机可以替你做很多事情,比人脑记忆强多了。
  《八小时以外》:手机带来的不便之处是什么?
  张同学:一直要充电,如果忘带了就很惨。
  《八小时以外》:身边的同龄人也在用手机吗?
  张同学:是的。学校里规定上课不让用,我已经被老师没收俩手机了。
  《八小时以外》:没有手机你能活吗?
  张同学:不能吧……那不就和在孤岛上活着一样吗。  相似文献   

16.
池玉美 《教师》2013,(3):28-28
2011年我在高二刚接了一个新班级。我在学期初的一次晚自习时,发现本班的小李同学在用手机上网,我没收了小李的手机。晚自习结束后,小李马上给我打电话,他的第一句话是"老师,你什么时候把手机还我?"接下来的几句话也还是让我还手机的意思,我先是拒绝了他。我正想着要如何处理时,一个想法涌上心头,这事还是让班级同学来一起解决,顺便也能了解一下同学对于在教室使用手机的态度。第二天早读快结束时,我对同学们说:"昨晚,我们班有同学不自觉,晚自习时在教室使用手机,班级事大家说了算,你们觉得我应该还手机的请举手。"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盲目攀比是一种不良风气,它不是比学习、比勤奋、比素质,而是变着法子比吃穿、比打扮、比阔斗富,并且这种攀比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人堪忧。请看——镜头一:在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学生家长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刚开学的时候,他晚上到校门口接晚自修的女儿,看到有个别学生拿出手机打电话,觉得怪怪的,认为初中生使用手机似乎太早了一点。但是后来女儿经常羡慕地说,今天谁谁带了手机,明天又有谁新买了手机。一天女儿竟然告诉他说,自己也要一部手机,因为全班三分之二的同学有手机,自己没有,觉得很丢人!镜头二:在农村某中…  相似文献   

18.
周文婷 《科学启蒙》2023,(Z2):70-71
<正>一天,一位顽皮的同学在使用妈妈的手机时,不小心将手机里的指纹解锁设置成自己的指纹,于是,妈妈拿回手机的时候发现自己怎么也打不开手机了。每个人都有指纹,可为什么手机只有用“主人”的指纹才能解锁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各不相同,重复率极小,因此,指纹又被称为“人体身份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指纹的更多奥秘吧。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针对这个问题,我有着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带手机,主要的原因是玩。因为手机里有游戏,所以他一天到晚都沉迷在游戏中,这跟在网吧没什么区别,只是不花钱罢了。虽然不花钱,但还是有别的害处,学生长时间玩游戏,会导致眼睛近视,一旦被游戏迷惑,就不再理会学习,这样一来,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下降。还有的同学带手机是为了时髦,他们会想:“我这么小就有手机,多了不起。”有时,他们还会拿出手机在同学当中炫耀,以为这下同学都会认为他家有钱,都会和他做朋友。而事实上恰恰相反,有些同学有可能因为嫉妒他而一时冲动犯了法。还有的学…  相似文献   

20.
岸昭 《华章》2011,13(1):59-59
历史老师辞职原因 那群学生真的没办法教了,上课的时候我提问题:“你们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吗?”第一个同学回答我说他和她不熟,第二个同学回答我说是他的一个网友,第三个同学说他有她的QQ号码,等下课了上QQ问一下……还有一个同学竟然掏出手机说要马上问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