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于右任是陕西泾阳人。他早年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于右任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清末以来杰出的书法家。他一生爱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国共合作,建立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然而,他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破南京城,于老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间的台湾海峡…  相似文献   

2.
于右任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元老之一,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大师。1918年,于右任先生因公务去陕西,时值清明节,他在中部县县长的陪同下,冒雨拜谒了黄帝陵。于右任先生返回南京后,即约友人,前后历时十年,对古籍记载中的黄帝事迹,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编纂成《黄帝功德记》一书。于右任先生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角度,在《黄帝功德记》一书的序言中写道:“黄帝公孙轩辕氏,实吾中华民族之元祖。吾中华民族有此生息昌大之疆土,有此博大悠久之文化,有此四千余年震烁世界之历史,翳维黄帝,为国族之神”。于右任先生是一位顾全民族大节的爱国志士。他四十年代末期去台湾后,一直  相似文献   

3.
一、于右任的劝诫联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祖国的统一。曾特地撰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蒋经国.奉劝他以“天下利”为重。  相似文献   

4.
巧作座右铭     
《小读者》2010,(3):56-56
民国年间,有位著名的大书法家叫于右任,从不轻易给人写条幅。曾有富商向他求过多次,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这日,某富商求字未得,离去时.突见于右任院中角落处,有一幅字,上面“不可随处小便”,正是于右任的字迹。  相似文献   

5.
于右任与陕西靖国军王劲,杨荣陕西靖国军是北方各省中唯一大规模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政府废弃《临时约法》和解散国会斗争的军事力量。它的一个争配合了广州的护法运动,在陕掀起“反段倒陈”的高潮,故又称陕西护法运动。靖国军从1917年12月树旗到1922年...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书法造诣很高。他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代名流,在国内外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年于右任在南京总统府任职期间,有些不讲文明的人,每当需要便溺之时,往往就在墙角拐弯处“方便”起来,结果弄得臭气熏天,谁走到哪里,都要掩  相似文献   

7.
于右任(1878—1964)陕西泾阳人,原名伯循,清朝举人。曾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部长。曾与宋教仁等创办《民立报》,反对袁世凯,并组织靖国军讨袁,任总司令。1922年参与创办上海大学。1926年后,历任陕军总司令,陕西省政府委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1866—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是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革命的教育工作。辛亥革命前,在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创办了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于一九○七年去德留学;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领导了反封建的教育改革,到“五四”运动前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十年有半”①(实际在校五年半)。蔡元培在长期革命的教育活动中,从资产阶级革命和  相似文献   

9.
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精通书法,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向他求字。有一天,有人为了请他写字,特地为他准备一桌酒席。饭后,这人拿来纸笔,于右任此时已经酩酊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与于右任都奉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在几十年间,他们之间基本上是合作的、友好的。但是,在靖国军的问题方面也曾发生矛盾。在中原大战期间,于右任也不赞成冯玉祥要把军队集中于陕西的主张。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都与近代的大局息息相关,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9,(5):F0003-F0003
李峰山,陕西蒲城人,1924年生,中国(国际)书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省美协会员、于右任书协理事、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和西安市老年大学、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书法教授。书法作品在全国大奖赛中多次获金奖,并被授予“德艺双馨”、“中华艺苑名家”“中华翰墨丹青艺术家”、“当代书画领域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陕西人,清光绪年间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回国创办《民呼报》和《民立报》,宣传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由于他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而遭到袁世凯的追捕,迫于当时形势对他的不利,他回到家乡,组织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为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于右任与文物的关系,这是于右任研究中一个新的视点。访寻历史遗迹,搜求文物,研究碑石及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凡此种种,一是反映出于右任浓浓的文物情结,二是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书墨禅机     
抗战前,南京周琪以书艺驰名,人称“江东周琪”;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超凡入圣,更是名传天下;二人结翰墨之交。 一次,于右任到周琪家,彼此站着讲话。 于对周说:“你笔写江东。” 周答:“于公笔写天下。”  相似文献   

15.
赏析此诗作于1962年1月24日,在同月12日的于右任日记中说:如死在台湾,“愿葬在五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又说:“远乡是何乡?是我之故乡。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失志追求的。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右任先生久居台湾,不得回归桑粹,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于右任先生在临终前两年,写下了这首感天地、泣鬼神想望大陆的诗篇。该诗前两节来用重章复沓的手法,进行反复咏唱,达到了抒发真情之目的。鲁迅先生曾说…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于右任与文物的关系,这是于右任研究中一个新的视点.访寻历史遗迹,搜求文物,研究碑石及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凡此种种,一是反映出于右任浓浓的文物情结,二是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民国奇才”于右任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他一生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宣传和斗争活动,其间十分关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事业的主线、通过报纸进行社会教育、以诗歌为教育媒体实施诗教第一系列特征。这些都体现了于右任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宣传家和书法家,而且还有一位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剖析于右任先生同一内容的三幅书法对联入手,论述了于右任先生书法的特点,分析了他的书体风格,以及风格的演变,进一步强调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剖析于右任先生同一内容的三同书法对联入手,论述了于右任先生书法的特点,分析了他的书体风格,以及风格的演变,进一步强调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长期以来,针对他的研究视角主要侧重于书法、诗词、新闻、碑石等方面,而有关他在藏书方面的研究则甚为薄弱。本文以陕西省图书馆所存于右任先生藏书为例,对于右任民国时期藏书的状况、价值、特点做管中窥豹式的粗浅析介,以弥补学界对于于右任藏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