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兴”与“象征”是源于中国诗学和哲学两个领域中的不同概念,“兴”虽然也同样体现了立象尽意的语言精神,但主要以人的言说为主,因此跟注重语言超越性的“象征”有所不同。不过,随着佛老思想的融汇和以禅论诗的盛行,二者在唐代诗学的“意象——意境”概念中得到整合,在人与物的先天共感的基础上,达到了人伦与世象本体的双重言说,共同造就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辉煌,也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先秦关于“言”、“意”看法有四种,有极端的“情欲信,辞欲巧”的信爷型语言观和“得意忘言”解构型语言观,有孔子的“辞达而已矣”的中庸型语言观和《易传》中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尽意”的重构型语观观,后两者对古典诗歌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立象尽意”的表达策略消解了诗歌艺术中的主客观对立的关系,使中国诗歌美学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意象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符号,它的符号意义是意象自身性质和象征效应的统一,它是对事物的拟态表现,它所蕴含的意义往往超越了所假之象本身的象限,从而生发出象外之象。发话主体为“尽意”所立之“象”,是一种佯谬性的复合意象,具有多向性、扩展性,能形成一种似谬实真的艺术张力。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主体“立象”只是为“尽意”创造了条件,真正的“尽意”要通过受话者接受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艺术语言意象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符号,它的符号意义是意象自身性质和象征效应的统一,它是对事物的拟态表现,它所蕴含的意义往往超越了所假之象本身的象限,从而生发出象外之象。发话主体为“尽意所立之“象”,是一种佯谬性的复合意象,具有多向性、扩展性,能形成一种似谬实真的艺术张力。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主体“立象”只是为“尽意”创造了条件,真正的“尽意”要通过受话者接受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从先秦到魏晋,“言不尽意”逐渐成为学理论的重要命题,“意”也就逐渐用来指称学艺术要表现的内容。学要表现的是人内在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它也是难以用日常语言“尽意”的,从传统的学创作实践及理论来看,学超越日常语言的主要方式是“立象以尽意”,但学语言所立之象不是日常司空见惯的现实之象,而是以审美之心所绘出的超越现实的虚拟之象,即语言乌托邦,学超越日常语言的主要语言策略,一是以有限寓无限,二是运用比喻和象征,三是利用语言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路远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2):74-77,83
王弼在提出自己治“易”思路的过程中表达出了“忘”的思维方式,王弼对它的阐释有三个逐级递进的层次:“立言明象,立象尽意”、“寻言观象,寻象观意”和“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王弼“忘”的思维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追求言意兼得,但教师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对于言意矛盾的认识不足阻碍着言意兼得的目标达成。 言意矛盾是指语言与心意之间存在的差异、距离或不对等。古人有“立象以尽意”之说,把“立象”视作解决言意矛盾的方式方法,这是从写作的视角提出的。对“立象以尽意”作出重大革新的魏晋玄学派代表人物王弼就“言”、“象”、“意”三者的基本关系明确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这段论述中的“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可以对应阅读的过程,为阅读理解中言意矛盾的破解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即从“寻言观象”到“寻象观意”,经历看到象和看透象的过程,充分发挥象的中介作用,理清“言-象-意”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立象尽意”之“意”,并非是对事物外在形具的反映,而是对所谓道理以及道理之法式的内心体悟。而只有立象,才能“见其形”,才能极尽体道、御器之意。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所谓“立象”,“案其图”不过是手段,“想其生”才是目的;“见其形”不过是手段,“执其功”才是目的。“立象”的目的是用以“尽意”,而广告设计中“尽意”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虽然在这里“立象”和“立意”都看似变成了促销的手段,但在创作中“立象”仍然是为“立意”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有限性与表现的无限性是一对矛盾。语言的出路在于突破困境,显身躯的艺术表现功能,激发读的联想力和感悟力,通向广阔无垠的“意”的世界。“立象”正是语言通往玄妙形上世界的必由之路。魏晋时代开始自觉探索学自身的规律,《世说新语》中的“象”正是在这条道路上的一次全新体验。其中的象喻性描写是“立象尽意”说在学领域的一次具体实践,确定了“表现性意象”在本中的重要地位。作品中大量生成的“表现性意象”在审美取向上与以往的“象征性意象”风貌迥异,它们之间类似于“兴”与“比”的差别。本中生成的诸多表现性意象与此前的象征性意象相比,更接近于学的审美本质,其审美特征对后世意象论、意境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象”的认识由来已久,意象在我国的语言运用中也有深远的渊源,从老子的“道”到《易传》中的“圣人之意象”再到后来的“意中之象”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艺术语言理论联系紧密,意象美是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立象以尽意”是解决“言不尽意”的办法,亦是艺术语言重要的表意、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蒙太奇”的基本原理、方法。并依据人的认识规律、生理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及体育教学的要求,从体育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的两门主要类型课种进行了剖析,以体育动作技术结构为先决条件,在借签“蒙太奇”技法的基础上,构想了几种适应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在近几年体操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的运用。旨在全面地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丰富体育课的教学手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说话人的姿态、小说的历史和功能、小说家的修养三方面对《新编醉翁谈录》所包含的“小说”理论进行了研究:从概念上论证了“小说”的口头艺术特征,从根源上分析了“小说”产生的历史和人性的动力,从功能上对“小说”的叙事原则和技巧进行了归纳,从“小说家”的修养方面探讨了创作主体的叙事能力问题,因此,这是比较完整的关于《新编醉翁谈录》的“小说”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略论老子的“弱用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提出“弱用之术”。他遵循“反道之动”的规律,采弱“弱道之用”的原则,提出“柔弱胜刚强”的观点,使处在不同阶段的人和集体都可以以“弱”为手段达到“强”的目的。这种“进道若退”的方法虽有一定消极影响,但对现今社会人们生存处世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把地方政府塑造成了只关心自身利益的"牧羊人"。其激烈竞争可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但使人关注眼前利益而无法解决治污的外部性难题。地方政府之间的非合作博弈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公用地灾难。其化解之道只能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互信合作机制合理分摊治污费用。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104-108
徐小斌的《羽蛇》抒写了主人公羽作为一个女人与外在世界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与自我的拼杀与妥协的过程。她在不断地确立自我又否定自我的过程中,展示并佐证着女人的命定路数。羽这一人物负载着多种意义代码,体现了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多种思考,也表明了女性出路的迷茫混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包含着深刻的文学思想,又具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郭沫若将之概括为"经"和"权"。只有同时从这两个方面对《讲话》加以理解,才能全面正确地把握其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7.
"酷"字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是时下一个非常流行的热门词,其意义在上古汉语中就有酒性猛烈、香气浓郁、刑罚残酷、残暴、极、很、甚、谷物成熟等意义.自从英语cool引进汉语后,"酷"又承担了cool的意义,并日益丰富和完善."酷"字词义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只有本土意义、本土意义与借词意义并行、本土意义与借词意义的中西融合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电影中的“封闭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空间"是现代电影空间中常见且重要的类型。"封闭空间"更加注重叙事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性:其一,封闭性与开放性,二者相辅相成;其二,独特的时空关系,其中空间表征法更好地彰显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其三,它的符号特征,特别是象征和隐喻的作用以及诸多空间意象的叙事功能。"封闭空间"成为现代电影重要的表现舞台,其中燃烧着电影的激情、任想象驰骋。它在彰显自身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暗含着一种诗意的境界,产生一种从本质上可以打动人心的强烈情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诗歌“兴”的起源与发展概况:《诗经》时代为“兴”的源头,其本质是“起”,在于引起联想;战国秦汉是过渡期,人们认识到“兴”与“比”都有“喻”义,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法;魏晋南北朝后,“兴”的本质是“感”,各种景物构成意境,抒情言志。不管哪个时期,“兴”的运用都是为了把内蕴的感情引发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我-新/马”的思维三角确立起来的是新马华族自我肯定的强烈意志。这个三维空间在每个阶段的新马华小说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凸现了新马华族逐渐走向独立的心中历程。20世纪70年代后乡土写作的兴起,使新马华小说得以超越这个三维空间的束缚,从本土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