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舞台美术是黄梅戏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部门,其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当代黄梅戏舞台美术的舞台理念已经不是传统的画画布景、摆些道具、打打灯光的简单艺术形式,而是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不断寻求黄梅戏艺术整体的完整性,舞台美术的程式样式与现代审美价值、审美精神相融合,与当代舞台科技相融合,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意识形态、艺术观念相融合。但是,当代黄梅舞台美术的发展有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如黄梅戏艺术市场的不景气、传统黄梅戏对舞台美术的忽视、黄梅戏舞台美术研究与设计人员的缺乏、黄梅戏舞台美术人才培养的后继无人,等等。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其鲜明的音乐特色占据了戏曲舞台的重要位置,它在沿袭传统黄梅戏基本特征的同时,音乐本体又有了适当的创新,即调式使用有了延伸,音域运用进行了扩展,调高有了新的设定.这些创新虽然引起了“像与不像”之争,但在黄梅戏音乐发展道路上确实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黄梅戏《西厢记》在主控思想上和王实甫《西厢记》有前后承继之处,但黄梅戏剧目更突出了“真情’’的地位。黄梅戏《西厢记》在很多地方对王实甫作品进行了超越,这表现在故事更加真实可感、结尾更为合情合理、语言更加雅致等方面。黄梅戏《西厢记》也可被看作是黄梅戏改编文学经典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4.
1.(2011年高考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黄梅戏艺术两次由地方走向全国的历史进程是依托现代传媒完成的。现有四十余部黄梅戏电视剧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诗意化的审美特征。然而,戏曲表演作为剧场艺术具有的互动性以及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是电视这样的平面媒体永远不能给予的,黄梅戏电视剧作品也不例外,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在其唱腔、表演、伴奏、旋律调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取借鉴了其他剧种,经过历史的打磨造就了现今黄梅戏较为统一的形式。但时代潮流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人们普遍忽略了戏曲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电影在继续发扬黄梅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变化,将黄梅戏与各种姊妹艺术结合起来。因此,不妨从黄梅戏电影去看黄梅戏近些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3):57-60
黄梅戏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有很多元素可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素材。以黄梅戏的文化元素作为创意之源,通过元素提取、形态的抽象概括、文化寓意的赋予等方式对其进行设计、研究,继而开发黄梅戏戏曲文创产品,对于传播黄梅戏戏曲文化,大力推行黄梅戏戏曲文创产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亦对黄梅戏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莲翠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朱熹与丽娘》将写意的戏曲艺术与写实的电视艺术和谐地融为一体,将戏曲的抒情魅力和电视剧的叙事优势相结合,既保留并强化了黄梅戏中具有代表性和富有表现力的唱腔和唱段,又运用丰富多样的电视叙事手段,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富有深度的人性化表达,成为戏曲电视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改编自同名歌剧的现代黄梅戏《党的女儿》在歌剧与戏曲的交融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不但在唱腔音乐上拓宽了黄梅戏的音域,还在表演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突破,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民族性的音乐在多元化的舞台上呈现出别样的审美意蕴,对新时期戏曲审美艺术的再认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戏曲艺术的传承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我国地方戏曲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就黄梅戏而言,其艺术传承经历了从民间师徒授艺到科班剧社传习,再到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这样一系列的历史沿革。与其他剧种相比,黄梅戏艺术传承在教育方式、方法、内容、途径、规模等方面表现出相对独特性,其教育发展态势呈现出由单纯的技艺传授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由台前到幕后,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三种主要转变。正确认识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科学把握地方戏曲教育的发展态势与时代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或进一步完善地方戏曲艺术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011年高考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12.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其诗化的风格、散文式的戏剧结构在当代戏曲中独具特色,富有创新意义。全剧的高潮、每一幕每一部分的高潮、局部的高潮的设置特点可从人物的个性特征、隐喻与象征手法、伏笔、戏中戏、突转等戏剧技巧的运用中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13.
《徽州往事》是著名艺术家韩再芬在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推出的新创剧目。作为一部新戏,《徽州往事》在情节设计与舞台表演之间出现了仳离。其主要表现为:外在结构与内在情节的抵牾、舞台传达与剧场共鸣的反差、高潮与尾声的错位。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是地域文化色彩浓郁的中华戏曲艺术瑰宝。坐落在黄梅戏故乡的安庆师范学院,以黄梅戏艺术教育作为探索、创新和实践对象,将"特色兴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专业培养与弘扬振兴相结合、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为地方高校利用本地资源开展艺术教育、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黄梅戏的舞台美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了先后出现的四种表现形式:一桌两椅加守旧的摆放搭配形式,象征写意表现形式,直接写实表现形式,场景实体化表现形式。在不同主题思想与艺术风格的黄梅戏表演中,其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融合的。  相似文献   

16.
胡亏生先生的《黄梅戏风貌》最近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除绪论和附录外,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戏曲艺术的一般特点和黄梅戏的文化定位。第二部分分别介绍并评述了黄梅戏的神话剧、生活小戏、传统大戏、移植剧、古典历史名剧、改编剧、影视剧等各类剧目的品味、神韵和风格特点。第三部分从新创剧目、意境及传播途径和手段的创新等多方面,论述了黄梅戏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作者自身饰演黄梅戏大小角色的体悟出发,探讨了黄梅戏表演的质朴性、大众性,以及黄梅戏艺术语言在新时代如何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创黄梅戏《美人蕉》是戏曲面临困境下的又一次新探索。该剧叙述上以闭锁式结构为主,不时运用了时空交错的方式,具有哲理意味;其音乐基调柔美而又抒情,以交响思维为主,电声思维为辅,第一次将男声三重唱搬上了黄梅戏的舞台,在保留传统黄梅戏的唱腔风格的同时又有大胆的突破;其舞蹈设计发挥“黄梅歌舞”的特长,以美的造型吸引观众;在戏曲程式化的处理上采用淡化方式,强调表现原生态的生活,注重表演的情感性,有“向内转”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黄梅戏及其产业发展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在全国戏曲艺术整体滑坡的背景之下,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也遇见瓶颈,出现不同层面的困难。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优秀剧本较少,市场化水平低,是制约黄梅戏艺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制定黄梅戏发展及振兴政策,完善黄梅戏队伍建设系统,强化市场意识,成立黄梅戏文化传媒集团,建立黄梅戏产业发展的"一体两翼",全面推进黄梅戏及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汇》2013,(20):7-7
10月1日晚,一场名为“2013宜城大学生戏剧体验之夜”的活动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举行,安庆师范学院400余名师生应邀参加,现场观看了由韩再芬等名家演绎的大型原创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