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郭县五七大学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从这所学校结业的一批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活跃在我县农村各条战线,为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作出了贡献,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称赞,我们县委的同志也越办越觉得方向对,越办信心越足,决心越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农村各项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广大贫下中农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向农业“四化”迅猛进军。全县二十一个公社普遍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拖拉机站,一百八十二个大队都建立了畜牧站,打井办电,普及合作医疗。三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技术人材。但是,我县原有的技术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建国二十多年来,国家分配到我县的大专毕业生只  相似文献   

2.
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我们深深感到,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办好农村中学的前提。最近几年,我县教育事业经过调整,初步克服了“浮肿”现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教育与农业不适应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一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年总产量跃居全国先进行列。由于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村需要大批的科技人员和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一方面,从学校毕业的大部分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后年复一年地“回炉”复习,一心想升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县是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生产和资源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农村技术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低,科技成果吸收消化能力差,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因而使我县农村长期不能冲破自然、半自然经济的束缚,制约了农业发展的速度。省教委把我县确定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和实施“燎原计划”示范县后,为我们开阔了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4.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服务。农业中学的创办,是直接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服务的。在当前,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的大好形势,向农业中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农业中学的学业,必须在学习期间,既学好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又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多方面的农业生产技术,当他们在毕业以后,一踏上农业生产的岗位,就能在农村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县的农业中  相似文献   

5.
永仁县地处金沙江畔,是一个汉、彝、回、傣、傈僳、纳西、白等民族杂居的山区县,全县八万九千七百四十二人中,少数民族占农业人口的50.4%。“文化革命”前,我县有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完小一所,学校布点基本合理,入学率和教学质量都比较高。但是,十年浩劫和左倾思想的影响,使我县教育事业非常落后,青少年中,文盲、半文盲占46%,党员中文盲、半文盲占49%,大队干部中文盲、半文盲占3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落实各项经济政策的同时,注意加强对山区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几年来,通过落实  相似文献   

6.
无庸置疑,认真学习“5·31”讲话,领会“三个代表”精神实质,对于加快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必须坚持教育为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把农业大县建成经济强县,就必须依靠教育发展,培养大批各类经济适用型人才,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的情况看,虽然国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明…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静海县辖18个乡镇,384个自然村,54.5万多人,现有成职教中心一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8所、村成校230所。几年来,我县成人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紧紧结合静海发展实际,坚持以传播科技、服务“三农”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不断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县乡成人学校建设,提高和拓展成人学校的办学功能,有力促进了静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8.
上饶县系国家级贫困县、农业大县,73万人口中80%在农村,有6373名教师,12万名学生。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城和农村学校、各镇乡学校的发展也不平衡。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从2006年起我县推出了六大措施。即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城镇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教学优质化”。  相似文献   

9.
我县位于大巴山麓,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全县有九十八万多农业人口,八十九万亩集体耕地。解放前,这里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地方。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村的经济、文化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到一九六九年前,全县仍处在粮食亩产仅五、六百斤,棉花亩产仅四、五十斤,少青壮年非文盲仅占百分之五十七的低水平上。从一九六九年开始,我们坚持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在全县恢复和发展政治、文化、技术教育三结合的农民教育。办学十年,全县共扫除文盲十四万多人,少青壮年非文盲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点七;生产队、大队干部有百分之八十五达到了高小以上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顺义县委从农业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越来越感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据全县二十九个公社统计,三百四十四名公社党委委员、正副乡长、总公司正副经理中,大专毕业的十二人,中专毕业的三十五人,两项合计仅占百分之十三点六。在大队一级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状况同经济建设的发展很不适应。如何对这些人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县委从实践中体会到,靠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培养,一时满足不了需要,可靠的办法是自力更生,自己培养农村技术人才,切实办好县农民科技学校。顺义县农民科技学校建于一九七五年,开始叫“五·七”大学,下设农学、果林、畜牧兽医、水利、卫生和农机六个系。学校行政领导、管理人员和业务教师从县有关局抽调,并聘请北师大、人大、北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一根本思想为指导,从我县的实际出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给教育提出的挑战及其对策——发展农村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我县地处川东北丘陵区,总人口93.67万,是一个农业人口占92.42%的农业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的经济发生了振奋人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教委高工委副书记刘惠民在大会上发言。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革命老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山西有3000多万人口,11个地市,119个县市区,其中农业县区111个,山区县占80%,贫困县有50个,是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为了改变山西贫穷落后面貌,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确立了“科教兴晋”的发展战略,特别对农村教育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大农村教育的改革力度,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促进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全省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得到根本…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和经济建设相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目标不明确;二是教材和课程设置不适应;三是因为目前存在着“三大差别”。这就迫使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身子围着毕业班,眼睛盯着升学率。然而每年各级学校能升学的学生有多少呢?据我县近几年统计,小学50%左右;初中10%左右;高中15%。  相似文献   

14.
我县位于江西尔部边缘,地处武夷山区,全县19个乡(镇、场),人口21.12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5%。这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是一个经济、文化都不很发达的老区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帮助老区发展经济,我县先后被列为全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速生丰产产林基地,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淡水鱼生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因此,大面积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迅速普及和推广先进农村实用技术,已刻不容缓地摆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面前。为了解决我县“五大基地”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和更好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一所农村城镇中学,师生一千二百多人。学生一半来自城镇,一半来自农村。文化革命前,是全县搞“智育第一”的“尖子”学校。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大破了“三脱离”的旧教育制度,坚持面向农村,开门办学,根据农村三大革命需要,不断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使城镇中学不断得到了改造。  相似文献   

16.
萍乡市宣风职业中学是一所重点农村职业中学。这所学校从1983年由普通中学改办为农职业中学以来,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办学宗旨,走“人毕业,树挂果,家致富”的办学路子,主动为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办了农学、园艺、养殖、焰花、农村财会、建筑等专业,为农村输造了一批合格的实用技术人才。据调查,该校512名毕业生,90%以上留在农村工作劳动,其中有近70%的毕业生被乡镇企业等全民、集体企事业单位录用。有20%的毕业生成了专业户、个体户,成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些毕业生在当地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就充分显示了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农村职业中学,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农村职业中学如何办?宣风职业中学的办学实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科学技术的需要,必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  相似文献   

17.
我县继1993年高标准完成扫盲任务后,大力举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义容镇和龙窝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到了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标准。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挥成人教育“短、平、快”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文化科技培训和推广,年培训量达6.2万人次。目前我县农村65%青壮年掌握了1-2项新技术, 1300多人获得了初级农业技术员职称。实施“燎原计划”示范镇达12个,实施项目37项,辐射农户3. 2万户,加快了我县农村奔康的步伐。成人教育谱新篇@黄秉增  相似文献   

18.
在我省农村教育发展年中,农村中小学应该做点什么?我以为,进行课程内容结构改革,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是重点,是亟要。 之所以这么说,是考虑到我省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考虑到农村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迫切要求。 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农业产品的科  相似文献   

19.
安徽是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1.3亩)的农业大省。安徽农村奔小康,单靠传统农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在于从两条渠道上开发:一是在农业内部,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二是发展农村工业和其他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生产、经营一体化,这是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把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黄土地”上转移出来,优化配置到各产业,严峻的问题是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农民解脱小农经济束缚,实现小康目标,向农业现代化进军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15年来,安徽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自1990年以来,全省共扫除文盲164万人,青壮年文盲率由1990年的19.5%下降到现  相似文献   

20.
成人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把农村成人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章,达到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促进“农科教”结合,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十六大”精神,把农村成人教育作为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这是本世纪知识经济和农业科技革命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所急需,是农业商品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所急需,也是我国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所急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