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进行受众调查对媒介和受众群体都有重要意义。对网络媒体受众的基本特征、媒介趋向和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有助于网络媒体传播策略的选择,网络媒体的优越性有助于受众调查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从都市报产生的背景出发,从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的新时期入手,探讨都市报在我国现阶段报业发展中的特殊意义.都市报从诞生之日起就围绕着受众所关心的事情做文章,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以受众本位,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形成,往往成为一个都市报取得不错收益,广受读者欢迎的关键要素.而新时期的受众群体更加复杂,再加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不断崛起,使得我们需要对受众的读报动机、兴趣、读报方式、满意度等方面做以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明确都市报办报的具体宗旨和定位.  相似文献   

3.
受众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从传播学受众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方法论基础出发,针对受众理论主要学说的阙失,我们认为受众理论应在传播学的概念下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整合,从而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受众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信息的出现和发展形成受众,受众的需要即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针对性,受众的信息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媒体与受众的逐渐平等,使受众群体分化缩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首先厘清受众的中心地位与受众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受众勿庸置疑的主体地位;其次从新闻的本质、新闻文本、新闻价值、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等新闻学基本范畴的角度,考察隐含其中的受众主体性;第三分析了受众主体性迷失的几种原因和表现,作者认为,“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受众主体性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怎样提高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性,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受众调查反映的仅仅是受众的意见。即使我们对受众的代表性和议题的科学性确信无疑,也不能忽视“非受众”对传媒发展的影响。研究非受众不仅可以反观受众,还能促使非受众向受众转化。为了更科学地了解受众意见,除了“受众调查”这一渠道外,还应引入“受众身份考察”的渠道,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中,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个体层面与群体层面,主体层面与客体层面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受众身份,了解受众意见,并从受众身份中折射出受众意见,作为传媒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新闻传播行为带来了太多的冲击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受众地位”的变化。网络打破了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符合全球传播观念发展规律的全新传播模式,受众开始通过网络从信息的“消费者”向信息的“生产者”转化。在看到这个转化带来的优势的同时,其变化动因和带来的弊端也值得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正在逐渐走向现代化、市场化,在新闻传播学界,对于受众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有意识强化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不再只是从传播学角度去研究受众,而是力求从相关学科中借鉴有益的东西,以便于受众研究能达到新的高度。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接受美学与新闻传播学中的受众观有契合之处,为新闻传播学受众研究提供了许多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电视受众,必须正确认识受众并正确对待受众批评。谭天教授对中国电视受众的看法和对电视受众的批评所持的态度,都很值商榷。  相似文献   

10.
受众在演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学生的演讲缺失"以受众为中心"这一关键环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演讲的内容应让"受众"了解较多的新信息;"受众"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是演讲的最终目的;"受众"来评价演讲是演讲的评价渠道。  相似文献   

11.
国内电视剧的受众评估模式虽然有了初步体系理论和测量实践基础,但是有关周播剧方面的受众评估模式却仍需探讨与构建。本文主要通过对周播剧概念范畴、受众评估模式的定义解释,来阐述如何构建新型的周播剧受众评估模式.旨在能对国内电视受众评估模式体系的完整建立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广告必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广告形式之一。基于网络广告最具特质的双向交互传播模式,受众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地提升。因此,文章试从受众这一角度来谈谈网络广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区别于美日两国的中国型CI概念在九十年代末初步成型,但理论上的归结对中国CI的实践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指导与影响作用。面对这CI实践中出现理论脱离于实际而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的困惑,本篇论文试图从基础层面出发对中国型CI进行重新界定:中国型CI是具有塑造企业形象并将企业形象成功传达给受众两种功能,从而使受众形成一致的良好的企业形象印象的战略。在此基础上,对实践中国型CI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受众是演讲活动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决定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参与演讲的过程,是演讲目的的实现者;演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认真把握演讲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把握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积极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才能实现演讲的目的,增强演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受众,是传播研究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首先对受众的历史渊源、现代受众的产生进行了追溯,进而分析了受众学说建立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前提,认为在促进传播研究的"受众"研究诞生的诸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是重要的:一是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另一是"大众社会"理论的兴起。在受众学说的产生过程中,拉扎斯菲尔德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BBC纪录片在国外市场广受好评,但其中国市场影响力仍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进而指导一类纪录片提高在特定区域的影响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学者从美学、传播学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剖析,但少有学者从西方修辞学受众的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在修辞学的视域下,以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为语料,分析它的制作、传播以及受众的接受与认同状况。剖析了中国受众的观影心理以及观众构成,重点分析了BBC纪录片在中国未能受欢迎的原因——受众认同的"失败"。受众的接受与认同对BBC纪录片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提升乃至中国纪录片扩大国际影响力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国媒介生态环境下,虚拟社群营销应借鉴"受众商品论",将受众集合并打包,从而实行间接或直接营销;重视公共利益和受众权益,注重虚拟社群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实现绿色营销。而受众主动权的巩固,使虚拟社群营销不仅成为信息传播的平台,还能实现购物、医疗、教学、通信等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多维视野中的受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播研究中,人们的受众观念经历了多种视野的变迁,受众曾先后被视作靶子、社会类别、消费、商品及解码等等。从总体倾向来说,这些视里的变迁体现了从强调受众的被动性到强调受众的主动性,从关注受众的社会因素到关注受众的化因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三大受众群体。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各级党政干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媒介生态环境下,虚拟社群营销应借鉴“受众商品论”,将受众集合并打包,从而实行间接或直接营销;重视公共利益和受众权益,注重虚拟社群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实现绿色营销。而受众主动权的巩固,使虚拟社群营销不仅成为信息传播的平台,还能实现购物、医疗、教学、通信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