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和研究局限分析了学习机制与认知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为基础,借鉴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和生态学理论,从复合研究范式的视角构建一个网络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促使研究者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学习过程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当代学习理论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学习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关注知识协同建构的社会本质,知识协同建构受共同体的影响。Web2.0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通过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来支持多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在学习理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实现从接受认知范式到建构认知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转换,这反映了e—Learning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习理论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学习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关注知识协同建构的社会本质,知识协同建构受共同体的影响。Web2.0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通过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来支持多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在学习理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实现从接受认知范式到建构认知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转换,这反映了e—Learning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设计领域中,还未形成一个认知学习范式的统一模型。通过对近年来欧洲和北美学习理论研究成果的分析,介绍了一个具有交互性、整合性的认知学习模型,该模型的目的就是为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各种复杂变量及条件,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着多种学习工具、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环境,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以一种非良构知识的组织方式呈现,使学习从接受认知范式向建构认知范式、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转换.为此,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扩大、改组和重构需要采用复杂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该文以认知弹性理论为指导,首先对复杂学习的概念和信息网络环境具有的复杂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设计了信息网络环境复杂学习理论模型.其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网络维护知识复杂学习活动案例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做数据收集和效果分析,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模型进行的复杂学习活动具有一定有效性,能够促进非良构知识资源的积极构建,并获得高级技能和认知策略.最后,对需要完善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总结和讨论,力图为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学习活动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作用不仅是呈现信息和传递知识,更是学习者用来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它强调认知的社会与物质的双重属性,为信息技术支持的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系统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理论框架。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基于互联网的知识构建的学习型组织。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为实例,从分布式认知角度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合作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认知观。从认知视角建构合作学习的认知互动模型,并且对合作学习的核心认知过程与认知属性进行阐释,能够将合作学习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学习者模型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学习者模型往往是封闭的,学习者无法知晓模型的具体内容。文章从学习者模型内容开放的视角,设计了能够表征学习者认知状态和知识结构并推送学习路径与学习同伴的开放学习者模型——学习认知地图。基于学习元平台,文章从认知状态评测、知识结构计算和可视化呈现三个方面对学习认知地图的构建过程进行了阐述。之后,文章将构建的学习认知地图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结果表明:学习认知地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对具有学习认知地图支持的在线学习方式满意度更高。文章设计并检验了作为一种开放学习者模型实践样态的学习认知地图的效果,以期为开放学习者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交互是学习者为学习、解释和挑战一些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是知识传递的一种主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交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缺乏交互性考虑,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较高,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源交互性和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为目标,给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和交流性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并应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焦点与上下文技术,给出多层次模型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6,(11):54-59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范式的本质变革,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中,翻转课堂缺乏对学习连接和网络建构过程的关注。如何借助适合泛在学习环境的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运用、实现学习者群体智慧的共享和个体知识经验的进化,成为了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基于学习元的社会认知网络,在中学学科中开展了个体、群体及双重认知网络所建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将可进化的物化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人与知识的深度互动,体现了学习者知识获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内隐学习的再解读-从认知发展角度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学习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停留在传统范围内的研究,往往只对内隐学习作横断面和静止的描述,没有能从发展机制上对学习加以刻画,也割裂了内隐与外显认知机能之间的联系。本文从认知发展的角度重新对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加以整合,指出了者在适应与机能上的连续性。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发展,才是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有许多无意识的成分参与,内隐学习研究以此作为对象定能开辟出一块崭新的领地。本文从理论和方法上对在认知发展领域开发内隐学习研究的可行性作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曾碧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3):135-137
从20世纪中叶认知心理学经历的重大变革出发,对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作详细评价,描述了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取向发展到认知心理学吸收了联结主义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新的研究取向的过程,阐发了一种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新范式,即认知心理学的生成观。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体验视角和基于网络虚拟学习社区(VLC)的自考课程学习优势出发,探讨自考生在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环境中的认知情感体验形成过程和自考课程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体验设计。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中认知活动的体验过程形成了自考生认知情感体验体系,自考生在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学习中的认知体验形成过程可分为认知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环节。基于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的自学考试课程学习活动中认知情感体验设计是从认知体验形成过程的三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优化教学策略,这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为核心的心理学,它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活动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并运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解释人类认知过程和复杂行为的科学。它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它的正式诞生。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多种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也是不同心理学派别的心理学家长期研究成果的结晶。现代认知心理学一出现就立即得到异乎寻常的迅猛发展,它以其全新的理论观点、研究范式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学的面貌,给许多心理学分支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学习的情境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文化历史情境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的实质、内容、方式以及教育应用等诸多方面 ,情境理论都呈现出与认知理论有所不同的新范式。情境理论对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教学模式的特点来划分,第一代移动学习的核心是研究如何构建移动学习系统、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以便更好地、更便捷地传递知识。第二代移动学习,更多关注如何利用移动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性和特点,构建合适的学习模式,规划学习过程,促进学习者参与和认知内化。目前研究的移动学习更加关注移动设备的情境感知和无缝学习空间的设计。移动学习发展阶段表明,学习设计重点明显地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1:1数字学习,学习理论也明显地从传输及行为主义范式转向建构性认知范式,再到情境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5,(9):90-96
在分析社交学习网络特点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情感识别与学习者学习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将学习者脸部表情、眼动、人体姿态与情感图文等多模情感作为识别的指标,并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认知状态和学习行为,构建了社交学习网络情感交互模型。该模型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支持大规模的远程学习;也可以对社交学习网络进行更好的监督与指导,为该网络在学习上的应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模型涉及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三大基本部件和五大认知加工过程,但其科学基础仍有待深入考察。认知神经科学对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探索成果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奠定了更为深层的科学基础。认知神经科学认为,感觉记忆中的视觉记忆和声觉记忆在信息存储量、表征与编码、保持时间等方面存在互补,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中"双重通道假设"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科学基础。工作记忆是多媒体学习认知加工过程的主要处理单元,认知神经科学基于脑成像技术提出的工作记忆加工成分结构及其功能定位模型和语音短时记忆功能模型,揭示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处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了对工作记忆的基础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将长时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层次网络模型、激活扩散模型、集理论模型等更深入地推进了多媒体学习认知加工过程的科学基础。德国心理学家Schnotz从描述性表征和描绘性表征两个方面提出了多媒体学习"图文理解整合模型"(ITPC),这一模型揭示了图文理解的过程机制,是当前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模型的最新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基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习观是对学习活动本质属性的看法,它决定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用,并最终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认识移动学习(m-Learning)时代学习的本质,认清学习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树立适应移动学习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和知识论,是关乎移动学习成效的根本问题.本文认为分布式认知理论最适合作为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并试图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角出发揭示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智力、认知不是个体思维的专有属性,认知是分布存在的,具有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非线性、微型性的特征,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传递或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对话、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的过程,学习者从不同的学习或实践共,同体中可以得到高级认知能力的训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开放课程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正在大力倡导和发展的新的教学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传播。在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是核心,学习资源是载体,如何使各类学习资源更好地促进学习是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关键。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学习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科知识本体的网络开放课程建设模型。根据该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还可以实现同一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知识单元和学习资源的重用,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等学习形式,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