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针对结合空时分组码(STBC)及分层空时码(V-BLAST)的混合空时编码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发送编码方案.该方案首先对发送天线以接收端反馈信息为基础进行分组,选取信道情况较差的天线进行分组编码,其余的作为分层码发射信号的天线。介绍了分层空时编码(V-BLAST)、分组空时编码(STBC)和混合空时编码,以及通过天线选择在混合空时编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栋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X):49-49,118
针对结合空时分组码(STBC)及分层空时码(V-BLAST)的混合空时编码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发送编码方案.该方案首先对发送天线以接收端反馈信息为基础进行分组.选取信道情况较差的天线进行分组编码.其余的作为分层码发射信号的天线:介绍了分层空时编码(V-BLAST)、分组空时编码(STBC)和混合空时编码,以及通过天线选择在混合空时编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空时分组编码与基于判决反馈的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将两者的结合进合,并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系统性能的改善.加入空时分组编码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的信道估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多用户分关下MIMO系统的中断概率,利用在正交空时分组编码(OSTBC)系统中,通过简单的线性处理,可以最大似然解码,OSTBC系统能很好的把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转化为单输入单输出信道.通过分析正交空时分组编码的中断性能,得出了中断概率的具体表达式.最后进行仿真,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5.
王伟  葛勇  李楠 《科技广场》2006,(8):27-29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设计。它利用准正交准则,在不增加译码复杂度的前提下,设计出了一个更好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误比特率无论在低信躁比还是在高信躁比条件下都要优于Jafarkhani码。  相似文献   

6.
王欣海  张敏  曹景胜 《大众科技》2010,(11):73-74,72
由于空时分组编码(Space Time Block Codes—STBC)技术在多径时延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使用会使系统变的很复杂,而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h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可以有效的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因此本文将空时分组编码技术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理论证明了STBC-OFDM系统可以有效改善STBC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的性能,并对STBC-OFDM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性能对比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ABBA、Jafarkhani、旋转式三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并重点分析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最后对三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以及Alamouti分组码进行仿真分析其性能。  相似文献   

8.
空时分组码能够提供分集增益,但是不能提供编码增益,为了提高空时分组码的可靠性能,本文提出一种高速卷积空时分组码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高速空时分组码和删余卷积码进行级联,既保证了传输速率又提供了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Viterbi译码是一种最大似然译码算法,是卷积编码的最佳译码算法.本文主要是以(2,1,2)卷积码为例,介绍了Viterbi译码的原理和过程,并用Matlab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0.
陈星照 《大众科技》2008,49(2):71-74
空时栅格码是当前移动通信研究热点空时码的一个分支,它以其良好的频带利用率及在无线衰落信道中优越的传输性能而倍受关注。文章对空时栅格码在多发多收(MIMO)天线设计中的信道编、译码方法,传输性能,衰落信道下的设计准则都作了简要的研究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赵菲 《科技通报》2012,28(10):147-149
由于分层空时码具有良好的频谱利用率和码速率,因此WIFI无线局域网系统中采用分层空时码.排序串行干扰信号检测算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但其译码复杂度很高.并行干扰消除算法虽然译码简单但其检测性能比较差.本文在并行干扰消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低复杂度且检测性能优良的算法.在WIFI无线信道A、B、F模型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且复杂度最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编码方法在非结构化P2P网络编码中误码率高,抗窃听和污染攻击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Rossler混沌序列编码算法。融合了列表译码法思想,利用随机数生成器构建Rossler扰动搜索数据矩阵,在信宿处采用列表译码编码方案,利用Rossler扰动搜索数据矩阵实现了一次一密的编码体制。以梯度下降信息作为局部搜索器来调整非结构化P2P网络编码的权值,实现全局寻优和空间智能搜索。引入混沌序列密钥信息实现信宿译码,降低加密信息的带宽占用率,同时减小了对编码向量分配限制。仿真实验表明,该编码算法误码率低,不需要额外的安全信道,通信效率高,能够有效抵抗强度污染攻击,非常适合非结构化P2P网络保密通信。  相似文献   

13.
空时编码作为无线通信中一种新的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它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进行信息的发射与接收,可以大大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容量和信息率.本文着重分析了空时编码中的空时分组码,并借助MATLAB仿真平台对其误码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数日的增加,其误码性能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哈夫曼树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结构,由哈夫曼树生成的哈夫曼编码具有不等长的特点,常被用于数据通信的二进制编码中,可以提高存储和处理文本的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建立简单的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的方法。在建立完成的哈夫曼树的基础上,生成哈夫曼编码,并对字符串进行编码,对已有的数字编码进行译码。  相似文献   

15.
CRC检错探究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RedundancyCheck)由于编码简单得到了广泛应用。对CRC校验算法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CRC码的检错原理,推导了CRC的编码与译码过程,并给出了按位计算和用查表法实现CRC计算的流程图,说明了采用查表法计算CRC时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空时编码技术是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抗信道表落的一种最新编码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系统利用多个天线大大改善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协同通信构建一个虚拟的MIMO系统,利用分布式空时码可以极大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纠错编码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更加简便、可靠、数据冗余度低的编译码方法。复数旋转码就是线性差错控制编码方法之一,为了设法解决一些差错控制码不适用于纠正多位错误,或者在纠正多位错误时译码算法复杂、译码时间复杂性高的缺陷,1983年西南交通大学的靳蕃教授提出了一种具有模块化组合特性的线性码。由于该码是从复数平面圆上根的分布开始着手研究,并且在编码和译码过程中采取正向和逆向旋转的方法,所以称为复数旋转码(Complex-Rotary Codes)。本论文设计的是一种用于复数旋转码的迭代的大数逻辑译码方法。主要解决在保持复数旋转码编译码简单的特性的基础上,如何大幅度的提高复数旋转码的纠错性能,使之能够适用于如光纤通信和计算机磁盘通信这类极高速、高宽带、极低误码率的二进制信道的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8.
金银卡纸上印刷条码,出现不合格品的概率较高,因此,检测条码的印刷质量的工作十分常见和重要。检测金银卡纸条码印刷质量时,应当根据条码检测仪打印出来的检测报告单,从译码正确性,边缘反差、符号反差、调制比、条最低反射率/空最高反射率、缺陷度和可译码度等7个方面未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陆璐 《金秋科苑》2008,(18):161-162
高速率、高性能、高容量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lnput Multi-Output)技术已被公认为是实现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的一种有效传输方案。酉空时码具有较高的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MIMO系统的误码性能。但在高速率下,由于酉空时码采用了高阶调制方式,其误码性能则会急剧下降。针对传统酉空时码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对角分层酉空时编码策略。该策略通过在不同的对角分层传送较低阶数的调制信号实现高速率传输,避免了高阶调制方式的采用,进而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对角分层酉空时编码策略能够获得比已有的其他多种编码方案更好的误码性能,适用于对误码性能和传输速率要求很高的B3G(Beyond 3rd Generation)系统。  相似文献   

20.
高速率、高性能、高容量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lnput Multi-Output)技术已被公认为是实现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的一种有效传输方案。酉空时码具有较高的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MIMO系统的误码性能。但在高速率下,由于酉空时码采用了高阶调制方式,其误码性能则会急剧下降。针对传统酉空时码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对角分层酉空时编码策略。该策略通过在不同的对角分层传送较低阶数的调制信号实现高速率传输,避免了高阶调制方式的采用,进而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对角分层酉空时编码策略能够获得比已有的其他多种编码方案更好的误码性能,适用于对误码性能和传输速率要求很高的B3G(Beyond 3rd Generation)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