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So Lo Mo模式,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本地-移动"的融合发展方向,为品牌融合化传播注入全新驱动力。So Lo Mo模式应用对品牌内容生成、在线线下关系链融合、多元化互动传播体验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品牌融合化传播的优势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实施品牌融合化传播的四个策略:品牌内容创意融合化、优化品牌体验整合效应、以品牌文化提升分享价值、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适时性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2.
张薇  黄世晴 《传媒》2019,(2):87-90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本文以So Lo Mo的定义和特征为切入点,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研究城市品牌整合传播策略。内容包括So Lo Mo及城市品牌的基本理论、城市品牌特征与问题分析以及品牌整合的具体传播策略,从而为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品牌文化软实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在分析用户参与现代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实践为So Lo Mo理论带来新发展契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寻找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事实,提醒相关的研究者针对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图书馆So Lo Mo理论的发展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信和 《东南传播》2015,(6):124-127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传播为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建立与维护带来创新与变革。消费者生成广告深化了消费者在互动传播中的主体意义,为品牌传播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其品牌传播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培育关注群体、信息价值驱动、自动生成代言人。价值实现的运行机制以品牌体验为主线,即消费者以自主生成信息内容来满足个性需求,并通过分享扩散来实现品牌形象的多级传播。机制优化可采取社会化媒体的融合化运用、公益化导向、创设自主驱动情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原生广告本质上是传统内容营销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字化发展与传播变异,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多形式深度诉求,以信息价值驱动自主传播来实现传播扩散和持久渗透。其通过创新信息内容的品牌化价值、以融合化方式优化互动机制、构建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整合传播营销模式、以品牌整体性激活传播活跃度的四个方面对品牌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揭示社会化媒体、网民、品牌的和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核心要素,场景有效提高了传播的精确性,以技术为支撑分析预判用户的需求变化,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体验,实现内容服务的有效适配性。场景化时代,音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呈现明朗化的发展态势。基于粉丝经济的音乐传播呈现着延续性、裂变式、创造性特点,使得以情感、文化为强关系纽带的粉丝用户共享、分享或创建新场景,从而呈现出基于场景服务的智能、游戏、关系、营销新趋势,推动音乐传播的智能化、社会化、创造化发展,实现新的场景化传播变革。  相似文献   

7.
胡凡 《传媒》2016,(18):64-66
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产业价值不断被挖掘,自媒体广告被看作是移动广告的未来.在传统广告转型的背景下,自媒体广告呈现出广告与内容融合、需求个性化及私人情境下的潜传播等特征.在自媒体节点共享、多层级核心—边缘扩散和圈子化传播结构的影响下,自媒体广告的传播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基于用户的社群力量,自媒体广告在传播效果上能够为广告带来新的流量入口,有利于提升用户对广告内容的认同及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8.
So Lo Mo的时代背景给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形态与服务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4G等移动互联网成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从用户信息需求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必要性;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的梳理,总结高校图书馆各类移动服务模式的嬗变,提出适合的移动服务创新内容,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消费视域下,作为文化品牌的图书馆具有鲜明的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图书馆品牌化的过程就是对特定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图书馆品牌承载的形象、故事、情感、价值观成为文化消费的对象,以及图书馆从工具性到文化性定位转型的关键要素。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悠·图书馆"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图书馆通过赋予图书馆的象征价值和体验价值,并通过品牌个性、传承文化资产、开发美学价值、讲述品牌故事等品牌意义重构的实践破解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困境。"悠·图书馆"作为重构的城市社区图书馆品牌,通过品牌象征意义、价值观、形象、故事4个层面的符号重构策略,实现城市社区图书馆品牌创新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数字传播的主题报道创新表达构成了信息传播领域的主要方式,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关键发力点.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探索传播新样态,围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这一重要职责与使命,创新内容策略、叙事模式和传播路径,通过布局个性化的短视频、VR沉浸式体验、可视化数据等多种融媒体形态创新主题报道形式,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立体的方式、智能的手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成就进行全景式扫描,以融媒传播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变,"融绘"百姓生活的富足和砥砺奋进的时代风貌,高度凝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真挚厚重的人民情怀,充分彰显了全党担当使命、一诺千金的不懈追求,为决胜全面小康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1.
刘晨 《传媒》2021,(22):67-69
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传播形态表现出独特结构,比如,以移动为场景的内容建构、以数据为架构的精准推送、以人际为纽带的交互推广、以情感为内核的受众融合.然而,主流媒体也面临题材内容受限、传播语态转变、商业变现困难、同质化程度高等传播壁垒.对此本文认为,主流媒体要扬长避短发挥专业优势,加速品牌年轻化转型,积极开辟垂直领域,拓宽跨界合作模式,通过提高价值引导力推进媒体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张宏曼  罗彬 《视听》2022,(4):13-1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体育传播赋能.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体育传播在信息生产、流通、体验等环节形成机器人写作、个性化推荐、虚拟现实场景等智能传播态势.然而,技术带来的新媒介、新主体、新现象使得体育传播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天平日益失衡,体育传播面临着信息生产、信息分发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伦理困境.人工智能时代,体育传播应以...  相似文献   

13.
金琬君 《东南传播》2014,(10):113-115
本文将受众的体验认知带入品牌传播领域,总结出五种可运用于品牌传播的体验类型,并构建出"体验式品牌传播"系统。在该系统的共通流程中,品牌先创造出接触点,通过感知体验、思维体验吸引受众注意;然后通过行为体验、情感体验、联想体验唤起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与思维联想。其较为理想的效果是导向受众对品牌的理解并改变态度,为进一步的行动提供意向。若无法成功导向理解,则进入另一分支流程,通过体验挑起受众的好奇心,激发受众主动了解品牌传播的内容,最终导向理解、改变态度。  相似文献   

14.
金韶  倪宁 《现代传播》2016,(4):113-117
社群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社群的演变。互联网推动了粉丝社群和粉丝经济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使社群功能不断延伸,社群价值不断放大,催生了"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社群呈现全新的传播特征:聚合力和裂变性、情感价值的传播、自组织传播和协作。用户社群对生产、营销、消费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即: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品牌社群的营销模式、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由此形成了自组织循环的社群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蒋宏宾 《视听界》2014,(3):49-53
基于新媒体的强势生长和技术支持,向其主动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之道。广电媒体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生成全新的广电系全媒体生态格局,关键在于运用互联网思维,适应互联网技术下的信息生存和传播法则,以全媒体生态为受众提供分众化服务与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人类传播已历经前媒体、亚媒体、准媒体、泛媒体四个世代,目前正处在超媒体世代的前夜.这个世代的显著特征是个性化、移动化、融合化和智能化.它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以技术赋能为手段,以视听新媒体为产品,为人类打造无处不在的声光飨宴.超媒体是对建立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基础上的能量聚合与自由转换新生态的描述,它不排斥任何媒体的存在价值且强调彼此融通,通过高科技使多媒体之间实现逻辑链接和互相转换,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在信息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定制出版是一种聚焦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特定受众的特定需求为驱动的个性化出版模式.定制出版在编辑策划方面具有选题构思专门化、策划过程互动化等特点,形成了基于品牌定制、渠道定制、专业定制、技术融合的四种编辑策划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袁欣  苍海心  范小青 《传媒》2023,(24):70-72
全媒体传播体系下新技术和媒介的交融正在构建崭新的传媒生态,科技企业凭借其技术硬实力在技术与媒介融合的浪潮下助推品牌塑造与品牌传播新发展。本文以华为的数字营销行为作为分析对象,重点阐述在媒体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科技企业如何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从内容、渠道、用户体验方面建立有层次感的互文、互联、互动传播策略,满足科技企业的商业价值与升级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品牌碎片化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碎片化传播以信息自传播为基本方式,其关键是要有效引导分散传播者、发挥碎片化内容的驱动作用、创设品牌负面传播防范机制。社会化媒体传播价值、受众微化体验需求、内容传播力、"扩散—整合"互动机制对品牌碎片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传播策略包括:平台信息整合传播、沟通元驱动、传播纠偏的互动导向。  相似文献   

20.
周宏伟  匡野  宋馨谷 《传媒》2024,(2):50-52
智媒时代,技术革新推动媒体叙事呈现开放多元新态势,对传统叙事语言带来冲击,互动叙事形态构成的媒体传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探求智媒体中互动叙事传播形态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以智能生成、动态交互、辅助优化为要素的媒体产业传播策略,从情感传递性、参与体验感等方面进行拓展性思考,探讨人工智能助力下媒体生产与传播策略融合的价值,以期为互动叙事研究架构提供理论延展,拓宽智媒体传播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