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畅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来说,就是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标准为核心,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2亿家庭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ps,全网宽带交互性,可扩展,具有业务质量保证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网络平台。"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不久前召开的行业主题报告会上面对4000多广电行业内人士的振臂高呼,也许是因为受国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政策鼓舞,邬院士的发言显得尤为底气十足。  相似文献   

2.
方夏 《东南传播》2010,(8):48-50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仿佛一夜间从一个完全陌生的名词成了热门词汇,业内对此态度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但大多数肯定:发展NGB是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唯一救赎。如何发展NGB,业内人士尚感"云山雾罩",更别说想了解NGB的普通民众了。目前国内大部分有关三网融合和NGB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通信技术产业,对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标准进行探讨;或是关注于NGB的产业链构建、管理策略、发展对策和前景等议题。因此,本文基于系统分析前人对三网融合以及NGB的研究上,试图从传播学视角去解读,分析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对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与盈利模式带来的变革,对此展开一次有序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三网融合是在不断碰撞中前行的,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三网融合进程明显加快。作为推进三网融合的两个重要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分别将推进三网融合列为各自“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着手在技术、业务、政策准备上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琼 《新闻传播》2009,(12):45-46
三网融合是指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一体化,即传统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或者说就是将图像、话音和数据这三种业务建立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的技术。它不是三网简单地合为一体,而是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向全业务方向发展。其目的是通过使用尽量简单的网络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业务、更为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部与国家广电部局签订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也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据了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以“三网融合”为基本特征、满足现代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但是,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用长达十年时间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说明确实还面临着太多的难题需要破解。  相似文献   

6.
徐楠 《新闻传播》2012,(2):72-74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三网融合时代。本文立足于国内三网现状和各自的特点及在技术、业务和规模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博弈论原理分析三者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形式,解读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共赢之道,并据此探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各自如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广电总局提出的有线电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目标,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本文从华北油田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实际出发,研究开发能够整合网络资源,实现"三网融合"的网络传输架构和业务运营相配套的技术体系,扩展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功能、提升应用水平,构建一个以有线数字电视为基础的满足多业务需求的综合信息平台。为华北油田广大居民提供更为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此外,还可提供语音、高速数据、远程抄表、智能家庭和智能小区等功能,并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的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积极应对三网融合对广电网络的冲击,增强自身竞争力,逐步建设支撑全业务的、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双向网络,满足“三网融合”的需求导向,适应NGB(NextGenerationBroadcasting)的发展需要,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开始了全省双向网改造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意义]为促进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充分融合,加速推进智慧服务优化升级和智慧图书馆深化改革,对元宇宙视域下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有机结合进行探索。[方法 /过程]基于元宇宙虚实融合、用户沉浸式参与、技术整合等特性及其与智慧图书馆在理论逻辑与技术演进方面的趋同性,探索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元宇宙视域下实现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有机结合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及具体实践方案。[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元宇宙整合、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智慧图书馆创造诸多智慧管理和服务场景,催生了深层次的智慧服务模式,是连接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重要桥梁。据此,本研究构建元宇宙视域下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学术服务和智慧阅读疗愈服务。该服务生态体系的实现可从构建支撑智慧服务的数据资源池、打造立体化的精准辐射交互系统、开展“转知成慧”的思想实验活动、创建集成人的智慧的云存储空间、推出嵌入式虚拟馆员的泛在化服务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董旸  陶津 《中国广播》2011,(9):77-80
三网融合在中国的具体目标是: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从而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中国广播事业而言,三网融合可以使广播从形态至产业经营上经历变革,而广播从业者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三网融合,给媒体带来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在此过程中,传统广播囿于自身的传播特最,正在逐步被边缘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为了有效应对三网融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广播必须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观念看待融合,转变姿态介入融合,转变产业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文章介绍了三网融合的概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图书馆三网融合的进展,分析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及发展趋势,三网融合通过图书馆将信息服务嵌入到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服务泛在化就是要将服务延伸到一切有读者存在的地方,这是泛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和实现基础。图书馆界致力于服务泛在化的探索实践,杭州数字图书馆率先以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网“三网融合”的服务平台,实现了服务的泛在化。构建泛在图书馆服务体系要求图书馆在理念、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变革,整合资源和技术,扩展服务辐射范围,使服务融入读者触手可及的载体与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必将为信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带来良机。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应构建主动服务、平等服务、开放服务、人性化服务和泛在服务理念并进行三方面的服务创新:基于数字电视,用户可享受到电视频道带来的自主服务;基于通信媒介,用户可以享受到图书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移动服务;基于网络,用户可以享受完善的虚拟图书馆社区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15.
张懿 《中国广播》2012,(1):78-78
覆盖100万家庭的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上海示范网日前建成运营,它将传统有线电视网“升格”为重要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也让电视机成为新一代家庭智能信息终端。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三网融合”的推进,使广播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中国广播下一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广播的发展势必在“三网融合”这一情境下展开’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的广播新理念、新模式、新产品、新形态、新内容以及全新的营销策略;中国广播如果不借“三网融合”的契机,改变既有生产与商业模式,将很难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杨大为  卜彦芳 《新闻界》2012,(16):53-58
三网融合对有线电视网的进一步整合提升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尽可能宽广的视野来审视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战略,并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特有的政策环境,来探讨三网融合背景下有线电视网最佳盈利模式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三网融合给中国广播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以iPhone为例,提出了广播通过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进行传播的策略,阐述TiPhone:i.g..种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的优越性,分析了广播基于iPhone的传播模式。提出了在三网融合时代广播产业发展的四项策略:广播要对智能化数字媒介终端使用者进行理性研究;广播要创新节目形式,力求贴身定制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渠道,提供通路保障;智能广播与传统广播应当“战略协同,资源共享”,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19.
吕尚彬 《中国广播》2011,(10):17-21
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与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正重构着包括广播在内的媒介发展的生态环境,加速着媒介融合的进程。本文简略分析三网融合与广播媒介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共图书馆“三网融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平 《图书与情报》2011,(4):109-111,115
"三网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三网融合"在国内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图书馆界也对图书馆如何利用"三网融合"开展了一定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讨,但在看到其带给图书馆发展机遇的同时,思考图书馆如何更好利用"三网融合"推进图书馆事业更应是图书馆人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