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但是中国仍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话语权体系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海外华文媒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平台,它在塑造中国新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卫华 《新闻战线》2023,(24):43-46
<正>国际话语权长期为西方媒体垄断,媒体影响力西强我弱的局面短时期内并不会明显改变。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力,使其与中国日益提升的大国地位相匹配,这和我们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驻外记者队伍和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有着密切关系。2023年11月29日,我应邀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交流。  相似文献   

3.
王旭  王松 《新闻世界》2011,(8):324-325
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于中国所发生的诸如藏独闹分裂、东突暴动等敏感性事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虽然国际媒介话语权的天平偏向于西方媒体,但中国媒体一直没有放弃对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以"3·14"、"5·12"、"7·5"事件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透视中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  相似文献   

4.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深远影响,也使得疫情长期占据国际主流媒体的头条。本文通过梳理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展现中西方媒体报道的不同立场,进而揭示两者在国际话语权的激烈争夺,从而得出在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必须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权,发出中国声音,唱响中国主张。  相似文献   

5.
黄子阳 《新闻世界》2013,(9):290-291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拥有了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然而在国际范围内包括媒体话语权在内的文化软实力并无法与经济实力相匹配。通过典型事例分析,认清我国媒体国际话语权的现状,找准原因,提出对裳,对于全面提升中国媒体在国际范围内的话语权,进一步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及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表现出一贯的双重标准,根源在于政府财团控制下的西方媒体沦为政治宣传工具,以及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灌溉下的媒体偏见。对此,我国应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并融入世界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必要情况下实施对等反制。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在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竞争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占有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程度.对中国媒体而言,争取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势在必行.能否掌握话语权,关系着中国媒体能否担负起中国和平堀起和应对全球化挑战所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刘芳 《传媒》2011,(10):70-72
媒体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的传播能力,包括媒体规模、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西方大国为了把持国际话语垄断权,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得国际事务发言权,都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力求在国际舆论竞争中赢得主动,进而提升本国主导或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传播格局仍旧是“西强东弱”,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际话语权缺失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中国需要掌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逐步改变信息传播中的不平衡状态。在中国致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在传承中华文化.消除“中国威胁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内传媒在海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彭袅婷 《新闻世界》2013,(8):346-347
当今世界的传播格局仍旧是“西强东弱”。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际话语权缺失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在中国致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海外华丈媒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在传承中华文化,消除“中国威胁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内传媒在海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曾玉婷 《传媒》2021,(9):75-77
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对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意义重大.本文以人民网、新华网推特日文账号为例,考察在精准化成为国际传播特征、媒体融合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主流媒体发挥新媒体优势对日精准传播的现状,通过对成效与不足的剖析,探讨进一步提升中国主流媒体对日传播效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西力媒体和民众对中国的不理解和疑虑,也随着中国国力上升而被放大.这一点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并赶超西方强国的新形势下,中国的外宣事业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中国有必要加大外宣力度,在国际上掌握更多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为自己的合法利益辩护.  相似文献   

13.
处置突发事件,是武警部队的重要任务。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由于突发事件国际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所以国际媒体尤其是西方强势媒体都争相报道。对我国的这类新闻,他们更是不遗余力,与中国同行争夺突发事件报道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翟秀凤  周智敏 《今传媒》2011,(10):41-43
近年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国际话语权并不简单等于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更是使自己的声音被广泛获悉的能力,因而了解并赢得国际受众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在华留学生是国际受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华留学生的中国媒体使用和认同情况,进而为中国媒体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媒体影响力日渐提高,但是语言障碍、西方媒体为中心的传统国际传播秩序、内容吸引力不高、打入国际市场步履维艰的现状仍然制约着中国声音的发出。因此,建构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体系,必须针对国际受众的特征进行传播。既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又要促进文化交流和媒体传播的互动;既要遵循传播规律,又要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既要善于运用国际传播的技巧,又要正确处理"传播"与"宣传"的关系,综合提高媒体的国际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和平崛起"却也不断遭遇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舆论的质疑,在国际话语权问题上,西强我弱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由于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国际认同,更是国际影响力的一种体现,因此,破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困境,归根到底需要从我国的意识形态构建做起。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对外宣传的媒体作为增进世界与中国彼此了解的桥梁,其对话语权的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十分迫切。中国的媒体需要跨出国门,走向全球,过去意识形态倾向性较强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话语权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大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加强的一种软实力。长期以来,国际话语权被西方大国及其媒体所利用、控制和垄断,导致国际新闻信息传播严重不公正、不对称,国际舆论格局明  相似文献   

18.
杨朝钊  梁一戈 《新闻世界》2013,(12):149-15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但在"硬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的同时,其"软实力"却仍然相差甚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依旧十分有限。国际话语权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建构的重要意义何在,当前建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着力点在哪里,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月23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现在国际社会"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没有改变,西方媒体仍然牢牢掌握着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史安斌 《新闻界》2012,(14):13-16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带动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与之相比,我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仍然较为薄弱,与日渐强大的“硬实力”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在“中国崛起”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媒体针对中国进行的“议程设置”和舆论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国际新闻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