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国际政治新闻话语权诌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杨 《东南传播》2010,(9):31-32
本文以国际政治新闻话语权的涵义阐释为切入点,对建构国际政治新闻话语权的基本要素进行简单介绍,并探讨国际政治新闻建构的合理性悖论问题。在实际运作中,政府应遵循实质合理性,即以道德为准绳、以实现全人类利益为最高标准建构国际政治新闻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周宇豪 《现代传播》2019,(12):30-37
从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话语概念理论中寻求社会主义国家国际话语权建构依据显然南辕北辙。近代国际秩序变迁经验及当代国际秩序重构的未来趋势为社会主义国家国际话语权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在逻辑,即民族-国家观是适应人类和谐共生、不断发展、消除歧见和冲突的基本动力源。将"中国特色"作为体现民族性原则和国家利益又超越现有意识形态歧见,并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向更高层次文明进化发展,是创造性建构社会主义国家新型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以这种原则考察中国特色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标准依据及其路径,才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真正以"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大国形象展示于世界面前。  相似文献   

3.
王旭  王松 《新闻世界》2011,(8):324-325
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于中国所发生的诸如藏独闹分裂、东突暴动等敏感性事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虽然国际媒介话语权的天平偏向于西方媒体,但中国媒体一直没有放弃对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以"3·14"、"5·12"、"7·5"事件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透视中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介话语权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赛男 《东南传播》2010,(10):45-47
媒介话语权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因而,在传播实践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组织、利益集团都在积极争夺对媒介话语权的控制,从而导致话语均衡的理想状态很难形成。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来自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控制成为制约话语均衡的主导力量,媒介话语权也因此一度沦为"政府代言人"或"经济创收者"。为此,本文提出的重构媒介话语权仍以寻求话语均衡为目标,认为媒介话语权应该回归公共权利的本质,自觉地代表公众利益,为公众服务。也就是说,媒介话语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媒体、公众的公共意识的树立。事实上,媒介话语权均衡状态的建构不仅是大众传媒的进步,也是对国家民主建设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际传播诞生以来已发生过三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目前第四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已露端倪.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由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引领,以国际传播主要采用互联网技术为鲜明标志.国际广播的衰落是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的集中体现,美国倡导的“互联网自由”则是发生转移的价值理念支点.引领国际传播技术范式转移是美国主导国际话语权、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中国要想建构与自身实力相应的国际话语权,应在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中争做主导者,而非后期跟进者.  相似文献   

7.
王楠楠  李侠  邵滨 《出版广角》2021,(10):46-48
构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是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之一.国内的语言类学术期刊具有自身的传播优势,可以作为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对外传播的一个突破口.语言类学术期刊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开新局:搭建语言类学术期刊的新传播生态,推进语言类学术期刊标准的国际化,建构汉语研究的国际学术权威和打造国内外"双循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小龙是第一位打入好莱坞主流市场的传奇明星。通过银幕形象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李小龙为了颠覆一系列好莱坞刻画华人形象所使用的"套话",极力塑造出富有民族气节、反抗精神、体格强健的中华大丈夫形象。"功夫"这是李小龙为好莱坞所接受的重要元素;反之,李小龙也令"功夫"成为好莱坞表现中国、想象中国最重要的元素。李小龙在改写好莱坞塑造中华形象的同时,以其自塑形象影响好莱坞对"中国形象"的重构。通过解读李小龙与好莱坞关于"华人男子形象建构"之间的建构与反建构,折射了文化之间的交互影响,从而体现了文化传播过程中,掌握自我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潘捷 《今传媒》2024,(3):9-12
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网络文学视角,研究网络文学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的表现,提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供合适载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匹配良好形式;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消化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筑牢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孙鲁梅 《东南传播》2011,(7):157-158
围绕手机形成的"拇指文化"正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而日渐形成"拇指话语权"。一般社会成员"拇指话语权"的获得,使得其能够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这与因市民阶层争取自身话语权而形成的民生新闻有着相像之处。在"拇指话语权"时代,民生新闻有着怎样的变化?又该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张文鸯 《新闻界》2014,(2):29-32
建构女性话语权,是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志之一,女性媒介话语权就是女性利用传播资源表达自我主体意识的权力。新媒体时代,女性媒介话语权不仅缺失,而且还存在异化现象。女性媒介话语权建构的路径主要有:增强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唤起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提高媒介素养,完善媒介监测机制;培养女性意见领袖作用,提升女性参与网络公共领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月23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现在国际社会"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没有改变,西方媒体仍然牢牢掌握着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龙小农  陈阅 《现代传播》2013,35(7):57-61
NGO是民意的代表,是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人文外交、公共外交领域,NGO是一国建构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的重要主体,是必须重视并需要借助的巧力量。西方借助NGO在非洲既建构了自身的影响力及话语权,又有效抑制了中国软实力在非洲的提升。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及话语权不彰,原因之一即在于中国NGO在非洲缺失。中国NGO走进非洲,与西方NGO、非洲本土NGO开展竞争与合作,直接服务于非洲国计民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将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报道对“老太太”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璐瑶 《新闻世界》2014,(6):180-182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百度新闻搜索引擎下的一些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网络新闻报道进行筛选和抽样分析,发现媒体在对"老太太"的报道中,通过强调卖点内容,妖魔化报道和剥夺老年人话语权等方式,给老年女性群体贴上各种负面标签,以此形成对中老年女性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本文解析了网络新闻报道对"老太太"形象构成污名化的过程和后果,并提出去污名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信力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公共服务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传播学方面的研究课题。要对政府公信力话语权建构的战略思想、策略、原则、程序等操作思想作出学理上的归纳,必须了解政府公信力话语权的建构所处的时代语境特点和传媒语境特点。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西方的"他者"形象存在。本文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的中国形象为研究对象,指出中国的"他者"形象是西方为了肯定自身价值的一种想象和建构。西方媒体正是这种建构的共谋。  相似文献   

17.
张建民 《当代传播》2021,(6):51-54,59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激化大变局的催化剂.建构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权是个重要课题,从加强对外传播能力的角度,通过重大事件主动设置议题,取得传播话语权,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声望被视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策略.从疫情期间美欧等西方国家关于疫情"甩锅"中国来看,有议题设置能力不等于掌控了话语权.话语权的建立是系统工程,它与议题设置、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以“国家”为主体和内涵的传播活动中,口语传播一直是其主要形态之一.在积极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加强对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现象、规律的研究,既是理论需求,更是实践的迫切需求.文章将着重从修辞学、语言学、话语学等视角就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的形式、主体、特征、问题及对策等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拓展国家传播的范畴与深度,提升我国国家话语传播主体的口语能力与话语权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丽君 《新闻世界》2010,(9):127-12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新闻"异军突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网络力量,但它没有颠覆话语霸权,只是现实世界里话语权结构的再现。本文旨在对"公民新闻"中话语权的分配做一分析,揭示其话语权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阵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为什么要言说,该谁来言说,是建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逻辑起点。通过梳理理论从方法论的高度为有效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工作指明方向。葛兰西"政治—市民社会"关系模型理论为网络主流意识话语权打造现实通路提供启示,以知识分子有机性指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言说主体建设的实现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