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赵菡  周丽 《今传媒》2016,(5):160-161
广播以其独特的媒介优势,成为新疆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新疆对外广播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塑造良好新疆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分析了新疆广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客观平衡的对外传播理念、培养和吸纳复合型专业人才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董媛媛  田晨 《青年记者》2017,(11):86-87
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前沿阵地,是传播我国声音、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考察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的传播主体、对外新闻传播和翻译等具体新闻生产环节,并讨论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和对外传播的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是新时代外宣的重要课题,业界和学界对此已经展开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本文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海丝国家《视听福建》纪录片展播项目"的对外传播实践,就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从实践中总结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突出普世性和地域特色、传播渠道的精心选择与融媒组合、海外传播的效果评估等具有实操性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外传播,关乎国家形象。在媒介全球化的态势下,面对国外传媒巨头对我国传媒市场的迅速扩张,我国媒介在对外传播中怎样占据高地,既让中国在全球传媒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又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媒介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期刊登的这组稿件,有对我国媒介在山西"黑砖窑"、重庆"钉子户"等事件报道中由于传播失当产生不良后果的反思,有对我国媒介在香港回归十年报道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成功解读,也有对我国媒介对外传播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基于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长期处于弱势,迫切需要提升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对外传播媒体的平台化转型势在必行.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应依托海量用户资源和新兴媒介技术后发优势,通过传播渠道、媒介形态和文本样态等方面的场景转换,重构对外传播的内容生产机制和互动关系结构,重塑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进而增强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在活力和外向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宋扬 《新闻三昧》2006,(12):27-29
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奥运会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属于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因此,奥运传播是一种对外传播。所谓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这些信息又可以称为出境信息。对外传播将传播的内容立足于国内,传播的对象在境外。外国人、其他国家的华人或港澳台同胞,都是对外传播的对象。其实质是:(一)对外传播是跨国的传播。不论具体的传播者是谁,也不论具体的传播内容是什么,所有对外传播均被视为代表中国,从而与树…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形象的对外传播中,文化传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文化传播的传播主体、文化形态和话语范式等方面分析中国民族形象对外传播的文化路径转型,为优化传播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外出版是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要充分发挥国家、政府和全体国民作为出版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出版渠道,向国际公众传播中华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国家新貌,促进国际交往,实现国家目标。对外出版要坚持主动、客观的原则,增强针对性,避免功利性,遵守国际规范体系,重新发掘古老的出版行业在传播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在全球传播视角下,现代传媒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积极影响,新媒体的多样性助推国际传播环境的变化。人物形象塑造在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要开展对外传播,人才是关键,关注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及对外传播理论与和传播实践,研究媒介建构、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对外传播人才对国际传播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期“传媒大讲坛”从媒介建构、国家形象塑造及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首先刊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作苏教授等的文章《国家形象的官媒与民媒二元建构蠡谈》,文章以官媒与民媒两大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主线,分析了两个舆论场的传播格局,深刻剖析了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互补建构策略,对我国建构可操作的国家形象传播体系具体参考价值。《我国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高校的调查分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对外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新闻学博士侯迎忠等撰文,文章以广东高校为例,对广东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进而对该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缺陷提出建议,为我国其他省份培养对外传播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学者剖析深刻,思想深邃,其敏锐的学术视角、前沿的理论思维,相信对当前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呈现全球传播视角,进而探询在全球传播时代对外传播过程中媒介“传播主体”的维度认知,在分析全球传播特性及其产生的对外传播形成的可能性障碍基础上,来理解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呈现全球传播如何影响媒介“传播主体”维度,并进而分析媒介“传播主体”身份构建与角色扮演难题,以期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寻找更为稳妥有效的方式参与国际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熊燃 《新闻前哨》2013,(7):49-51
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将媒介融合进行划分,在纵向上分为互动、整合和大融合三个递进的层次,横向上分为传播内容、传播组织(传播者)和传播渠道。每一层次融合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在互动层次融合的主体是传播内容,在整合层次融合的主体是传播组织,在大融合层次融合的主体是传播渠道。由此,媒介融合的三种形式为:传播内容的互动、传播组织的整合和传播渠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国际传播格局之中,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有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且面临诸多困境,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也将很难改变。自媒体对当今世界传播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拥有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及由此外延的自媒体用户数量,这一巨大群体有着改变传统媒体对外传播弱势地位的潜力。但自媒体的对外传播面临着语言及文化的障碍,为了使受众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有必要注重传播过程和传播手法的艺术化。自媒体艺术传播可以使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更加多元、渠道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13.
向心怡  伍洋 《今传媒》2023,(3):102-105
桂剧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广西的文化符号,它“走出去”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桂剧自身的传承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四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对外传播的现状,指出当前桂剧面临着由于对外传播主体较单一、传播内容较单调、传播渠道较狭窄、传播受众较局限而导致传播效果欠佳的困境,提出要促使传播主体元多化、创新戏剧内容和表达形态、构建国际化和多路径传播渠道、保证恰当有效的翻译,旨在增强桂剧对外传播的效果,为研究桂剧“走出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西藏,常常被国外主流媒体作为解读中国社会的窗口之一。因此,做好西藏地区的对外传播工作,是当今西藏地区提高综合软实力的迫切任务。而做好西藏对外传播的最关键一步,就是做好西藏的周边传播。从路径选择上,西藏地区在官方层面,可以通过构建周边传播的多元格局,打破对单一媒介的路径依赖;在民间层面,可以通过自媒体、立体式传播渠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西藏周边传播的主体和通道。  相似文献   

15.
城市网络形象是民众通过互联网信息接收渠道对一个城市产生的整体感知和评价,是传统的城市形象从线下至线上的延展,良好的城市网络形象有利于提升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内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以景观社会理论、媒介建构理论、对话理论等为学术支撑,从城市景观展演、资源整合下的同质信息传播、对话机制下网络舆情危机化解等层次着眼,对基于微博场域的城市网络形象建构进行思考并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靳旭林 《报刊之友》2011,(3):129-130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文化传播在其对外扩张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渠道的飞速发展,更使其文化传播如虎添翼,它在"民主与自由"的幌子下不断兜售其霸权主义的文化观,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传媒优势极力为其全球霸权鸣锣开道,以确保自己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在政府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扶持下,美国建立起了技术超群、覆盖全球的"传媒帝国",呈现出传播手段高技术化、传播方式多媒介化、传播力量强势化、传播渠道市场化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靳旭林 《今传媒》2011,19(3):129-130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文化传播在其对外扩张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渠道的飞速发展,更使其文化传播如虎添翼,它在"民主与自由"的幌子下不断兜售其霸权主义的文化观,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传媒优势极力为其全球霸权鸣锣开道,以确保自己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在政府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扶持下,美国建立起了技术超群、覆盖全球的"传媒帝国",呈现出传播手段高技术化、传播方式多媒介化、传播力量强势化、传播渠道市场化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郭薇  于萌 《传媒》2018,(2):79-81
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介日益发达和成熟,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结合数字媒介技术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以及汉语国际传播的实际,从传播主体、渠道、受众、机制等方面出发,重点探讨了数字媒介技术推动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党洁 《新闻传播》2024,(3):50-52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形象的对外传播受到重视,陕西省也不例外,但由于文化差异、国别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形象对外传播中存在传播到达率不高、传播媒介单一以及区域形象扁平化等问题。对此,数字媒体条件下,陕西形象国际传播中可以选择更多的视听化语言,通过情感因素达成与国际受众的共情,同时形成多主体传播,从而打造一个立体的、全面的陕西形象。  相似文献   

2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媒介形象展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的媒介形象,是它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并传播的形象,又会经公众口耳相传的方式再行传播,故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执政党使用所掌握的传播工具展现自己的媒介形象,并非易事,要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更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涉及特定主体、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等3个方面的因素。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制约。当前,要深入研究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党的媒介形象对社会公众而言所具有的引导力、公信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