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艾涓 《今传媒》2016,(6):4-4
主持人语:全球化时代,新媒体形态日新月异的变化引起了媒介的革命性发展,新媒体正在影响着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随着信息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张,传播、空间、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社区空间传播是媒介在特定的社会系统里以特定的方式满足了特定受众的需求,将媒介置于社区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形成了社区传播。从被誉为“传播学之父”、“传播学鼻祖”的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L·施拉姆的研究可以看出,社区与传播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大学生社区传播是大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大学生社区传播主要使大学生社区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及道德观念并能被大多数社区成员所认同,促使社区在精神文化上的共融性和一致性,对构建大学生和谐社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延伸来说,对媒介文化的推崇有着一定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艾涓 《今传媒》2016,(10):4-4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致使网络谣言现象随之不时出现,这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于谣言和网络谣言的研究。随着国家对网络谣言治理的逐步深入和网民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在我国,网络谣言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舆情态势总体平稳、积极向好,网民心态渐趋冷静理性,网络管理走向成熟。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把谣言定义为“是一般用口传的方式为主要媒介在人们之间流传以使人们相信,缺少详细具体的材料来证实谣言是确实存在的”。所以科学地分析网络谣言、控制谣言泛滥,以及培养具有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对谣言治理、规范网络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传媒大讲坛”重点对此现象进行探讨,为此特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堂发教授撰文《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15ZDB144)成果。陈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首席专家,在大众传播法领域研究颇深,本次将谣言治理话题延伸了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从“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承载特定价值”及“网络谣言追责应体现谦抑性”两方面展开对此问题的阐述,对网络谣言治理研究提供了较深的理论借鉴。谣言治理中离不开对意见领袖的培养,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谣言发酵。《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一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与调查,结合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营销者对朋友圈意见领袖培养方式公众平台意见领袖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其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开展网络谣言治理研究,在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传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艾涓 《今传媒》2016,(4):1-3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方院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刊采访.我们知道,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前身是创建于 1920 年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发展到如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院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请方院长介绍一下贵学院的学科发展及学科体系建设为社会做出了哪些服务? 方卿:您好,很高兴贵刊的采访!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一流的学科,才能产出一流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流的人才、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近百年来,我院始终将学科建设放在学院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学科建设统领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这一办学理念是取得了实效的,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我院"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 2005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先后组织的三轮学科评估中均获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学术文摘》以"学术推介、成果利用、价值提升"为宗旨,旨在开展作者学术成果发表后的推广、促进学术成果转化、提高学术价值、扩大学术交流,更好地促进作者学术水平提升及学术创新。本刊重视作品发布后的社会反响,采用学术成果社会反响量化管理,重在为作者参与学术科研成果评价提供资料依据,进一步推进作者职称评定、评优晋级、荣誉称号的认定,促进成果立项、科研奖励等工作的完成。本刊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在全球传播视角下,现代传媒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积极影响,新媒体的多样性助推国际传播环境的变化。人物形象塑造在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要开展对外传播,人才是关键,关注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及对外传播理论与和传播实践,研究媒介建构、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对外传播人才对国际传播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期“传媒大讲坛”从媒介建构、国家形象塑造及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首先刊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作苏教授等的文章《国家形象的官媒与民媒二元建构蠡谈》,文章以官媒与民媒两大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主线,分析了两个舆论场的传播格局,深刻剖析了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互补建构策略,对我国建构可操作的国家形象传播体系具体参考价值。《我国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高校的调查分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对外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新闻学博士侯迎忠等撰文,文章以广东高校为例,对广东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进而对该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缺陷提出建议,为我国其他省份培养对外传播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学者剖析深刻,思想深邃,其敏锐的学术视角、前沿的理论思维,相信对当前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1929年,重庆大学创校伊始即设立文学院,后在院系调整中停办。2007年,重庆大学成立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2012年,学校调整学科布局,更名为新闻学院。现任院长是董天策教授。他曾作为学科带头人领衔创建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广东省首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等学科专业平台,创办"传媒领袖讲习班",是一位富有现代观念、充满学术智慧的传媒学者。业有所长,学有专攻,董教授担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来,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探索新型的办学模式为主要思路,致力于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打造成为一所以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宗旨的现代传媒院系。师德师魂,智慧智勇,董院长以自己的学术智慧和生命境界引领着我国的传媒教育大踏步向前发展。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董天策院长。  相似文献   
7.
艾涓 《今传媒》2014,(12):1-3
印度哲学家泰戈尔说:"新闻起先象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火,无法把它扑灭"。对于一个怀揣着新闻理想与追求,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乐于奉献的新闻人来说,只要有梦想、有坚守,新闻之火终究会越烧越旺。有人说:新闻工作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对这一份事业的热情。对于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武鸿鸣教授来说,正是由于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给予这份事业无限热情,在传媒界打拼了近三十年。他以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工作经验、六年多的新闻教育工作经历实现了传媒业界和学界智慧的完美融合,从理念和实践上,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及规律;立足当今传媒特点,研究传媒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力求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新闻人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武院长以增强学校的学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己任,牢牢坚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及师者的职责,以他的新闻思维和学术智慧耕耘在新闻教育事业上......近期我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武鸿鸣院长。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本刊"传媒大讲坛"以"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为宗旨,以"发展学术研究、弘扬学术精神、传播学术理论"为己任,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对传媒现象和行为进行理性而实用地分析、评介,记录与透视传媒热点,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探索传播新形态、新动向,彰显《今传媒》的办刊特色和时代气息。新年新视角,栏目组不忘责任与使命,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学习及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媒介生态和产业价值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新媒体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这对新一轮传播格局的形成将产生重大影响。但无论何时,作为媒体人或传媒学者,必须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思想指导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遵循传播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引导受众。在人人都有公共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追求公共新闻及话语的真实性,坚持党性原则,这是新媒体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建构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对正确引导舆论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微博在社会舆论建构和引导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期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于德山教授做客“传媒大讲坛”。于教授以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领袖的话语失范为主线,从微博大V群体的形成及扩大原因入手,分析微博大V的话语失范行为,最后阐明了突发事件中微博大V话语失范行为的规制方法,从而对微博大V这一舆论领袖群体进行及时而深入的研究,为微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在媒介融合渐深、传播渠道联通的语境下,更应重视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的创新,《论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创新》一文,在分析媒介融合给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探讨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以及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喻教授,您好,非常欢迎您来我刊访谈栏目做客!自2016年3月您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以来,学院各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请您谈谈都有哪些变化呢?其中对学院的改革及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