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古人常以“千金”比喻贵重或珍贵。下面我把与“千金”有关的成语写下来,与大家共享。一字千金本意是说《吕氏春秋》这部著作写得极为成功,一个字也改动不得。如果谁能增加或减少一个字,就赏给他千金的酬劳。后用来赞美和形容诗文写得极好,文辞精彩、奇妙,价值极高。(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国的相国吕不韦有钱有势,家中的奴仆就有一万多人。当时,有些国家正在广招人才, 以求发展。吕不韦认为,秦国比其他国家都要  相似文献   

2.
一字千金     
典故:吕不韦要门客撰写《吕氏春秋》,书写好后,他就把书悬挂在咸阳的城门上,并且承诺:无论谁能对书增减一字,都奖给他千金。原始义:一个字价值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价值极高。造句: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相似文献   

3.
$《史记》载,吕不韦辑成《吕氏春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然而,井没有人真敢给他增损一字,去领千金之赏。g 两千年以后,却真的发生了“一字千金” 的事情。气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卫达三进守朝鲜平壤。日军大举进攻,卫达三弃城而逃,被、朝廷“论死”,斩于北京菜市口。当时,钦差大臣刘坤一节制陆军一百多营,坐镇榆关,托病不敢出城。g 于是,有人拟成一章小说回目:“卫达三怯敌斩菜市,刘坤一托病卧榆关”。刘坤一得知此事,极为恼气 火,赶紧请来幕僚…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3,(1):48
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  相似文献   

5.
“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此后,《北史·邢邵传》也有“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之语;《宋史·宋敏求传》也有记载:“熟于朝廷典故。”现在凡是见诸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  相似文献   

6.
栏目编辑 :学会 修改自己的文章章叶英大家知道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吗?据《史记》记载 ,《吕氏春秋》编成以后 ,吕不韦把它放在咸阳的城门上 ,张榜宣布 :谁能给这部书增删一个字 ,就将得到千金的赏赐。修改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话一点不错。古今中外的名家 ,没有不重视修改自己文章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曾“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真是“字字写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 ,曾七易其稿 ,《安娜·卡列尼娜》改了12稿 ,而《复活》光开头一段就修改…  相似文献   

7.
在古汉语中,有的字是由其它两个字合成的,并兼有这两个字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或者干脆说,这一个字等于合成它的两个字。例如:赵王田猎耳(而已),非为寇也。《史记·魏公子列传》颜渊季路侍。子曰:“盍(何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不可)信。”《后汉书·吕布传》投诸(之於)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之平)?《孟子·粱惠王下》  相似文献   

8.
“目不识丁”这条成语,迄今为止,尚无一本成语工具书将它解释清楚。《成语典故》如此释:“因为‘丁’字是很简单、很容易认识的一个字,如果连‘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了。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这是对“目不识丁”的第一种理解。第二种意见认为,“丁”是个以讹传讹的别字。有人认为“丁”字系“个”字之误。如宋·洪迈《容斋俗考》云“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  相似文献   

9.
我最近读了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文化·艺术》这四卷书,受益匪浅。少儿百科全书,涉及60多个学科门类,共5000多条目,有5000幅插画,计400万字,是国内第一部大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0.
<正>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利用门客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纂的一部哲理散文著作。它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一次系统整理、汇集和总结.也是一部颇有文采的散文著作。就《吕氏春秋》的文采说,人们历来评价甚高。汉·桓谭《新论》说它:“其事约艳”。宋·高似孙《子略》评为:“采精录异,成一家言”。清代治《吕氏春秋》的学者较多,评价也最高,如毕沅《吕氏  相似文献   

11.
“一字千金”:吕不韦让他的门下食客人人书,后来编辑在一起共有二十多万字,编成《吕氏春秋》。他把这部书放在最热闹的城市成阳市的城门上,同时又悬挂了千金,宣布谁能将这部书增加一个  相似文献   

12.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四处用了“谢”字。其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一句中的“谢”字不少参考资料都解释为感激、感谢,这是用现代汉语去逆推古汉语之意,是不妥的。我们现在说的“多谢”是感激之辞,但在古代,谢还有“告诉”这层意思。如《集韵·祃韵》: “谢,告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言部》: “以辞相告曰谢。”《汉书·车千秋传》: “谨谢丞相、二  相似文献   

13.
论典故——诗歌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故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学以及史学诸领域。本文试图以唐宋诗词为材料,对典故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典故的形成典故,一般释为典例故实,常指文学作品中引用的历史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先秦作品中已用典故,多为民间传闻,如“牛郎织女”一典,已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楚辞》中亦多用典,比如《天问》中运用了不少民间神话、传闻。清代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作过考释,仍有一些不得其解。往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所用典故,多有出处依据。这些典故的出处大体分为下列各类:  相似文献   

14.
对《诗经·商颂·玄鸟》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前三句诗,学者们均据《吕氏春秋》、《史记》、《列女传》等所载神话典故来诠释,认为该诗是描写商之祖先契诞生的情景。因而或译为:“上天命令玄鸟,降下来就生了商玄王,住在殷土,那里是一片茫茫;”或译为:“老天命令燕子,降下卵来生商,住的这殷地一片茫茫,”或译为:上天命令神燕降,降而生契始建商,住在殷土多宽广。这就不难看出,诸家在诠释时只拘泥神话典故和字面本身,没有很好地廓清神话外壳里的迷  相似文献   

15.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注]人的生命最为重要,若有一方拯救人命于垂危之中,或能保命延寿,其功德之重,胜过千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故出宋代王辟之《渑(mian)水燕谈录·卷六·文儒》,说宋太宗虽然日理万机,却每天都坚持读三卷《太平御览》。《太平御览》为宋带的类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太宗皇帝曾经通读而改名。即使因事耽搁了,日后也总要抽空补上。他曾说,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获,这实在不算是一件辛苦的事。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的句子,意思与"开卷有益"相近。后世多用宋太宗典。如李蕊《兵镜》卷四:"开卷有益,在乎用心。"鲁迅《小说旧闻钞·三保太监西洋记》:"开卷有益,信夫。"或作"展卷有益",如吴乔《围炉诗话》:"展卷终是有益,而应酬简易,此为捷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元810年,柳宗元因永贞改革失败而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在永州,他借山水解忧,自我解嘲《,八愚诗》便是其中之一。《八愚诗》已亡轶,我们无缘拜读,所幸《愚溪诗序》以一个“愚字”贯穿,再现了作者的心灵,可以指引我们猜测它的思想。《愚溪诗序》中的典故表面上隐晦含蓄、扑朔迷离,客观上却带领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一、言简意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故的运用简化了作者的语言,借助于典故的丰富含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又借助典故表达作者心中不能直接说出的心事,收到言简意深的效果。“愚公谷”的典故出自《说苑·政理》,愚公以自…  相似文献   

18.
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宋衍申主编、苗泼、王景周副主编编写的、标明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全书一册,不到40万字。我粗略地选读了其中的《尚书·牧誓》、《诗经·七月》、《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武帝纪》、《汉书·张骞传》、《汉书·食货志上》、《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十二篇文选,觉得有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朱礼仁 《初中生》2006,(6):16-18
据说战旧时期,秦斟丞相吕不韦让他的门下食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后,他把书放在京城咸阳的城门上,同时悬挂千金,声称谁能增删书中一个字就给千金之赏,结果往来咸阳的人墨客没有一个人能改动一字。后来梁朝诗论家钟嵘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字千金”,以称赞章语言精妙.真正达到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推敲”的故事,“一字师”的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问说》一文有这样的话:“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注释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圣人,或指孔子。”接下来,注释又引《论语·微子》介绍这一典故,兹录如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