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二次"台海危机"是毛泽东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局势的战略反应,也是其将新的外交理论付诸实施的重大行动.由于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和"不断革命"外交理论以及由此越来越明显的中国外交的"激进"色彩,使得中国同苏联外交政策的分歧不断加大.第二次"台海危机"使得苏联陷入两难境地,不仅在中苏同盟关系上投下阴影,还加深了中苏在台湾和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同时也促使赫鲁晓夫决定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武器和核技术.第二次"台海危机"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苏关系的走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的研究,大多是在宏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苏联的大党、大国主义及国家利益冲突与中苏关系的恶化;意识形态因素对中苏关系的影响;中苏两国领导人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的个人因素和中苏关系的破裂;“冷战思维”对中苏关系的影响等等。其中.许多章并不是单独从一个方面去探讨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而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随着对中苏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的学利用最新解秘的档案.开始研究个案与中苏同盟破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之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冲突 ,意识形态分歧对中苏关系恶化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中国领导人实际上并不真正看重意识形态问题 ,而苏联领导人在这方面的意识更淡漠。中苏两党及其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相互曾多次作出妥协和让步 ,尽力维护团结 ,减少分歧。如果没有其他更关键的因素 ,意识形态分歧不可能将中苏关系引向绝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边档案,拉钦科重新解读了1962年到1967年之间中苏关系分裂进程,认为中苏分裂的主要原因是1960年代双方在是否维持既有不平等的同盟关系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苏联领导人企图维持现有的联盟状况,而毛泽东则要求平等和超越。中苏联盟的破裂在基本层面上是权力的争夺,意识形态扮演了工具的角色,拉钦科的研究启发并引导我们进一步从文明、文化视角来理解中苏分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中苏两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两国所处国际政治环境的不同,中苏两党在国际形势、工人运动和对斯大林的评价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并反映到各自的发展战略中.发展战略的矛盾导致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国关系的范式和准则的非制度化,使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逐渐演变成在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导致同盟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是中苏关系中一个敏感而尖锐的课题。可以说,中苏同盟因意识形态的同一性而建立,也因意识形态的背离而分裂。因此,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研究中苏关系的时异势迁,沧海桑田,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把1949~1958这十年间的中苏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加以阐述,从而试图揭示中苏关系在这短短十年内发生如此重大变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后,中苏之间的关系成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中苏关系可以说是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曲折。从新中国建立到苏联解体,大体上经历了三大时期:友好期、破裂期、恢复期。我们主要探讨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一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这一段时期的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探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45-1950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此间中苏关系的发展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以1945、1950年两个中苏同盟条约为在基点,梳理此间中苏关系的发展。本文认为,1945-1950年中苏关系的演变是国际格局影响的结果,同时又有力地反作用于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9.
英国政治漫画家维克多·薇兹(Victor Weisz,1919—1966)笔下有多幅中苏关系的作品,如图1(《新政治家》,1961年12月10日),看得出作者认为中苏分歧之一,在于如何看待斯大林。  相似文献   

10.
从影响中苏同盟形成与破裂的诸多外部因素来看,美国扮演着共同威胁者、楔子驱动者以及平衡实施者的角色.但是,在中苏同盟形成初期,中苏双方并不认为来自美国的威胁是一种迫在眉睫的重大威胁,只是到朝鲜战争之后,相互之间的敌意形象才正式得以确立.美国的"楔子战略"对中苏同盟的瓦解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从根本上看,是中苏之间关于对美观念与政策的分歧才导致矛盾的产生.中苏同盟瓦解后,随着中美之间的相互接近,中美之间并没有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盟友关系,美国只是在中苏之间保持平衡并寻求有利于自身的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来华新疆籍华裔留学生的群体特征从受教育现状、语言使用现状、祖籍国的认同及学习动机四个方面的分析,对面向新疆籍华裔子女的华文教育提出一些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焦点,尤其是WTO成员国签署TRIPS协定后,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不可避免地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对知识产权与国家贸易的关系做了简要的阐述,同时详细地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上提出应对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motes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talents and sports education. Bilingual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port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key point of teaching reform. It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realize the sport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table tennis in sports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y of table tennis education, aiming at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opin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ingpong bilingual teaching in sports colleges.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其中"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被列为建设海西战略的重要组成。这一战略定位,给"五缘"优势凸显、持续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福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的背景,提出了闽台共同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合力打造海峡旅游产品的科学运转机制和基本思路,促进闽台旅游产业在深层次上实现对接和海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用国际战略学中的主要内容对国家间各种事件进行评析,将会更进清晰透彻地得出事件的真面目。本文以决定国际战略的要素(即战略思维、国家利益,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判断)等方面对美伊双方,特别是对美国给以战略上的评析。将会给读者以新的视角看待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6.
霸权主义是指一个国家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实力,在整个世界或地区打压和控制其他国家、谋求统治地位和主导国际事务的理念、主张、政策和行为。反对霸权主义则是对这种霸权主义抵制、反击和否定的理念、主张、政策和行为。当代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从纵向上经历了七十多年五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在横向上体现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主要维度及相应的实现路径。它是反对殖民主义的继续,本质上是反对近代以来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价值观和国际秩序,是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基本战略和基本价值,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也昭示了国霸必衰、反霸必赢的历史定律。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与比较成本理论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日益显。近年来,为占领国际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培养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对外实施本地化战略,即包括研发、生产、服务及人才在内的全方位本地化战略。本将运用国际贸易有关理论对跨国公司的本地化战略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跨国公司的本地化战略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树立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的竞争意识,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聂辉  吕吉 《江苏高教》2021,(2):49-53
进入全媒体时代,高校传统的应对学生突发性舆情事件的机制和策略出现了诸多不适。沉默螺旋理论给完善全媒体时代高校应对学生突发性舆情事件提供良好的分析思路和框架。通过此框架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在学生突发性舆情事件中应扮演好方向性意见的引领者、学生意见的评判者、真实信息的发布者、突发舆情事件的平息者四重角色;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基于学生的突发性舆情预测机制,做好学生群体意见的监测、评判与引领,快速、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的发布工作,方能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应对机制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还是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将环境问题纳入中国国际战略的整体框架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参与环境问题国际合作的进程中,中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创造性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重要内涵就是少数民族保持其文化特性的权利。不同学者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认为指中国内部的各个少数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发展自己的文化的权利。该权利应主要被界定为一种私权;它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集体权利;它是一种静态权利,更是一种动态权利。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更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