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四、同民族主义悖与不悖 民族主义作为近代以来风靡世界的一股强劲有力的社会思潮,一个难以背弃的政治原则,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民族情感,在民国一代昂扬、猛进,几乎成为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成为一种具有价值评判和道德评判的统合尺度.每个阶级、阶层,每个集团、党派都必须表明对它的态度;每一种社会思想、政治意识也都要不同程度地接纳它作为自身一个方面的内容;每一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意识都可以通过它得到一种自身价值和道德的检衡.地方集团及其政治意识的地方主义亦自不例外.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集团及其政治意识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对民族主义的区别性,从总体来看,地方主义对民族主义具有悖与不悖两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专区和地区政制在现当代中国地方政制架构中起着连接省、县之间制度运行的独特作用,但这一事实又与法理存在着某种不协调,体现出治理空间与制度的不适应。其缘由是省县之间的治理空间客观上造成了治理困境,必须在省县基本制度架构之外,加以制度补充,专区和地区政制也因之成为省县之间一个必然的制度层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一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治理空间的调整和制度选择是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再次 ,从团体的约束和效忠 (领袖 )意识看。地方集团产生于地域认同 ,又高于这种认同。它不仅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不允许个体成员有违背团体的言行 ,而且必须形成强制认同的约束机制 ,否则 ,就不成其为团体。而地方集团的领袖则是集团的浓缩和人格象征 ,所以 ,认同团体、忠于团体则集中体现在效忠领袖上。地方团体的领袖多为个体 ,少有集体数人者 ,亦必以一人为核心 ,新桂系集团即是后者的典型。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地方领导人在强调团体的精神整合、组织维系的同时 ,也要求团体的成员效忠团体及领袖 ,不允许团体内有派别组织存在 ,认背…  相似文献   
4.
瓦窑堡会议前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从发现差异到求同存异,实现了从斗争的政治学向团结斗争的政治学的转换.发现差异是政治认知转换的逻辑起点,求同存异是政治选择的现实目标,团结斗争则是并行不悖的政治策略,团结的政治学和斗争的政治学由此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两大策略支点,也是互动的两大机制.比较而言,团结的政治学更具有中国化的意义,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和一个具有显著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超大型社会来说,整个民族、国家和社会内部的友爱团结无疑是最重要的政治学,而和谐的政治学就是团结的政治学在今天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代表制和派出制在理论上既有区隔又有联系.我国现阶段地区和街道两级地方人大派出工作机构——地方人大派出制凸显了代表制和派出制的联系乃至连接.两级地方人大派出工作机构的缘起嬗变、体制机制展现了其制度的属性特征和代表制对派出制的借助,也实现了对地方治理的有限形塑;着眼未来地方治理的发展,这一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霸权主义是指一个国家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实力,在整个世界或地区打压和控制其他国家、谋求统治地位和主导国际事务的理念、主张、政策和行为。反对霸权主义则是对这种霸权主义抵制、反击和否定的理念、主张、政策和行为。当代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从纵向上经历了七十多年五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在横向上体现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主要维度及相应的实现路径。它是反对殖民主义的继续,本质上是反对近代以来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价值观和国际秩序,是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基本战略和基本价值,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也昭示了国霸必衰、反霸必赢的历史定律。  相似文献   
7.
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是指地方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在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尤其是国家的构建、中央与地方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以及重大政治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是中央集团与地方集团利益与意志矛盾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产物。其基本架构是在认同国家的前提下 ,以与中央对立意识为基础 ,以地方的“自主”、“自治”意识为核心 ,以自保和扩张意识为动态特征 ;其本质是地方集团追求自我利益的扩大化和自我政治价值的实现 ;其存在形态只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它不仅是地方心理观念的偏执在政治生活中的某种反映 ,也成为其地方政治行为的先导。  相似文献   
8.
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方主义对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军阀政治形影相伴;是派系政治的温床之一;对民主政治亦害亦利;同民族主义悖与不悖;对社会现代化亦阻亦助。从总体看,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地方主义和联邦主义形成了一种新型互动关系:地方主义的新发展,使民族国家构建有了新的制度形式;联邦主义的思想和制度,保障和规范地方主义在民族国家内的发展空间.1910年代的中国,新的民族国家构建及其制度选择是当时迫切的政治主题.而地方主义则是当时中国联邦主义思想和制度实践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原动力.其结果形成新国家构建中制度选择的博弈、权变和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之关系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建设是指一个社会和睦的、协调的、融洽的关系及其规范和制度新创立或新增加的过程及其结果。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前提:社会的和谐、政治社会中成员资格的确认和尊重、非政治社会中的成员资格的承认和尊重、社会团结和服从大多数原则的确立、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民主政治发展的物质、文化、法制和安全稳定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