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多种媒体共同发展的时代,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而媒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一场争夺受众的无硝烟战争。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受众群体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目前的广播受众特点逐一分析,并简要根据这些特点提出未来广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丽雅 《传媒》2016,(24):34-36
广播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受众参与广、声音感染力强等优势,一直在公众生活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5W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五个层面,系统地探讨现阶段复杂媒介环境下地方广播在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升地方广播媒体信息传播力的有效路径,对地方广播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正>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情况与广播竞争生态分析1一、广播受众媒体行为较为活跃,广播收听习惯稳定,网络、移动终端成为重要媒介。调查发现,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行为相对较为活跃,超过51%的受众接触的媒体数量在3种以上,接触2种媒体的达到33%,大众媒体已深入受众的日常生活中。各媒体中,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  相似文献   

4.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中国广播媒体曾一度是我国的中心媒体,但是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广播媒体因为其视觉形象感缺乏的媒介特征而逐渐淡出中心媒体的地位.但近些年来,由于受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广播事业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面对机遇,唯有冷静面对、坚持创新、找寻特色才能为广播节目保持新鲜度,才能持久的吸引受众,使得广播节目能够在受众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移动媒体的受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的弱势媒体-广播因为移动受众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移动电视的出现,把电视以前成功冲击广播的声画兼备的优势和广播的移动优势结合起来,似乎要再一次形成对广播的冲击.本文试图探求车载移动电视能不能对广播受众的收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分析受众在移动环境中选择移动电视还是广播的主要原因,找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受众对移动媒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欢 《中国广播》2008,(2):57-58
受众是广播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广播发展的基石。现代广播应当高度重视受众工作,并在为受众提供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经营受众的方式,以期形成广播信息反馈的良性链条,使广播的市场运作更加活跃、更加成熟。本文就广播媒体如何提高受众服务水平、增强受众经营能力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介环境下广播APP用户属性及市场培育情况,进而为提升广播APP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媒体日新月异,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自媒体,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已无法满足受众的文化和信息需求,"广播+"、"电视+"等新型传播手段更加吸引受众.基于此,地市级广电媒体应当牢牢把握这个机会,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尽快融合,从而促进地市级台在融媒体环境下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听众需求的提高,信息时代对广播媒体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认清广播媒体的优势、作用,培植广播的受众群体、做好信息的把关工作以及适应时代的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信息时代做好广播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吴涛 《新闻传播》2023,(16):140-142
在移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特别是4G/5G网络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广播等媒体加快了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的进度,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传播效率,使广播媒体传统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接收习惯和兴趣爱好都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广播媒体以及广播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广播媒体要与时俱进,加强广播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贴近受众,为受众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广播节目精品,从而提高广播节目的整体收听率,促进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众对于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媒体发展到今天,各媒体对受众及有效受众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常态。进入21世纪,新媒体成为传播手段创新发展的方向,传统媒体在向其借鉴的同时也与之融合发展。广播作为语言的艺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广播语言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变化,发挥广播"声音媒体"自身优势,实现准确、方便、高效的传播,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广播的传播特征、广播语言的形态及创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广播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广播是惟一非视觉性的伴随式传播媒体.如今受众的眼睛太累了.而堪称“绿色”媒体的广播有着得天独厚的非视觉性及伴随性优点,受众可以利用广播这方面的特长,把耳朵“竖”起来,既可发挥广播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及音乐欣赏功能,又能解放不堪重负的眼球,还可伴随着强身健体等活动,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当为受众广为共识和充分运用.解放受众眼睛,为受众眼睛减负,广播媒体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并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李志勇 《中国广播》2011,(10):68-71
音乐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普及,让人们有了更多收听音乐的渠道。音乐广播的伴随睦等其独有的传播特性也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如何发挥广播自身独有的特质,如何让更多的人喜欢通过广播来收听音乐,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音乐广播传播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分析受众的构成和喜好,了解受众的需要,从广播技术、栏目设置、主持人素质等方面来提高传播水平,以达到服务受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广播媒体受众被严重分流,给广播媒体带来较大的挑战,广播媒体必须"变身",以迎合受众需求的变化,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传统广播新闻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康 《中国广播》2013,(10):62-65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车载收听、移动收听以及网络收听逐渐成为广播受众的主流接收方式。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收听环境以及受众的改变,广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本文结合受众收听数据,对广播收听环境以及受众变化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受众信息管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探析了广播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至少受三个规律的直接影响,即“市场规律、新闻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第一,市场规律。由于国内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报业集团的生成、电视的冲击和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异军突起,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媒体都在争夺受众,受众对广播的需求相对缩小。因此,广播不得不面对竞争,走向市场。广播生产精神产品,成为受众市场的供给方,而受众是受众市场的需求方。广播节目在受众市场中究竟占有多大份额,要靠信息反馈系统来衡量,通过受众调查对每个节目作出评估和定量分析。市场讲究供需平衡,广播也不例外。所以我…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媒体中受众选择"门槛"最低的媒体,只要具有一定听力的人均可称之为广播的受众.因而,广播最具"平民化"形象,使得受众对广播的参与性很踊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直播,微博互动甚至虚拟主持人等网络新花样的出现,传统媒体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有调查发现,我国有三分之二的网民因为上网而减少了对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的关注.因此,传统媒体尤其是已成弱势的广播媒体,要吸引并发展受众,在传播手段、内容和形式以及对受众的分析选择上都需要作相应的跟进、调整与变革.  相似文献   

19.
蒋凯香 《传媒》2018,(7):52-55
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今天的媒体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品牌、时效、独家的比拼,需要更强的用户行为适应能力和到达能力.城市广播媒体能为受众带来哪些信息,为受众提供什么服务,受众对广播媒体的黏合度如何提升?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只有做好服务才能赢得听众、赢得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广播媒体的另外一种功能——服务功能,迅速被挖掘并不断开发,不仅仅体现在交通出行服务上,专业的房产节目、汽车节目、情感生活节目、寻医问药节目、寻人寻物节目、理财节目、热线投诉节目、穿衣搭配节目、美食节目等相继推出,表现不俗.  相似文献   

20.
付天喜 《传媒》2018,(15):35-3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产生以后,广播等传统媒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颠覆.广播媒体面临着听众流失,听众老龄化、低龄化等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梳理和重构广播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