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脱离文本,天马行空;不顾主题,随意生发;借助媒体.视觉替代;无限拓展,本末倒置。我们应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让文本参与师生的对话交流,从而提高对话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如何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揭开站在文本后面的作者的真面目.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上的对话过程.一直是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是老师自己要真正走进文本.真切地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只有教师首先真正对作者通过文本传达出的情感感同身受时。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去感受。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的能力。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有可能在学生和文本、作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3.
吴榴玉 《文教资料》2008,(22):136-138
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再现文本的情景,体验文本的生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构建多元平台,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享受生活化语文给学生带来的欢乐.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工具,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倾听作者的心声。而语感的培养是学生走进文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蔡春 《学语文》2013,(2):33-34
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而应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之间进行反复、深层次"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知识的加工、活化至关重要,因为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难以走进文本、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6.
如何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研究的话题。课堂上我们要巧妙地寻找切入点,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融进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要和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指导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前提下,通过引导,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我改用方智范教授的名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为“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作为本文的题目。为什么?因为我认为这句话揭示了教师备课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抓住题目“番茄太阳”质疑,让学生读读找找文中几次写到“番茄太阳”,结合课文朗读感悟这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这样上的结果是学生仍与作者有很大的距离。感觉是教师在硬拽着他们学习。而学生始终在文本之外看别人的故事.更不要说产生心灵的震撼了,而我自己读课文时,心里则涌动着一种感动、感激。那该如何将我这种成人式的感激与感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的内心,真切地去感受一番,真情地为他们的欢笑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呢?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常遇到这样的苦恼:文本内容实际与生活距离太大,学生又没有真切体验,因此不会深入文本,细细品味,感悟只停留于文本表面。确实,许多文本的内容(如战争题材、旧社会题材等等)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恰恰成为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深层对话的障碍。鉴于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多种途径,激活学生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给教学带来生机,而且能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积极把生活和文本联系起来.主动和文本对话。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同时.由于多媒体能形象直观地显示相关教学内容.展示生活情境.课堂中有效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视听并举的功能.用多媒体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引导——真实、自然地体验情境 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变成高效的课堂?如何缩短学生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的距离?课前引导学生真实、自然地体验情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让他们置身与文本极为接近的情境中,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将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4.
于嵘 《上海教育》2009,(9):60-60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先接触文本、走进文本,并与文本对话。为此,笔者在“抓”字上下功夫,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触摸文本、解读文本和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深度的文本解读需要教师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倾向,琢磨好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思考出文本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本文从读"厚"文本、读"薄"文本、读"透"文本三个层面,摭谈对深度解读文本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创设情境”是新课程着力推行的教学策略。由于文本知识抽象,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需要教师将其与学生日常生活沟通,可日常生活又不能直接搬入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教学媒介创设情境,将文本知识隐藏于生活现象之中,以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却走入误区,他们忽视对情境功能的把握,顾此失彼,致使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觉。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文本是指引领学生潜心会文,融入文本,与文本零距离对话;走出文本是指依据文本,提供学生语文实践的机缘,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如何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呢?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文本特点,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  相似文献   

18.
徐亚 《文教资料》2010,(7):55-56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引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本文认为,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其次,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由台前退到幕后,让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中继站”和“加油站”。  相似文献   

19.
小学英语会话教学可以先通过多种手段导入话题,让学生走进会话文本;之后通过话题这一主线,带领学生整体感知会话文本;接着分层突破,让学生深入解读会话文本;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走出会话文本。  相似文献   

20.
张杰 《陕西教育》2011,(4):24-24
文本阅读.是学生主体接受信息、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的主要学习行为。因此,在指导学生开展文本阅读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在对话中深入文本.在实践中活用文本,从文本中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